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的一点记忆-关于饭

小时候,麦收时,大约在端午节后。

胶东这边的农村,会在端午时包满满一大锅粽子,煮好后,捞出来控去水,摆进篮子或筐里,放在阴凉的南屋通风处,可以放几天,然后煮一次,如此轮回几次,粽子就吃完了。逢到麦收,主食一般是粽子。

菜园里的菜,应季主要菜是大头菜,也叫包菜。我大约五年级左右,学会炒菜,跟着父母去地里麦收时,妈妈会让我提前领着弟弟回家,让我先回去做饭。

我记得很清楚,我是在大锅炒菜,抱草到灶间,涮锅,先切五花肉-顶多有鸡蛋大小和菜,然后五花肉入锅多炒一会待猪油出来一些,再入菜,翻炒几下,加盐和水,再在锅上放篦子,然后放上粽子馏着。

后来几年,爸妈会让我去村里小卖部买四根腊肠,像现在喜旺那种肠,那里村里仅有一种略辣的口味,爸爸虽然不吃辣椒,那会也吃这个。

买来的腊肠是从小卖部冰柜里取出来的,我在炒菜时,也和粽子一起馏上,开锅后,腊肠的皮多半会爆开一块,肉随皮翻开一些,空气中满是它的香味。

四根腊肠,每人一根,是那些年麦收时的唯一的犒劳,其它人家可能会买鱼买肉,但是我的父母是特别过日子的,没有那样。

现在想来,能馏透粽子的时间,锅底炒的大头菜早已熟烂的没法吃,然而父母从没来嫌弃过,他们也没有羡慕别人家吃鱼吃肉,一天一天扎实的工作、种地,安得下现状,坚守着自己的清贫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收时的一点记忆-关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