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今日我的朋友去参加作文比赛,一开始我以为他是被老师特意挑选出来去参加市级作文大赛,凭他的思想深度和阅读积累,一次这样的机会他绝对不会错过,可偏偏这次作文比赛是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的。

参赛的时间定在今日下午两点到三点半,足足有一个半小时让考生们在试卷上淋漓地抒发个人想法,而对我的朋友来说,这个时间太长,平时写作,他能在别人写满八百字的时候就写了一千多字,那样平常的考试,他尚且如此思路敏捷,这种作文比赛,他更会拿出百分之一百一的努力去认真完成。

时间就这样悄然溜走,在我拿着手机给秋叶拍照时,在我细细观看图书馆的石膏像时,也同样在我誊写一篇英语范文时。大概三点三十多,我的朋友给我发来了消息:我出来了。我意料到他会提前交卷,却不曾想到他即使交了卷也不能提前走出考场,而只能在那里无聊的徘徊。

人间有味是清欢_第1张图片
好英俊!

“考的是什么题目呢?你倒是跟我讲讲啊。”

“人间有味。”

“是清欢?”

“不会就只是人间有味吧,难道没有是清欢么?”

“没有,我补了清欢。”

“我发现你好像中了出题人的圈套了,只要是个读书人都知道人间有味是清欢,你为何还写这个?”

“我当然知道很多人都会想到清欢,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写这个,那末我来写。”

“那么好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你所想很多人没写清欢。”

“何况你以为清欢写不出好的么?你以为清欢是什么?”

“写得好不好得看考生的理解能力,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一直停留于浅层次的理解,缺乏悟性,写什么都不会写好的。至于清欢么,哪有什么凭空的清欢,必须是一个人在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后,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和从容,这个才叫清欢。”

“对头,我就是这么论证的,我举的例子是陶渊明,我先举了庄子、王维作反例。”

这个家伙,举的都是古人的例子,我先前还看到有个人说“古今中外了一点钟”呢,这也难怪,他经常说他继承的是古人的思想,他是绝对不可能在作文里用“华盛顿、林肯、爱因斯坦、费尔巴哈……”的例子的,莫说这些外国名人,就是林清玄、张晓风、曹文轩……估计他也是很少去写的。

上次我在上马原课时,老师说考研政治题经常用传统文化结合题目考学生,比如成语、典故。那个“曲突徙薪”就是典例,我琢磨着这家伙不是对古人特别有感情么?他会知道这个成语么?于是我就问他:你知道曲突徙薪么?“突,是烟囱的意思吧。”至此,我已经对他五体投地,因为我上了文科班后,一直到这次马原课前我都没听说过什么“曲突徙薪”。

但愿我可以历经风雨,再淡淡的说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竟会让人喜悦”。看见“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能从心底觉得已经深刻体会了这句诗,且那时我正享受着我的“清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