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有整理书籍的习惯,看看笔记本依稀之间隐藏的日记,感觉自己那时自己是那么的青涩、字里行间又是那么的好笑。
读书这么久,保存下来的东西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高中读书时留下来的。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就卖掉了所有的课本。
有的时候看见小伙伴保留下来那些小时候的记忆:小学时候的课本、小时候的文具盒、小时候的日记本...好生羡慕,羡慕他们可以有很多的回忆,羡慕那些记忆被保存的完整性。
我的各种心情只能在各类笔记本中依稀找见。就像之前写的那篇文章里面讲到的,我没有保存日记的习惯,因为担心会被偷看。
书籍、笔记本、英语磁带,被保存完好之外的还有一部复读机。从初中到高中用过两部复读机,第一部是在初一那年买的,第二部是高三那年同桌送我的。
前些日子,突然想起这件事情,再问赵姑娘时,她说她早都忘记这件事情了。
我们是初一时才开始学习英文的。
五年级暑假,我妈让我用我姐的英语课本提前预习,但英文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我可以自学,所以她联合村里和我同岁的姑娘们找我表姐帮我们提前学习英语,对于念小学五年级的我们来讲,姐姐那时候的英文课本确实很厚,他们当时学习的是美式英语。
五年级的暑假,每天下午五点,我会背着自己的书包带着英文课本准时来到表姐家,她用自家围墙上的那面水泥墙作为我们上课的黑板,粉笔则是我从家里带过去的。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表姐提问我们“dumpling”的意思,我们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个单词的意思,后来表姐就提示我们晚饭吃的是什么,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插曲,但也正是假期提前预习经历,让我逐渐喜欢上了英语口语。
“哇塞,语言真的很神奇,无数的字母组合成了单词,继而在语法的促使下成为了优美的句子,更让我觉得神奇的是,语言的魅力”。
初一报道,拿到课本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学的是英式英语,课本也没有那么厚了,从预习时候的Li Lei&Han Meimei变成了Danny&Jenny。
初一那年,为了让我学习英文、练习口语,母亲和别人取经之后,让父亲带着我去县城购买复读机,那时脍炙人口的广告,如今我依然记得『步步高复读机,学外语更容易』。
如今我已经忘记这句广告词从哪里听来的,只是一直记的很清。
那时县城还没有很好地规划,政府大楼外一堵很长很长的墙。从家到县城的路上田野很多,很小的门面房,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父亲没有逛街的习惯,也不喜欢和别人讨价还价。
学习之外,我们也很少去县城,更别不要谈及商场。父亲在简单的询问过后,店家拿出来三款,征求过我意见之后,我选择了一部:正面上半部分为白色,下半部分及背后都是淡紫色的复读机,简洁、简单、干净。
我们的需求也很简单:能学英语就好、能播放磁带就好。
140元,店家说道。父亲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直接付了钱,骑着自行车,我们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没有讲价,母亲会不会骂我们?”
意料之外的是,母亲也是没有讲多余的话,也验证了她一直提倡的“凡是和学习相关的任何书籍、设备都可以支持我”。
从购买复读机那天开始,我的学习任务又增加了两项内容:早晨上学、晚上睡觉之前跟着磁带朗读10分钟的英语;放学后背诵当天学习的英语课文,然后默写在家里的黑板上(我们家的水泥墙)。
我读英文的时候,母亲是可以听到的。但偶尔也会忘记,忘记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的那个阶段刚好是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这样会让我在家里的日子“雪上加霜”,我不仅会遭到训斥,更会成为我挨骂的一项“内容”,所以每次我都会祈祷这样的日子赶紧过去,之后的英文朗读也会更加的卖力。
我很害怕母亲的训斥,所以每次在她发脾气的时候,我都是纹丝不动的坐在桌子旁,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个习惯,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我的英语口语,一直都不错,所以每次英文演讲都会成为我一开始就被老师认识、同学记住的“特点”之一。
『你知道的,读书那个青涩的阶段,任何特点一旦被发现在某些时刻就会被放大,就像我英语口语好,英文成绩也不错,但是语法就是学的很差,可是身边的同学认为我英语好,那么我英语的语法肯定也是很不错的』。
朗读文章,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了高一,之后练习的次数便很少了,因为缺少监督。所以直到工作之后,我才明白,读书,我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很多时候因为内心的排斥,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那是浅尝辄止的,在那个阶段也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
高中,去了县城读书,我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城中村”(那会好像还没有这个说法,我们习惯性的说自己在外面住宿),房东家的房子一共三层楼,我住在二层靠西边的那个房间里(两个人)。
房东叔叔很早就去世了,房东阿姨一个人住着,女儿已经嫁出去,儿子在外面工作。我们住的那个房间很大,她用了一块很大的布将房间分割两块,分割出去的那块放置了很多茶具,她说那是她老公以前开店时候售卖的,后来老公不在了,这些茶具就一直存放在房间里,再也没有售出去。
高一开始居住,70块钱一个月到后来的85,3年的时间,涨了15块钱。高三那年,房东阿姨说,你们房间新来的姑娘,我收她95元,比你多10块钱,你在这里住了3年,所以于情于理我都得少收你一些,如果她问起你,你就说你的房费也是95元/月。
有次周末,院子里除了我,就只剩下阿姨了,回家的回家,逛街的逛街。一个人待在宿舍,给自己预留一个下午的时间休息,打扫好卫生,打开复读机,因为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所以只能播放仅有的两盘歌曲磁带(一盘是王心凌的专辑、另外一盘忘记了),房东阿姨在楼下听到歌曲的声音,她院子里面喊着“谁在放音乐?声音那么大!”,其实她是知道的。
她只是用这样的语言来排除双方的尴尬。一来不针对我,二来排除声音对她的干扰,达到减小声音的目的。
高中的时候,用复读机听英语的时间也从原来的每天改成周末或者午休的时候,因为周末一般都是会放假的,午休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回宿舍的,这样,我朗读的时候就不会打扰到舍友。
高二结束的大会上,学校颁发了一个奖项(貌似是班级优秀学生),我们班有4个名额,奖状颁发的时候是很意外的,因为老师从未提起,我并没能成为其中的四分之一,心里不免有些伤感,但还好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太多的愤怒和不平。因为她们都是我们班学习很不错的女生。当时每人颁发的是一张奖状、外加一部复读机。
身边的同学很少有用复读机的习惯。
高三伊始,复读机就坏掉了,用了五年的时间,也没有想过再去维修,那会,我犹豫要不要重新购买,一来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使用的频率和初中相比已经少了很多;第二,不想再问父母要额外的费用。
某天,同桌赵姑娘听说我的复读机坏掉了,果断的把她获奖的那台复读机送给了我,她说她很少用。放在那边也是闲置着。
这部复读机,如今依然在,完好无损。只是再次和她提起时,她已经忘记了。
『高三,毕业的时候,我和我们班班长成为了我们班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后来我意识到,班主任还是很公平的,他以多年带班的经验规划好大家应该有的荣誉』。
我很感激他(虽然这份荣誉在那个阶段并没有带来明显作用),也很感激赵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