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西方情人说起
公历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 音译为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这个关乎爱、玫瑰花、巧克力的浪漫节日,现如今已经跨越了文化差异的界限,成为全世界青年男女追捧喜爱的节日。如君所见,西方的情人节也正在成为我们身边动静最大、最有声势的节日之一,其中固然包含着激情荡漾的年轻人表达感情、紧跟时代潮流的心理诉求,更是商家趁机造势、放大购物需求、被“制造”出来的情人节,商家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发掘出有情人表达爱意的种种可能和机会,让这个本该浪漫迷人的节日充满了呛人的商业味,很少有人关心西方情人节的来历。
在众多关于情人节来历的传说中,有一个最凄美悲怆、动人心魄的故事: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时代,一个叫克劳迪乌斯二世的皇帝出于战争的考虑,下令废止所有的婚姻承诺,禁止在教堂举行婚礼,以使更多的青年男性可以无所牵绊的踏上战场。当时,一名叫瓦伦廷的年轻牧师没有遵照这个旨意在教堂为一对相爱的年轻人举行了婚礼。事后,瓦伦廷遭到了鞭打酷刑,并被关进了监狱。
在一次典狱长对他的审讯中,他荣幸的被典狱长带在身边的女儿问了一个问题:“先生,你喜欢花吗?”,他回答说“是的,我喜欢花,小姐,我喜欢自然。”审讯结束后他还是被士兵带进了监牢,临走时他鞠躬感谢了这位年轻的双目失明姑娘向他提的问题。姑娘被打动了,去探望他,还给他带来好吃的。然后如你想象他们相爱了,爱的神奇力量和他掌握的医术治愈了姑娘失明的眼睛。在这对年轻人还未来得及品味爱的甜蜜时,牧师却接到了斩首示众的判决。姑娘第一次亲眼看到的情人也是与她做最后生死诀别的情人!行刑的那天早上,瓦伦汀给姑娘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那一天是公元270年2月14日。
感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无论在哪里都是值得纪念的,2月14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情人节。真的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话“问天地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
2.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南北相异,东西有别,但在关乎爱情的问题上,全世界男女概莫能外,都有为情痴狂的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早就孕育成熟的国度没有自己的情人节是不可能的,也是说不过去的。但是,说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则是一个举国上下的误会!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姑娘们祈愿神仙让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农耕时代,人们最讲究顺应天时,进入七月,秋天来临,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这个时候应该是季节转换,男人们将要在外劳作、收获贮藏,女人们在家纺线织布、准备秋裳冬衣了。那时,女子们待嫁而估比拼的不是长相学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配方式中,心灵手巧、精于女红的姑娘自然是最受欢迎的,织裁缝补的手工活儿成了女生们暗自较劲儿的标靶。织女是传说中王母娘娘最小的女儿七仙女,能够织出天上的彩霞,成为人间女子崇拜效仿的偶像应在情理之中。
《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千千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就着璀璨的星光,一边纺线,一边讲述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姑娘们将心中的对感情的渴望编织成美好的梦想赋予给了天上的一对有情人并将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女子们还把比赛手艺、乞巧的重要节日作为牛女相会的日子。
而这一天夜里,天空中织女星和牵牛星最亮,也离得最近!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节联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古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习惯,根据星象安排农事生活是常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鑰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当是那时真实的应时而乞巧的仪式了。
3. 三月三,春会男女
那么,中国的情人节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又叫“上巳节”。是时恰逢春天,万物复苏,为了让树木庄稼更好地生长,人丁也像植物一样繁衍茂盛,在这个阳气上升的日子,人们纷纷到水滨撩水浴尘,祓除灾祸,祈求生育。这一天,官方的禖氏(掌管婚配灵媒的官员)还要组织春会活动,利用对歌等形式,让民间的未婚单身男女到郊外的高禖神庙(掌管植物繁育、婚姻生育之神)附近相会求偶,以促春天万物生长。究其根源,要追溯到古老的巫术文化传统中,人们相信“天地合,万物生”,万物乃是天地交合的杰作,人间男女比照天地合的性行为不仅能够繁衍出后代,按照顺势的类比,还能够促使植物生长,结出果实。《诗经》里男女表达爱情的情歌最多,当是昔日男女在郊外田间相会对唱的证据。
《郑风·溱洧》中描绘的“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就是当时男女相会盛况的写照。
兰草、芍药、美玉都是男女表达爱情最好的信物。国风中的爱情诗,从相思之苦、夜不能寐到相约同行、相见之乐,从打情骂俏、互赠信物到别离之苦、伤感分手,可谓写尽了人间男女为情所生、为情所乐、为情所累、为情所伤的种种爱恨情仇。郑风的爱情诗尤为胆大量多,难怪孔夫子他老人家在《论语》中感慨“郑声淫”呢,昔日郑州附近溱洧大地的青年人热辣豪放的劲头丝毫不亚于当今时代的弄潮儿。春会男女的习俗到今天几乎看不到了,所幸,礼失求诸野,这些习俗在部分少数民族那里还能够看到蛛丝马迹,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歌圩节,还保留着沐水祓禊、男女相会的影子,是西周春秋上巳节习俗的遗留。
春天万物萌动,性情摇荡,男女约会,多么合乎自然律动的节拍。野外到处开满了芍药花,在讲究谐音双关的古人眼里,“芍药”最能代表“相约”、“相悦”的意义。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芍药花,应当就是古人的爱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