27学习历程

学习是一个从A构建认知——B刻意练习——C修正认知——D形成表征——E内化于心——F外化于行的过程

认知容易表征难。我们学东西,知晓和理解是很容易的,只要会一点点教学方法的老师,都不用复杂的成人学习五步法,只需要一个EAT模型,就可以把道理讲给你听,这个时候你就懂了(获得了认知)。可是,你不去做,是不行的,只有刻意练习才可能让自己构建起具体做事的方式、细节的感知、力道的轻重……这些都是表征。认知的构建那太容易了,而表征,除了刻意训练之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

1)EAT分别代表 体验Experience、认知Awaveness、理论Theory,是体验式学习最常用的模型。

2)通过整体的体验,对整体有个认知,并通过认知和感受,去理解/得出背后的理论。

最初的学习,只是在大脑有个印象,印象是模糊的,这个东西你的印象还没有升级内化知识体系。

大脑有三个区域

反射区

思考区

储存区

每一次使用,只有激活一个区就好了,只需要熟悉课本上的内容,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认知是初级认知,学习如果纠结在这个地方,成绩永远都不会提高,低效的勤奋是没用的。

低效奋斗在构建认知端,就是构建认知这一块,结果是“读再多的书、懂再多的道理,然并卵”。

说到此地,我想到一个高中的历史老师讲他们班一篇课文读30遍,给诸位说,并没有什么用,她所说的理科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目达到A,也只是选择题,如果是主观题,我想最多只能到B,距离外化于形还有很远的距离。

努力读书却不会提升认知体系,无非就是死读书而已。

如果读书千遍,没有加上方法论的,就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读书,会很痛苦。

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弄得自己灰头土脸,读了几年,越来越吃力,不但没有了解,新的内容不断增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成绩差不是没有原因的,没有人给你讲明白这些事实,你永远都不知道怎么提升上去,而学校是不会和你说这些的。只会是一个赏罚机构,学不会的就是差生,就要被放弃,所以很多人都不学了。

我也不想学,因为进度小,也不知怎么提升自己,没有任何助缘,也不知问题出在哪

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也是内向型的,或许我们就是这个圈子的人。我所学到的理论模型,对我非常有用,这是一个外向型的人学不到的。毕竟在家里,没有文化的家庭是很苦逼的。

所以,到大二,我会用一套方法论和工具讲课文,我找到了我的老师。就像孔孟,孟子比孔子晚500年,是孔子的嫡传弟子,接受孔子的思想,成为二圣。老师不是一定面对面才是师徒。按照他们实战的知识点去做,才是真本事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27学习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