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白鹿原》

        说实话我没有读懂这本书,没有找到它要表达的主题。开始一直往封建势力和革命新文化思想的斗争上想,但是如果仅仅用新旧势力斗争来概括这本书,真的是太肤浅了。

        如果说以前的书描写的一个个神魔(把想赞扬的人美化成神,想批评的人丑化成魔),那么这本书描写的就是人,一撇一捺写成的人。换句充满套路的话就是:这本书里的人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但是就这样一句话,连语文答题都要套用,未免太单薄了。何况这世上,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的文章,也不胜枚举。

        这本书里呢,我最喜欢的形象还一定是朱先生阿。其实突然想起看这本书,也是因为最近空间比较火的一句:“就是这个。八字不合也是这个。”就是出自这本书的。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句子就怦然心动,感觉是一个恪守古礼倔强的人,被媒婆拉着看女子的画像,本有些不耐,但突然看见了一张画像,一见钟情。就像三毛看到撒哈拉的照片升起的乡愁一样,都是注定的缘分。我猜对了一半,是朱先生亲眼看见了朱白氏,看见了朱白氏的眼睛,才说出这句话。他说朱白氏的眼睛,刚柔相济。

        朱先生这个人很有趣。白嘉轩年轻时,还种过罂粟发家致富,白灵退婚时也给对方家寄过很辛辣的字条。而朱先生,真真是整本书里,都没有污点的。就如黑娃给朱先生写的挽联:

        “自信平生无愧事

          死后方敢对青天”

        朱先生没有年少轻狂过?不知道,关于他的年少作者只写了与朱白氏那一件事。其实有没有也没关系。他禁烟犁毁罂粟;他只身赴乾州劝退兵总督;他在门口拴狗咬走乌鸦兵司令;他在放粮赈灾时为自己背着干粮……他是文人,是先生,却不仅仅专注于四书五经,他做的都是为百姓的事。兆海去前线打鬼子前找朱先生讨要字幅,朱先生激动的在字幅上印下血印。后来,他听了兆海的死讯,和书斋的先生们一起准备奔赴前线。他不觉得自己是有名声有威望的饱学大儒,他只知道自己是个行将入土的老人,年纪轻轻的青年人战死了,老人也要奔赴前线保家卫国。朱先生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热血激昂。

        朱先生为百姓做事,但别忘了他的身份是个士人,是先生。“房是招牌地是累,按下银钱是催命鬼。”这是他的一句经典语录。他不像白嘉轩,还是一族之长,要管理宗族,要努力攒钱娶媳妇生孩子给儿子娶媳妇......他和他的白鹿书院仿佛是白鹿原上最干净的一片净土。作者没用什么笔墨写他的生活,朱先生的生活方面就像个圣人,像个嫡仙一样,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他也结婚生子了,也是过着和凡人一样的日子。这里作者用了点写作技巧哦,故意不写朱先生的“凡人生活”,突出他的“圣人”气质。当然,除了士人的超脱,朱先生还有点士人的怪僻脾性,比如他闻不了机油味,比如他不穿洋线只着土布。不谈原因不说用意,我可算是在朱先生身上找到了点士人的矫情。

        然后我想说说白嘉轩。他是全篇第一个出场的,是从他娶过7房媳妇说起的这个故事,结尾也说了他。他也算是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线索了。年少时我不太想说,我很想说说他成熟以后。用黑娃的话说“他的腰杆子挺的太硬大直。”白嘉轩这个人,是白鹿家族的族长,非常有威望。他做事也如他的腰杆儿,非常直挺。小娥和他儿子孝文通奸,他一并按乡约处理不留情面,亲自把刺刷抽到孝文脸上。他也很看重面子,孝文和小娥通奸吸毒,书里说这是“扒了他一层皮”,白灵用辛辣的纸条侮辱她的未来的夫家,这是又扒了他一层皮。然后他就不要孝文和白灵了,“不认这个孩子”,不让他们进祠堂祭祖。

        但他不是不会宽容,他的腰就是黑娃当了土匪那会儿让人打弯的,但是黑娃出事了他去求孝文放过他,因为黑娃已经学好了。他宽容好的人,苛待坏的人,不以过往论英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他单纯好面子还真是有点委屈他的,他虽然好面子,都失了面子也不想去报复让他失了面子的人,很有肚量。孝文把房卖给鹿子霖,白嘉轩虽生气,但他并不冲动,孝文拆房,他便要孝武盖房,他能理智的面对,即使自己一开始看到孝文和小娥通奸被气晕在雪地。他很冷静很理性,能很快的调整情绪,做出最好的决定。这是一个族的族长,一个家的顶梁柱必备的素质。

        他是朱先生的忠实迷弟,多少受了朱先生的影响,没读过书但也活的很正直。年少时他只是个孩子,完成父亲遗愿拼命娶媳妇生孩子,但命不好,第七房仙草才给他生了娃和他过了一辈子。年少,他做到了为人子的责任。后来,他当了族长,在其位谋其政,把白鹿村管理的很好,邻里和睦,村子得了“仁义白鹿村”之名,他是个好族长。于小家,他让他的孩子去私塾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也言传身教教育他们。帮他们选媳妇、准备婚事...他也做到了为人父的职责。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儒家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只是个小老百姓,他做到了前两点,修身齐家。他也为三四点努力了,闹农协就是他起的头。但是他还是族长,他要为族人负责。或许还有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他并不积极革命。但这也使他和他的家人都安然无恙的过来了。他在乱世明哲保身,没有什么大灾大祸,这在百姓里已经很不容易很难得了。他一生没什么大功劳大名气,但他在做人的每一阶段,都做的很好,尽了自己该尽的责任,即使有些不好的事也是瑕不掩瑜,应该算是模范人生了。

        接下来我想说说黑娃。黑娃做的错事可不少,不想赘述了。他当了土匪头子,但最后他在妻子的影响下开始读书,拜在朱先生门下。他读书不为致仕而为修身。朱先生曾说,他的学生都是读书之后出去做事,有经商的有做官的什么都有。只有他,是个土匪,也只有他,是做出一番事业才回来读书的。读书不是他出去做事的跳板,他不贪名利,读书只为修身。虽然经历过和小娥热血窘迫的年少,也和黑白牡丹睡过,但他最后和他的妻子过得很美满,举案齐眉。改过,就有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

        最后想说说小娥。小娥也是个可怜的女子。但原谅我还是要说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一开始在有钱人家做二房,受尽折磨。后来和黑娃好了,被撵出来和黑娃走了。白鹿村的人不接受她,黑娃就和她住在村外一口烂窑里。我相信她也真心实意的爱过黑娃。但是世事无常,黑娃闹农协走了,她没办法,自己一个人住在烂窑里。后来为了黑娃的消息半推半就从了鹿子霖。你说她爱鹿子霖吗?我不知道。她挨刺刷时从未说出过鹿子霖,但这是因为爱呢,还是因为她要靠鹿子霖活呢?这很难说。后来鹿子霖想报复白嘉轩,让她去勾引孝文,她也去了。她在一步步堕落,最后堕落到抽大烟,被鹿三杀死。后来她变成鬼附身鹿三,被压着镇妖塔里。

        她没有活命的本事,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这黄土高原上,不只有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还有小娥这样一孔烂窑送往来风的人。她不够聪明,跟了这么多人也未捞到富贵,可她也不是个拜金的人,只是跟着会对她好的人。可是小娥阿,鹿子霖给了一块糖你便觉得他好,可你知道他给过多少人糖吗?所有人都只是贪恋你的身子。唯有黑娃,你是黑娃的初恋,他真的爱你惦记你,可你做的真的太差了,他回来祭祖时没有看那孔烂窑一眼。爱情,终究变成了愧疚。我想他不理你那些风流帐也是因为他抛下你离开的愧疚吧。小娥,你可怜,但如若你在哪一处不选择堕落,你都不会落到这般地步。环境是会影响人的境遇,但还是个人的性格是主导因素。

        白灵和鹿兆鹏我不太想说,因为感觉自己对他们理解的还不是很明白,等我理解再深刻一点再来写他们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为了突出革命而把儒学批得一无是处。他还塑造了朱先生、白嘉轩等很不错的形象来代表旧势力代表儒学,也给了他们不错的结局。这和我之前看的一些书不太相同,我很惊喜。

        最后还想说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写作手法:倒叙和插叙。这本书很有趣,大多是说完了结局才讲过程的,这是倒叙。倒叙的好处有两点:第一留悬念;第二突出主题。这本书里我感觉第二点很明显,主线故事很清晰。而插叙呢,有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朱先生年轻时娶朱白氏的故事。还有芒儿落草的原因也是插叙写的。插叙的好处呢有三点:一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二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三是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前面两个例子多是二三点。这本书里好多的倒叙、插叙,一开始我没看出来是倒叙,还差点误会是书少了情节呢。不过也是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倒叙插叙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所谓从读书中学习写作,便是这个道理吧。




      这篇读后感就到此为止啦,谢谢大家耐着性子看我叨叨了这么多。这本书看的不是很懂,写读后感帮我梳理了一下情节和人物,写完读后感感觉清楚多啦!嘻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