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年味一直在变,从上古的祭拜神灵,到中古的驱邪避祸,到近代的革命春节,到我们这一代,说起年味,最欢乐的,或许是社交网络上的春晚集体吐槽,是盯着手机争分夺秒的抢红包游戏,是带着爸妈一起看的一场贺岁电影。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家人团聚、张灯结彩、熬年守岁。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吃元宵。
3、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习俗:扫墓、踏青。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赛龙舟、悬艾叶、佩香囊、佩戴五彩线、吃咸蛋和粽子。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现代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6、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插茱萸、饮酒赏菊、食重阳糕、开展敬老活动。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吃月饼。
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以示五谷丰登)
说到传统节日,想起前几年的韩国申遗事件。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大家对这件事也各有看法。首先韩国人的“申遗”行动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为什么外国会对我们的民俗节日感兴趣?而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在这时才意识到珍贵呢?
驿外桥:现在中国感觉是很奇怪的文化气息,似乎想去追忆传统却因为一些其他原因缩手缩脚,等到别人去触碰到相关地方又会特别敏感 。
Cai Jia:韩国日本对于礼仪的保留,有着传统中国的风范,是当代中国应该参考的。特别要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帅帅:咱们这一辈越来越缺少过年的仪式感,而韩国倒是保持的不错。
彪彪:所以才有仪式感这个词,越是弱化的情况下越是需要。
对于韩国申遗事件,首先我们应理智看待这一问题,“申遗”不是抢注商标,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而且,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不像面包,你要是多咬了一口,我就会少咬一口。
传统年味是个什么味?
帅帅:每年我家都有个传统,就是我和我弟弟都会跪下来给我外公外婆磕头,长辈训话发压岁钱,今年我打算想想怎么让春节过的更有年味儿,更有仪式感。
吴友芳感叹道:今年春节回家应该要被亲戚数落了,又一个人回家。
水墨戚戚然:年年回家被亲戚数落,又一个人回家。
Cai Jia跳出来安慰单身狗: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一个新的人,有了进步的人,一年里有了成长。
小连说:即使被催婚,在外工作的人也会在春节不远万里赶回家,听听家人的唠叨不是么?
>>>>
年历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有一句老话叫做“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还有一种说法将春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小年)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第二阶段,是从正月初一的正旦、春节到正月廿(nian,四声)五日填仓节这段时间,俗称“新年”。
>>>>
准备
进入春节后,每天都做哪些准备,可是有讲究的,民间有一首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对联
廉洁两行泪洒过:我小时候每到大年三十都特别不开心,我喜欢睡懒觉,然后每次我爸爸都会把我从被窝打出来。一般年三十早上是不允许睡懒觉的,年三十一大早就得起来贴对联,用面粉出一锅浆糊,孩子们端着锅帮忙递刷子递对联,对联除了门上贴的,还要写大量的小帖子,高处贴“抬头见喜”,门口贴“出门通顺”,狗窝贴“六畜兴旺”,鸡圈贴“鸡蛋满仓”,炭堆上贴“炭薪满堆”。
>>>>
爆竹
传统的爆竹跟现在的有很大不同,宋时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告诉我们,那时候的人们是不放鞭炮的,大家都拿一根竹子,放到火上燃烧,竹节处发出噼啪的声响,是为“爆竹”。
苏拉讲故事:古时候每年春节有个叫“夕”的怪兽经常来村子里捣乱,人们为了赶走它就弄出各种响声,吓走它,久而久之,就有除夕夜,放鞭炮了!
>>>>
年夜饭
这天晚上全家要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还要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辞旧迎新,通宵达旦。说起年夜饭就不得不提饺子,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Ralph E Mikkelsen欢补充道:年夜饭之前还有个团年饭,小时候都是起个大早,先祭拜祖先,然后才能吃饭,也叫发财饭。没吃完饭之前,不能打开门,要把财气留住。
>>>>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
压岁钱
压岁钱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另外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过完年三十开始拜年拿压岁钱。
>>>>
禁忌
中国人过年的行为禁忌,是从古至今的智者,从生活中一点一滴感悟到的真理,虽然处处透着玄奥,却不容忽视。
大家最熟知的应该是大年初一忌打破碗、镜子等玻璃、陶瓷器物品,若真不小心打破了补救方式就是用红纸包起来,先放置在神桌上,默念「岁岁平安」吉祥话语,等待破五日再丢弃。
大年初五一定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也叫破五。
春节新民俗
春节本来应该是不远万里回家团圆的日子,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新民俗。
科技发达了,不光是对着电脑拜年,亲朋好友以手机短信或微信的形式互相拜年已经成为现在生活中非常流行的一大元素。
朱哥:我媳妇家初一到初六几乎就是早上起床炒菜做米饭,开始坐在地板上(地暖)喝酒,喝完不离席,直接打麻将,打八圈刚好吃午饭,更大的桌面放上来饭菜摆上直接吃,又一顿喝,喝完没断片的打麻将,喝累了的直接倒地就睡,晚饭也是,直到晚上睡觉......
朱哥上联:醉生梦死打麻将,小连下联:呲牙咧嘴进财源。
说到新民俗就不得不提到春晚。
1983年,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从此,春晚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的“精神年夜饭”。大家可能会吐槽,近几年的节目越来越单调乏味,有时甚至会流于政治宣传。赞赞认为这也能理解,毕竟是国家出资办的春晚,给政治做点宣传也没啥不对。虽然大家对春晚吐槽不断,但是收视率仍然是名列前茅,春节联欢晚会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
尾声
随着社会进步,年味儿的定义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往的鞭炮烟花逐渐渐被电子科技取代,春晚不再是除夕夜唯一的选择,走亲串户的习俗也淡化许多,连红包都可以微信解决。这样的变化是好是坏?我们姑且不去妄下定论,但放开了说,即使在最传统最保守的事情上,能够出现更多的选择也总不是坏事,正如哲学理论所言: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