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评分卡

年初的时候,我参考SAS评分卡指南整理了一份如何设计评分卡的文档,后来请同事用 R语言重新写了一遍。评分卡还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叫规则引擎。按说规则引擎要复杂得多,至少还要有模型性能评估与监测、模型管理等内容,但在国内,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信贷机构,对风控模型的管理要求都不高,所以很多信贷机构、特别是非银信贷机构的规则引擎里,除了评分卡之外,就没有其他内容了。

评分卡是什么样子的?

信贷评分卡_第1张图片
摘自:http://www.sas.com/technologies/analytics/datamining/miner/trial/,下同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贷前审批评分卡。

有三个特征:年龄、居住情况、收入。每个特征又分为若干个属性,例如,居住情况有两个属性,自有房或租房。

如果一名新用户来申请贷款,年龄35岁,收入38K,有房,对应的信用分数分别是210、225、225,加起来等于660。该信贷机构定义600以上授信,600以下不授信,因此该机构会给这名用户授信。

那么,问题来了。。。

信贷评分卡_第2张图片

所以,评分卡设计围绕三个问题开展:

- Attributes : 如何对年龄、收入这样的连续变量进行分组?

- Score Points :有了分组的结果后,每个分组应该给多少信用分?

- Cut-off : 如何定义一个合适的授信门槛分数?

如何对变量进行分组?

这个问题有点难,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同的分组方法会影响评分卡的性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是,评分卡可以尽可能地拒绝潜在的违约申请者。

SAS 给变量分组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Interactive Grouping Node (IGN),交互式分组节点。

在没有科学分组之前,“机械式”分组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例如,年龄每隔10年分一组,收入每两万元为一组等等。但这种分组并没有考虑对评分卡性能的影响。实际上,有些分组是可以合并的,而有些分组又必须得拆开。

例如,假设15岁~25岁区间的违约率和26岁~35岁区间的违约率相同,那为什么不合并为一个区间呢?收入1万~3万区间违约率在2万5有一个突然的下降,那是不是在2万5这个点重新分组比较合理呢?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解决办法,设法建立变量分组和评分卡性能之间的关系。变量分组可以有无数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能改善评分卡性能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种测量工具,帮助我们对每一种方案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最好的分组方案。

好在信息论领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测量工具。例如:

- WOE:Weight of Evidence 证据权重值

- IV:Information Value 信息价值

- GINI:基尼系数

还有很多工具,例如熵指数等等。这里只讲 WOE 和 IV,这也是 SAS 进行变量分组的默认工具。

信贷评分卡_第3张图片
WOE 公式、IV 公式

举例说明 WOE 和 IV 的计算:

信贷评分卡_第4张图片

21岁~24岁区间,有 82 个好用户,在全部好用户中占 82/700 = 0.11714,有 52 个坏用户,在全部坏用户中占 52/300 = 0.17333,那么WOE = ln (0.11714/0.17333) x 100 = -39.18,WOE 越小越好,表明这个分组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出坏用户。年龄的 IV 等于 0.089。IV 的标准如下:

信贷评分卡_第5张图片
IV 的标准并非绝对的

计算 IV 的目的是保留对性能提升有帮助的变量,删除影响较小的变量。如下图所示。

信贷评分卡_第6张图片

然后才到了对变量进行分组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信贷评分卡_第7张图片

经过反复的精细分组,得到单调的WOE曲线,如下图所示。

信贷评分卡_第8张图片

如何给变量分组赋分?

截止到变量分组,所有的工作都还是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变量分组、特征工程等等,这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SAS 的评分卡指南有41页,其中27页是描述数据预处理的,差不多占了67%的篇幅。

变量分组和信用分数之间是靠模型联系在一起的,SAS 使用的是 Logistic 回归模型,这是工业界常用的一种算法。以某信贷机构评分卡为例。

信贷评分卡_第9张图片
WOE、模型系数、Score之间的关系

我们千辛万苦搞定变量分组,引入了能够和评分卡性能提升扯上关系的 WOE,但我们发现这还不够,还得引入模型,而模型的好坏又间接地影响了评分卡性能。

怎么评价模型好坏呢? 有很多工具可以评价模型好坏。例如杠杆比。如下图所示。

信贷评分卡_第10张图片
如果模型有效,排序后的申请者中,一定百分位应该包含大部分需要被拒绝的用户

或者观察odds和信用得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信贷评分卡_第11张图片
odds 和信用分数呈单调关系,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我们解释了变量分组问题,引入了 WOE,然后通过建模,解决了变量分组转化为信用分数的问题。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用到不同的工具。这里只讲了 SAS 的作法,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

授信门槛分数(Cutoff Score)是怎么算出来的?

信贷评分卡_第12张图片
Cut-off Score 与 KS 之间的关系,通常选择曲线最高点对应的 Cutoff -Score

关于评分卡的讨论

评分卡是舶来品,对信用基础数据有一定要求,国内信用基础数据建设刚刚起步,开发出一个可以应用的评分卡,还有很多困难,但设计思路大体一致,都是设法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定量评估。除了上面提到的算法,非监督算法、贝叶斯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都可以用来开发评分卡。

除了要关注算法,还要关注业务和产品。不同产品的风险是不同的,例如,1000元以下现金贷和6000元以下现金贷的违约风险是不同的,不同获客渠道的申请人违约风险是不同的。评分卡和模型都是风险测量工具,整个风控体系是由数个评分卡及相应的策略(新产品设计、审批、账户管理、催收、核销)组合而成,维持各个环节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参考

http://www.sas.com/technologies/analytics/datamining/miner/trial/

http://www.statsoft.com/Textbook/Credit-Scoring

L. C. Thomas, Jonathan Crook, David Edelman, Lyn Thomas (2002) Credit Scoring & Its Applications

Building Credit Scoring Models with SAS ® Enterprise Miner

Anderson, R. The Credit Scoring Toolki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贷评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