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

大家好,我是PN。今天我们将开启由《浪潮之巅》的作者,著名的IT专家吴军博士所写的教育著作《大学之路》的共读。这套书是作者陪女儿选大学时所写的对于高等教育理念的书。分上下两册一共十四个章节,对还未上大学、正在读大学以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人士都有很多的建设性观点。今天我们完成的共读目标是第一章《大学的概念》和第二章《大学的分类》。

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1.大学的概念

历史上的大学

大学在很多古老的文明中都存在过,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中国的孔子,虽然这两位大学问家没有把自己和学生们组成的团体称为大学,不过都具备了大学的雏形。孔子和毕达哥拉斯不仅仅只单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传授所谓的“大行之道”,传道的重要性要高于授业和解惑。

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_第2张图片
《雅典学院》——拉斐尔

古希腊在柏拉图时期建立了雅典学院,那时的学生求学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并没有现在这么强的功利心,因此求学和谋生是分开的。而中国在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能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多是贵族和富家子弟。到隋朝开始兴起了科举制度,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和平时期下层人士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从此以后,中国的教育和考试开始紧密结合,然后又和社会地位等联系起来。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求术而不是求道。

这一功利思想现在依然盛行于中国,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成绩好的人不能升学,或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例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当保安)整个社会都会哗然。

高等教育的目的

大学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传授谋生手段。很多早期的大学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传教士有知识(不是培养传教士),包括哈佛和耶鲁大学在诞生之初所设立的学科次序往往是神学、医学和法学。

高等教育的第二个目的是服务与社会,而不是获取名誉或者赚大钱。过去的大学对学生们的要求不止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们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改变社会,这种传统一直持续至今,所以英美的一流大学不会只按照分数来招生,而且接受了哈佛教育的结果和一般为了功利而上大学的人的想象完全不同,哈佛毕业生虽然也有很多投身于政界和商界的,但大多数都不会是什么挣大钱的地方。

高等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良知。在关键时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在英美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精英,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但这种精英教育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成功人士或政府高官,而是带动社会前进的各种人,所以他们除了要具备正确的三观,还得有力排众议的魄力。

办学的理念

什么样的大学才能称之为好的大学,吴军认为,一所一流的大学应当具备以下4个特点:

1,大学首先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是大学的根本目标,要将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需要大学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这里的发展不止是学业上,还包括他们应当了解的社会知识。

2,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是一个研究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正面的影响。为此,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以及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做研究的环境,这里提到的研究不仅仅是硕士博士,包括本科生也应参与大量的实践课程,这样可以帮助本科生快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发现优秀人才非常有益。

3,大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教育,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应当推动社会的进步。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为什么只有北大和清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因为这两所学校曾是中国先进的发源地。

4,大学是年轻人的家,使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大学里度过的时光是人生中最灿烂的一页,所以大学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应该做到优秀,包括拥有海量的图书馆藏书、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优秀的导师和同样优秀的同学。

2.大学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的大学分类按照教学理念和目的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以英国教育家纽曼为代表的通才教育,他强调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类是以普鲁士的教育家洪堡为代表专才教育,这类教育体制目的是为了培养某一行业的专家,即学生对某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

纽曼式大学

约翰·纽曼(John Newman,1801-1890)总结了以牛津大学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的成功之处,是被西方学者供奉为现代高等教育先驱的英国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而不是为了发文凭,所以应该推行通才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在交流和自学中获取知识。不是教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学生想学什么教授就应该教什么。哈佛大学实践的就是这种通才教育,将过去的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

通才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素质,一方面强调在学校里,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以外,学生之间乃至学生和教授之间还应该相互交流,彼此成为朋友,产生思维的碰撞。另一方面,一个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不能局限在一个专业里。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课程的选择,强调素质训练的思想。

通才教育目标是为了保证学生有良好的素质,所以美国的一流大学中学生在专业选择和选课上拥有绝对自由,入校后不分院系和专业,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选择一个专业。

世界一流的大学诸如哈佛,牛津、剑桥大学都是通才教育的践行者。但中国当今的大学基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方面是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为了考试和出人头地而学习,文凭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这与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学校无法允许学生自由选课选专业,如果学校不能提供足够多、足够宽泛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通才教育就无从谈起。

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_第3张图片
哈佛大学
洪堡式大学

威廉·冯·洪堡(Wi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普鲁士的教育家。他提出“研究教学合一”的办学精神,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深的了解,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普鲁士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比如柏林洪堡大学曾经出了2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和诗人海涅等。在洪堡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学到的是马上能够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服务。

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洪堡所生活的年代,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这就促进了洪堡式专才教育的发展,正因为有洪堡式教育体制,才使得普鲁士在近代快速崛起,成为欧洲领先的工业化强国。而前苏联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采用了洪堡体制,中国受苏联的影响,采用的也是洪堡体制,以至于大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选择某一专业后就很难再更改。

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_第4张图片
洪堡大学

纽曼式的通才培养也许能培养出独立思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但通常时间很长,且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而洪堡式的专才培养则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为社会输送大量可用人才做出了贡献,却因为思维的局限和单一很难有创新,我们很难评价哪种教育体制更好。

而将这两种教育理念合二为一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

  1. 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或者说都能做到)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
  2. 办学成本问题,如果要兼顾通才教育和专场教育需要庞大的经费。
  3. 社会上很多人不觉得有这个必要,人们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偏重于某一项。
  4. 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在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想要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延长教育时间,把教育分成本科的通才和素质教育,以及研究生院的专才教育。

目前世界上仅有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做到了做到了各学科完全平衡发展,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兼顾得近乎完美,同时在科研上全面开花。

近代的美国大学

美国高等教育领先于世界的第一个原因,得益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吉尔曼和艾略特为现代高等教育确立了一个样板,即先通过本科的通才教育,以及本科之后的研究生专才教育,为每个学生打造一个量身定制,完整的教育过程。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学生不像中国学生一样,只要有条件就一定会读大学,因为读大学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但并不是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大学学历。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12年美国学生高中毕业之后会继续进入大学学习的大概只有38%,而且即使进入大学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全部完成学业,和中国大学几乎每个人都能毕业不同,美国大学毕业率大约在80%左右,最高的哥伦比亚大学也不过90%。这其中大多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主动退学的,例如乔布斯。

美国高等教育领先于世界,另一个原因是大学和政府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大型研究所。这使得美国的大学成了政府的科研中心。

无论从名气来讲还是从科研教学水平来讲,世界上大部分的一流大学都在美国。但并非每一所一流大学都适合某个学生个体,也并非每一所美国大学都比同类的中国大学好,对学生来讲,重要的是找到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我是PN,一名关注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在线教育产品狗。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那么多年的大学,你真的了解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