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当信息的“收藏家”了

职场有一种很重要总结能力,意即:能将零散的信息点整理,厘清逻辑并且归纳总结出新的结论(指对于现在自己已知的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然后慢慢去理解本职工作更深层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以及之后应该如何做)。

生活中能遇到的零散信息点有很多,比如每一份落地的具体工作,上司传达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要做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都是需要你整合、理解、吸收的。这部分信息点随着工作的经验越多,而且自身前后相关性较大,我们总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总结出来,这就是“工作经验”最重要增长的地方。

但我这里想说的是,工作之外的,平时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者是在移动互联网上接受到的零碎信息,我们会有意识的表识,并且收藏下来,收藏的地方比如微信收藏夹、微博收藏夹。有些文章会推荐一些app软件,比如思维导图、印象笔记之类的,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额外的软件——“并没有什么鬼用”。所以将自己清理收藏夹的方式写下来,倒也算是一种总结。

第一步:清空你的收藏

微博盛行的时候,我们的微博收藏夹里起码有几十条收藏,持着“先藏着肯定对以后有帮助”的一时之间的想法,我们收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干货性质,比如PPT模版或者排版攻略,比如推荐的书单,比如生活实用知识。如果你不是一个善于定时清理的人,那么干脆就全部清空掉。

除掉旧的积囤,才是开始新思维的第一步。

第二步:充分利用你现有的软件

我一直都觉得,特意下载某种软件来记录事情,并不会将你的关注点放在这个软件上。一般我们的手机有十几二十个app,但是呢?每天固定会打开的只有那么三四个,这时候就要充分利用手机上原有的,特别是那些你常用的app(举例:微信)来记录。

1、手机便签

我喜欢用手机自身带的便签,可视化可分类,可以分享链接在便签,放图片等,最重要的是发送到桌面的功能(一般便签都有这个功能)。没有自带便签的手机可以下载一个便签工具,记得最重要的是放在桌面显示。我有三个分类,每天要做什么的计划——提醒我无聊看手机的时候应该做点有意义的,灵感——平时发呆、看书或者做笔记的时候联想到与工作有关的案例(截图或者案例链接),要解决的总结类——比如书单或者电影清单。

2、电脑便笩

win版的在程序附件那里都会有一个自带的便笩,打开后锁定在任务栏里,开机后就会自动显示。我通常能够用来记录临时被安排要做但是不紧急的工作,或者是上司给的建议来不及去想,留着之后再消化的聊天记录。

3、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

上班的时候经常是开着电脑登录pc端的微信,有些在工作时间临时想起来一些事情,但是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处理,我都是直接用pc端文件传输助手写好,发到手机上的。比如双十一时和同事说到有什么东西推荐要买的,我都是直接复制聊天记录,然后通过文件传输助手发到手机端微信。最后在手机便签留下一句话:“双十一要剁的,看文件传输助手。”

4、纸

这部分主要是用来记载工作的灵感,比如活动可以用什么形式,或者想到一句很赞的文案,都是随手用笔写下来。然后放在桌面一旁,最好用纸,而不是本子,本子基本只要一合上就很难再吸引你打开。但是纸不同,当你站起来坐下的时候可以看到,收拾的时候顺眼就看到,而且方便,减少你记录以及重新翻阅的成本。

整理完一张纸上的任务时,然后撕掉扔掉的快感很爽滴~

5、手机桌面

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或者列表较多,但是等一下就要做的事情,可以用纸写下来或者写在便笩上,然后拍照,设为手机桌面。我通常是记录下自己要去超市买东西的清单,为了防止纸丢了或者自己买漏了某样东西时,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避免你忘了。

第三步:避免惯性思维

1、放在碍手碍脚的地方

上面说到的手机桌面便签、将纸放在桌上以及桌面图片,其实就是将这些东西放在碍手碍脚的地方,故意去引起你的关注。还有就是需要处理的QQ消息或者公司即时通讯的消息,看到有闪动就忍不住点开的强迫症,可以点开全部消息,然后快速看一下,不重要的事情就跳到下一个消息,需要即时处理的消息处理完毕后,继续忙要专心处理的事情。剩下的不重要的消息就放着,让它显示在任务栏里,最后等闲下来时统一处理。

对于一些计划中要写的文档,我会马上创建一个新的word,并且命名,然后留在桌面上。因为每天桌面都会有很多文件,下班之前我都会分类或者清理掉已经用过并且无用了的文档。那么留存在桌面上的word就会提醒我明天要做的事情,以及第二天上班开机的时候,第一眼看到今天的要做的工作。

2、及时换地方

手机上通常都会装着几个“下了之后就要常常点开好好学习”的app,但是点开的永远都是微信、微博、支付宝之类的。久而久之一打开锁屏,你就会自动点开常用的app,这时候要主动去改变所有app的位置。一旦发现自己总是下意识的打开某几个app的时候,是时候调整app的顺序排位了。最好是增加点开常用app的难度,我会将常用的微信放在不是主屏的一个文件夹里面,所以每当我下意识想点开微信的时候,首先要移动屏幕,然后点开文件夹,然后再点开微信,这样我每天点开微信的频率降低很多。

同理,如果手机闹钟总是叫不醒你的话,是时候换一个手机闹钟铃声了。

第四步:选择应该留下来的

现在微信公众号地推活动很多,所以时不时的你总会关注几个临时被要求关注的公众号,而且关注的公众号太多,很多推送的消息多到根本不想看。要记得,关注越多等于没关注(比如你的浏览器收藏夹)。周末的时候要专门划出一块时间统一处理,取关那些因为优惠活动而临时关注的公众号,查看公众号过往推送的消息取关部分公众号,并对剩下的推送消息进行查看,有价值的信息用第二步的方法分类消化,而不是简单地点击收藏。

什么是不需要收藏的信息?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过往那些收藏了但是没有处理过的信息。进行了第一步清空收藏夹之后,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类的信息就不用再收藏了。之前ppt扁平化很火的时候,我收藏了一堆教程或者配色教程,但是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这么专业的制作ppt,我就再也不收藏这类信息了。

以上的方法是我如何尽量看到我的“收藏”,之后才进行到如何吸收的阶段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式,比如吸收一本书,有些人擅长用印象笔记,有些人善于写在笔记本上的,有些人会用思维导图拆书,而我比较喜欢的是看完后写段书评或者感触较大的话写篇文来记录。(写文的话,可以边看书边在便笩或者纸上记录下你联系的几个点,不然等你看完之后有些触动的点早就忘记了)

当日子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增加的时候,我们过去值得收藏起来的东西就会以更加快的速度遗忘。要记住,不是你收藏的东西塑造你,是那些曾经被收藏被吸收的知识才造就你。

最后,还是不希望你们看了就算了或者静静地收藏,如果你看到文中有些地方启发了你,请赶快写下来或者写在便笩上,最好是马上行动。

点击“喜欢”和“收藏”并不会帮助你真的学到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当信息的“收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