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2.4.9中期望最大(EM)算法理解

简介

首先,明确问题。假如,我需要了解成都这个城市所有人口的身高情况,如果我是万能的上帝(其实不信上帝),只要告诉我某个人的生成八字我就可以知道ta的身高,但可惜我不是,如果还是想知道这个城市中任何人的身高,就只有采用统计推断的办法了,假设我知道整个城市所有人的身高分布(总体分布)情况,给定一个人的其他情况,我就能大概推断出ta的身高了,如何才能知道总体分布,不可能将所有人的分布都统计下,于是想出不同时期在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地方如春熙路、磨子桥、都江堰等采集图像,再通过计算机视觉中的知识测出所有人的身高(样本分布),然后用这个样本的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样本的分布参数来估计总体的分布参数(mean、variance)。如何才能知道我这个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是否可信?统计学告诉我们如果采集得到的身高每天都是同样情况(即最可能),则说明样本估计总体是比较可信的。很明显,这个比较可信依赖于采样的地点,成都不同地方人的身高肯定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地方高个子多(如春熙路),有的地方高个子少,即存在概率分布的差异,于是提出了MAP方法,样本分布*概率越大,则样本估计总体越可信。

EM算法全称是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它是统计学中寻找总体分布的参数的一种迭代方法,参数的好坏评价有两种途径,一个是求得的参数使得概率似然函数值最大(联合概率最大,即maximum likelihood),二是求得的参数使得后验概率函数值最大(maximum a posteriori -MAP),这两个途径都将问题归结为一个求极值的最优化问题。
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分别是:
opencv2.4.9中期望最大(EM)算法理解_第1张图片
其中,分布函数f(x)可以是连续形式的高斯分布或离散形式的伯努利分布。但是要用数学表达式来求解最优参数这里写图片描述的选择问题因为存在隐藏变量等原因变得不太可行,于是EM算法派上用场。

EM算法的原理

关于EM算法的整个推导过程,请参照http://www.cnblogs.com/jerrylead/archive/2011/04/06/2006936.html
一句话说就是:反复寻找凸的目标函数的下界,使下界变大直到收敛,即反复进行E步和M步。公式化如下:
opencv2.4.9中期望最大(EM)算法理解_第2张图片
这样做可行的依据是:目标函数是凸函数(凹函数添加负号变为凸函数),收敛时Jessen不等式Jessen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EM算法的启动和终止

算法执行的开始步骤有三种指定方式。如果使用了CvEM::START_AUTO_STEP,则会调用k-means算法估计最初的参数,K-means会随机地初始化类中心,KMEANS_PP_CENTERS,这会导致EM算法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果数据量越大,则这种差异性会变小。
如果指定CvEM::START_E_STEP或CvEM::START_M_STEP参数,则不会出现同样的输入数据,得到不同结果的现象。如果指定CvEM::START_M_STEP参数,则以M步开始,
M步固定这里写图片描述优化这里写图片描述,必须给出概率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指定CvEM::START_E_STEP,则以E步开始,CvEMParams::means必须给出,CvEMParams::weights和CvEMParams::covs参数可给出可不给出,weights代表初始的各个成分的概率。

算法执行的终止条件。EM算法是迭代算法,自然终止条件可以是迭代次数达到了,或者两次迭代之间的差异小于epsilon就结束。
关于参数的解析,请参照机器学习中文参考手册

opencv中EM算法代码分析

CvEM::train函数中执行以下过程:

  • init_params。
  • emObj = EM //建立一个EM对象。
  • 根据_params.start_step值执行不同过程,train,trainE和trainM。
    这三个train过程都会返回logLikelihoods(Mat结构),_labels,probs(给定样本x属于各个类别的后验概率)。在训练之前,train函数里面会调用setTrainData准备训练数据,再调用do_train正式训练。setTrainData会做参数安全检查,如果是START_AUTO_STEP,则会打开K-means并把数据都转换成CV_32FC1。训练数据都保存到类成员trainSamples里。

  • 执行do_train过程
    1.clusterTrainSamples里调用kmeans方法聚类训练集成nclusters个类,并得到各个样本的类别。Kmeans执行前要保证数据是CV_32FC1类型,执行完后要转换成CV_64FC1类型。
    2.根据labels将所有数据放到nclusters个矩阵中,分别计算每个矩阵的协方差矩阵和每个类别权值(该类样本数除以样本总数)。对每个协方差矩阵做奇异值分解(SVD),得到最大的奇异值的倒数。
    3.反复循环执行E步,M步,直到满足如下条件:

     if(iter >= maxIters - 1)
         break;
     if( iter != 0 &&
         (trainLogLikelihoodDelta < -DBL_EPSILON ||
          trainLogLikelihoodDelta < epsilon * std::fabs(trainLogLikelihood)))
         break;

trainLogLikelihoodDelta 表示两次相邻迭代过程中对数似然概率的增量。

E步,M步细节后面再更新,今天先到这里。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http://blog.csdn.net/CHIERYU 未经允许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框架源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