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培训的思考

关于企业内部培训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题记】因为8月份参加的一次培训,我运用近两个月网上学习的知识,就培训这个事儿,这个往日我就按部就班的事儿,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并以《传统培训模式,是不是到了改变的时候?》为题,写了一点文字,作为8/28的作业上交(007战友都懂,如不懂,请加入007)。

战友张宇龙结合自己的工作感悟,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特别是提出培训采用“学分制”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这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思路。

战友谢克辉由于工作忙,事情多,生活工作马不停蹄,挤出时间写作业已是不易,点评更是困难,8/28作业雨,我的作业太长,他说点评比写一篇文章还难,但是他做到了及时点评我的作业,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多么不容易,真的很感谢,同时也说明,只要我们有一颗真心,总会有良好的反馈。老谢在点评中非常诚恳,首先是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给我打分高;其次是遵循内心,对我的作业提了很多意见,如太长,无趣味性,看不懂等等。说实话,听到这些语句,我很是汗颜,说明我平时写的东西,完全是自嗨啊,以自己的思路,一古脑全部抛出。这也惊醒了我,让我重新审视我写的东西,是不是因为是网络文章,所以太随意;是不是因为交作业赶时间,所以不精炼。

战友徐晨峰,他这次是主动点评我的作业,他说,给我看,也是给自己看,点评中他运用元认知,主要是从我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上,对我提出了表扬与期待。很感谢他的支持与鼓励,我想,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进化,进化成另一个物种,我也期待,与战友们一起改变,一起成长,一起去自由的远方。

以上是根据他们的点评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欢迎再次指正。

【正文】

五凌公司有一个理念——“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

我的理解,这话包含一句潜台词:培训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笔投资支出。因为福利费在目前会计体制下,就是企业的费用支出,是利润的扣减项。

投资即有风险,可能回报率高,也可能没有回报。那么,企业内部培训的投资,其回报是否可以计量,是否可以考核呢?根据这个理解,企业的内部培训目前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存在应该改进的地方呢?

我先举个例子。

2017年8月14日到18日,我参加集团公司财务培训班。为期三天半,包括税务、会计、集团财务重点工作宣讲、债转股实务、股权评估、PDP性格测评与运用、互联网+对会计工作发展的影响等多项课程,师资来源包括集团部门领导、专业培训师、中介机构资深专业人员,还有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上海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等。

本次培训,理论与实务呼应,现状与未来结合,对财务人员具有实际意义。根据集团财务部领导介绍,课程设计,师资邀请,时间安排,培训组织都是耗费了大量心血的,且每位学员培训费用近万元。

应该说,课程内容还是相当实用,特别是理论方面的课程,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以前的一些固有观念。由此我想到这么多年来,我参加过大大小小多次培训,每次都会有一些思想的碰撞,但到现在,能让我记忆深刻的培训真不多,即使是记忆深刻的培训,其授课内容我现在能讲出来,能运用上的,可能又要大打折扣。换句话说,就是培训组织得不错,但效果不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此类问题提出来的人很多,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经过学习与思考,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传统培训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情况下,应当考虑适当改变。

一、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在内,80后、90后员工渐成主力;在外,一是各类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二是基于互联网、PC终端和移动终端的管理技术、思想层出不穷。因此,传统的培训模式相对于上述特点,存在下列问题。

(一)  培训方式

我参加的本次培训,采用的模式是主管部门设计课程,培训部门组织培训,大家放下手头工作,从全国各地聚集一起,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培训结束即四散离去。与老师、同学互动少,没有作业,没有复盘,课后仅评估老师教学水平。记得当年蒋介石在衡山组织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吗?就是这种培训方式,近80年依然没变。

这种培训方式,组织简单,套路熟悉,争议较少。而且,过去交通欠发达,信息无法做到即时性,该方式有利于集团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凝聚力;有利于集团贯彻企业战略,统一员工思想。应当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现代社会,其弊端亦很明显:

首先是现在处于知识爆炸年代,一年组织一两次培训,已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

其次,学员们平时处于工作状态,短时期内从工作状态转换到集中学习状态,频道的转换其实是需要过程的,此类短期培训,往往是才将状态转换过来,培训却已结束。

其三,80、90后员工思想活跃,接触面广,网络学习能力强,这种传统方式往往让他们兴味索然,从而达不到应有效果。

(二)  授课方式

我参加的大多数培训,包括本次培训,除拓展训练外,基本上都是学校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没有互动或互动很少,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且基本没有作业,没有刻意训练。

根据传播学理论,人类大脑接受内容是有选择性的,只有“简单、意外、具体”的内容才会印象深刻,在课堂上大量灌输概念性知识,大部分人会在7天内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关于技能类培训,必须辅之以“刻意练习”,即课后训练至关重要,但传统授课方式,课后训练往往没有跟进,仅靠学员自觉,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  课程内容

员工的知识更新,关键在于其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但传统培训的课程内容偏重点是传播已有知识,而非学员学习观念转变与学习能力提升。

比如,本次培训,抛开集团目前重点财务工作的通报不说,税务方面主要内容是目前税务征管方式的变化;会计方面讲的是会计报表的缺陷与重构;个人能力提升方面,讲述的是PDP性格测试,这在美国是70年代流行的东西;互联网+对财务工作的影响,也主要是讲已发生的事情,未来趋势方面,对于李扣庆这位非会计专业,上了一定年纪的成功人士,实非所长。事实上,上述课程教授的知识点,网络上全部可以找到。老师授课,至多是起到提示作用,就是这个方面,提示学员需要注意学习。

因此,课程内容关键是教授学员获得足够的元认知,从而能够对工作、学习持有正确态度,进而保持终生学习状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四)  学员态度

一是相当部分学员把培训当成一次普通的出差,大家可能有过类似经历,就是工作忙的时候,往往会请求领导让其他人去,领导有时也会因为工作原因,不派人参加。也就是说,大家似乎都把培训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最多是当成锦上添花的事情。

二是基本上所有学员都不会在课后进行课程复盘,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大部分人学后即忘,谈不上对工作有很大帮助,更谈不上对个人成长有多大的帮助,即使是具体的工作务实培训,还是主要依靠学员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

举个例子,本次培训税务课上提到税务组织变化,税收征管形式变化,税务稽查方式改变,税企关系在现阶段矛盾激化等,都是在宏观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了现阶段税务机关面临困境以及税务人员诉求。但要运用在现实工作中,还需要学员们根据老师教授的内容,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复盘,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才可能灵活运用。

三是学员们由于互动较少,很难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所以也很难在全集团形成一股推动新知识实施,改进现有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的力量。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按部就班地按老习惯,老方法推进工作。

二、互联网+环境下,培训模式探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开设网上课程,开启培训新方式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各种鼓励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APP,如得到、喜马拉雅、值乎、知乎live 、微信小密圈等,据统计,知识付费用户在2016年达到3亿人,交易额610亿元,由此可见每个人还是渴望学习提高。

企业可以内部开发培训APP,通过外购、录制视频等方式,由员工自由选择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打卡,课后留言评比等方式,激励员工主动持续学习。企业还可以采取与知识付费相关APP合作方式,由企业提出要求,APP公司提供经企业认可的培训内容。还可以不定期邀请上述培训中最受欢迎的老师,举办线下大课,尝试新的授课方式。

此培训模式成本较低,覆盖面广,充分利用员工碎片时间,保证员工每天处于知识更新状态,促使员工终生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在网上充分留言讨论,甚至按学习兴趣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加强集团员工横向联系,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还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甚至是员工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局面,将重塑企业精神面貌,进一步激发员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激情。

(二)增加观念转变、理念更新、概念清晰的培训内容

五凌公司曾经提出过“两目三念”工作分析思路。目的、目标主要靠企业内部政策宣讲,这个也可以在APP中得到强化;观念转变、理念更新、概念清晰,更主要的是依靠平时积累,通过全国知名大师、培训师的“洗脑”,洗脑在这里是褒义词,试想一个人每天要洗脸、基本上每天要洗澡,脑袋作为一个人的总指挥,却没有定期清洗的观念呢,这种观念本身就要转变。

比如,我今年在网上学习“北大经济学”、“五分钟商业课”、“学习学习再学习”等课程,我的思想观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好的。比如,写这篇文章,就来自我对本次培训的思考,而在之前,参加过诸多培训,首先是不一定会对培训本身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其次,即使思考,也是仅仅思考而已,不会想到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这就是自我主动洗脑的效果。

(三)成立职工网络大学,采用“学分制”检验培训效果

近年来,很多培训机构和企业都成立了网络大学,马云等企业家就成立了“湖畔大学”。五凌公司素以“大学校”自称,成立职工网络大学,既是企业理念的落地,也是新形势下,满足员工培训新需求的载体。同时,通过编学籍,学分制,也可以使得企业培训方面的投资回报更直观,更便于考核。

学分制可以结合网络培训APP,将不同课程赋予不同分值,学员可以通过作业、考试、论文等方式取得学分,企业可将学分总值设置多个档次,如不合格、合格、优秀、杰出等。职工以其个人学分定档,培训机构以企业学习总学分值定档考核,简单易行。

当然,职工大学学员招收标准和课程设计,亦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如,可以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档次课程,以适应企业不同层级职工,考核亦可相应而变。有些专家型员工还可聘为教授,可通过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对其考核,决定下年是否续聘。

(四)创建企业与员工联盟关系,增强员工自我培训积极性

新时代员工,随着互联网络普及、社会发展飞速、择业机会增多,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将逐渐由传统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向新型联盟关系发展。比如,Google、Facebook等公司就是完全以联盟关系建立起来的新型企业组织,已充分体现了该新型关系给企业带来的活力;在国内,海尔公司2014年就提出“每个员工都是创业者”,打造扁平化企业组织的口号,其实也是在以联盟关系建立新型组织。

在新型联盟关系下,每个员工将有意识地成为自己的“CEO”,经营自己,主要经营方式就是终生学习,象企业保持资本利润率一样,保持自己的成长率。从而每位员工的培训意识也将从“要我培训”迅速向“我要培训”转化,主动培训,抓住每一次培训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客观上,也保证了企业内部培训的效果,保证了企业培训投资的高回报率。

以上是我对企业内部培训的一点思考,欢迎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企业内部培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