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01 如何纠正敌意性攻击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孙玉梅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攻击性行为分两种:

工具性攻击:表现为抢玩具和其他物品。发生在年龄小的儿童身上。

敌意性攻击: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目的是对人造成伤害。比如看别的小朋友不顺眼而打人。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一是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还不懂分享、合作;二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与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

3岁以前,攻击性行为是正常的;3岁之后,父母要加以引导,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会影响个性发展和与人交往。

引导的方法是首先要分析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打架,或父母体罚孩子

2. 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

3. 不灵情绪的影响: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发泄。

4. 缺少良好的沟通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知如何与对方沟通或示好。

对应的支招:

1. 父母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大声争论;不打骂或体罚孩子(而是讲道理,帮孩子分析自己的行为为什么错了,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及时安抚与疏导。

2. 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

3. 教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引导分享与合作精神(比如邀请幼儿园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让孩子招待小朋友)

4.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平时多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想法、需求和感情。

5. 增强孩子同理心:告诉孩子,“用力打小朋友,小朋友很疼的,就像你自己不小心摔倒时那样疼”。

6. 巧用“爱抚效应”:当孩子与别人发生争执而暴躁不安时,可以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

7. 身体约束法:对屡教不改的孩子,让孩子坐下并面对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这之后,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就能见效。

8. 爸爸妈妈不能训斥打人的宝宝,不能体罚,不能鼓励宝宝报复打击其他小朋友。

======

天天属于准暴力型宝宝,玩游戏输了容易“雷霆大怒”,会砸椅子,打人,倒是不会打其他的宝宝,属于“窝里横”类型的。但是这种攻击明显属于敌意性攻击。

分析下来,很惭愧,应该是受到了我的负面影响。我会时不时地大声与家人争论,而且也有体罚过他。天天曾被我打过屁股……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01 如何纠正敌意性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