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

信仰是什么?

每逢在荒山野岭之地

有缘遇见一座庙宇

总是怀揣着,敬畏之心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_第1张图片

人是要有敬畏之心的,更要有信仰,以己人之力,度他人之心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以己人之力,度他人之心!

1

2016年,有一个隐匿的民间组织,一夜间被频频刷屏,“微信之父张小龙受神秘扫地僧点化”、“萌神‘贤二’,收获大批粉丝”、“北京龙泉寺,最强科研组织!清华北大学子排队出家”。龙泉寺,一夜间成了“网红”,众人的关注点在“贤二”、“张小龙受其点化”、“清华北大学子出家”,甚少人去探究其背后——佛是什么?真实的龙泉寺,究竟是什么样?

我一直对其怀揣着敬畏与好奇之心,此次北京之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去龙泉寺拜拜。陪同我的朋友,是地道的北京人,我问其是否有去过龙泉寺?他说看了文章,方才知晓了龙泉寺,想去却从未成行。

天时地利人和,2016年6月17日,一大早,我们在地铁站碰头,搭乘4号线前往北宫门站。出了地铁口,换乘346公交车至凤凰岭。

一上公交车,我们俩愣了,那么多人,莫非都是前去龙泉寺的。晃晃悠悠了一个多小时,乘客越来越少,最后整个车上就落了下我们俩。

龙泉寺坐落于北京凤凰岭景区,下了车,我还是很疑惑,并未看到任何有关龙泉寺的符号。我和朋友走了一段老长的路,一度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时至11:30,天气很是炎热,我看着诺大的空旷之地,沿着路直直的走,一度看不到龙泉寺的踪影。好不容易到了凤凰岭景区售票处,又再次向旁人询问了“龙泉寺在何处?”

进了凤凰岭景区,才看到了龙泉寺的踪影。我们又铆足了劲,向前行,沿途看见一些村民在售卖当季的杏子和桃,还有一些挂着“斋饭”的小店。朋友问我,要不要休息下吃个饭?我开玩笑说咱们上山吃斋饭去,寺里有,没准还能找到个休息的地。

“你知道我来龙泉寺,最想干什么么?”

“什么?”

“一是拜拜,二是好想采访一些师父,总觉得他们很神秘,游走于传统和现代文明,更甚之将佛法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太神奇了”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_第2张图片

说说笑笑间,我们终于来到了龙泉寺。踏上台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正在修葺的大殿,我甚疑,莫非那就是龙泉寺?右手边,还有一个仿佛沉寂了千年的寺庙。我起先以为单单只是一个普通的门,却未曾想过这就是龙泉寺,跨步迈过门槛,一股凉意吹来,静悄悄的,迎面来了一股“淤泥”的味道,几个义工正忙于挖一些淤泥,旁边堆积了一些水泥桶。

我见过的很多寺庙,无疑是被翻新过的,富丽堂皇、香客满满;从未见过这样一个寺庙,隐匿于山林中,龙泉寺的大门并没有很高,有点破,斑驳的残缺,甚是幽静,仿佛一位隐匿千年修行的古人。你会一瞬间很恍惚,传统与现代、破旧与现代科技,你怎么都不会将其能与媒体所宣传的内容相融合。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2014年清明节前去太姥山游玩,也曾经拜访过一个寺庙——天龙寺。时至今日,回想起,仍是历历在目。它隐藏于后山,并不是普通游客登山之路,通向这座寺庙的路不好走,属于半山腰里。群山环绕,绿荫袅袅,一个有点破旧的寺庙出现了。

我们前去的时候,已是傍晚,四周很静,清风肆意,从未有过的凉意,在那个时节很是舒服。寻了灯光,我们怯生生前去拜访,只见几位法师正在吃饭,坐在正堂的,也自然是方丈大师了,还有几位带发修行的道士和两位女师父。

天色已黑,下山已不太可能,我们作揖,问能否借宿一晚。有位女师父,约莫50岁,起身相迎,并未答应,只是问我们吃饭了吗?要不要一起吃,她很快给我们四五个人下了面条,邀请我们与他们一起吃饭。方丈大师,看起来有将近80岁,身体很硬朗,很慈祥,跟我们聊了聊。我们很恭敬,生怕说错了话。吃完饭,就有师父带我们前去厢房,还好心拿了几床被子。

人闲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弓鸟,时鸣幽涧中。次日去看日出,四点我们便起了床,原来方丈大师已经醒来,几位师父也已经在打坐修行了。

而此时的龙泉寺,却也给了我往日之感觉。唯一不同的是,我并未看到一些法师。

2

寺里的路,应该是先前遗留下来到,还保存着之前的样子,有些磕磕绊绊之地,也方能看出其的年代之久。踏上一座桥,很是古老,据传已经有将近1000多年了。我很奇怪,龙泉寺不是很出名吗?怎么甚少见香客,甚至连法师的身影也不曾见,见到的是几个穿着灰色衣服的义工。

我想起之前去的南普陀,那是一个香客满堂,可是众人匆匆过尔,佛究竟是什么?又有几个人真的能懂呢?龙泉寺,太让我意外,让我意外的是它对传统历史的保存,庙宇还是一千多年前的,饱经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意外的是名声在外,却很是低调;让我意外的是没有来来往往的香客,有的只是两三个义工;让我意外的是没有大兴土木的工人,有的是两三个义工和僧人在劳动。

这一切在现代的寺庙中,都太为难得了,佛家本就是清修之地,扰了清净,如何去修行?我见过很多僧人,开着车;还有很多寺庙大兴土木的修葺。是否还是在清修,度他人之心,我不敢妄言。

正值12点,探究之处,偶遇一位义工,我便向其询问了是否有斋饭?他很是热心,得知我们来意,遂带了我们前去。

“你从这边进去,你跟我来,男女要分开。”他领着我的朋友去了另一个门,我背着包甚是狐疑的走进了食堂。我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敢妄言,便询问了一位女师父,然后拿了碗,坐在女施主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行斋时间将结束,我静静地坐着,几位义工给我行了斋饭。

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如此的觉得内心平静,很是尊敬眼前的食物。我端起碗,细嚼慢咽,吃完后,按照规矩走出,自行前去洗了碗。整个流程下来,给我的感觉,满满的敬畏之心。

午饭后,行至亭子里休息片刻,有一堆外来参观者,在亭子里聊着天,甚是聒噪。那个下午,远处吹来徐徐的凉风,幽静的寺庙,夹杂着一群人的高声阔论。你自当是那么不和谐、不惬意。休息了半小时,我们还是未曾见到一个僧人。

朋友问我,前去哪里?我说随心行走,行至寺院图书馆处,看见几位义工在房间里,有几位只是静悄悄看书,在图书馆前有一座菜园,还有一个房间,几位义工在裁纸。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_第3张图片

3

在寺庙里随意的行走,突然来了几个人,满脸兴奋的问我们“贤二”在何处?我也是好奇,便跟随其寻起了“贤二”,终于在一幽静之地,看到了几位义工在办公,贤二就在那里,等着你前来。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_第4张图片
一位老先生
“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_第5张图片
“贤二”诞生之地

仔细向义工盘问,才得知这个时节的法师大多在清修。很是矛盾,当外界把龙泉寺给妖魔化之时,其仍旧是“不争不抢,安安静静矗立于凤凰岭上,出淤泥而不染,傲然独立”。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前来做义工行善,我也留了联系方式,日后若有自媒体相关事宜可联系我。我有其心,有缘无缘,自当有度。

即将离开龙泉寺,看见一位站岗的义工,静静的坐着,看着一本经书。心很静,这尘世,什么都是虚的?眼下皆为空,事事无所需。

我和朋友,还是虔诚的去拜了拜。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二,什么是信仰?

我们人更多是社会人,而非自然人。生存于人世间,必然与旁人之交流,方能称之为人。人的一切,并不是应该得到,而是自然所付诸于,这一点,我们更应该谦卑,而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有所牵挂,方为心中所向,之信仰。

人非万能,切不可太过狂妄自大了。然现在社会,如此浮躁,很少有人那么真心的去做一件事情,寺庙也是如此。在现代社会文明来临之际,有些寺庙充斥在现代商业文明中昏了头,真的是清修,度他人之地吗?我不敢妄言与苟同。

但所幸,龙泉寺让我感觉到了意外惊喜。

4

我以前常说一句话,“取悦自己,不取悦他人”,现在发现自己竟然错了。人是社会之人,怎能凡事都为了自己,你的快乐与价值感是建立在旁人之上的。不然,在整个世间,你渺小的如蚂蚁,可有可无。我们的作用感和价值感,并是在帮助他人而得到。如此,才是社会之人。

那么多人,以己人之力,度他人之心,我想也是诸如此。以上仅是YIBAO一家之言,今后也当以此为警戒,提醒自己,多行善。

这个时代有匠心之人甚少

无须在乎他人之闲言碎语

心之所向,行至此处

心不到,如何能触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不到,你如何能看到”,我眼中的龙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