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

桐庐山居笔记

文/图 翁欣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张图片
富春江景色


如果说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那么桐庐自古以来就是杭州的后花园。桐庐距离杭州主城区70公里,这个浙西北山区的小城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美称,一条富春江碧玉飘带般斜贯全境,更为这座县城滋润了不少灵秀。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作为《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曾让无数文人墨客陶醉其中。苏轼游历山水至桐庐时,对这里留下的赞美是“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排行榜”,桐庐已经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同时它也是“中国最美县城”、和“长寿之乡”。顶在桐庐头上的主角光环有些多,对于我来说,夏日桐庐之美,除了山水,更在于清凉。周末离开拥挤又炎热的杭州,去桐庐的山村避暑消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江南古村落群:人少景美的诗意江南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两岸素以山水秀丽著称。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还兼有很多古朴村落点染其中。这些村落大多聚族而居已经百年,乡风醇和,历史遗存和人文传统保存较好,值得一去,江南古村落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杭州开往桐庐,过富阳后必定会经过江南镇。这里有一条应家溪,沿应家溪一溜排列着好几个古村。以深澳村为主,还包括荻浦,徐畈,环溪四个村,大体还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村落格局和风貌。因为都属于江南镇,所以这里统称江南古村落群。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2张图片
深澳

深澳古村是应家溪畔这几个古村落中最大的古村。村里的居民基本上都姓申屠(申屠这个姓,在别处不多见,在桐庐属于大姓)申屠氏祖先自南宋初由富阳申屠山迁入此地,子孙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

申屠氏的祠堂“攸叙堂”就在村口位置,这个宗祠建立迄今已近八百年历史。宗祠旁有一处大型的圆形蓄水池,这是村落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澳古村便是因其水系规划而闻名,“澳”在当地话中为“暗渠”的意思,“澳”深藏于地下,深澳村之名由此而来。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3张图片
申屠氏祠堂

深澳,也可以说是一座建立在水上的村子。申屠氏先人在建村之初,先规划了村落的水系,再建造整个村落。时至今日,这套独立而完善的供排水系统依然先进,仍在福泽当地村民。

深澳的水系主要分明澳和暗澳。地表上的水渠是明澳,用来排雨水和生活污水,暗澳则藏在地表之下数米深,源引溪水进渠,供人们饮用和洗漱。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个取水的澳口。整个村子的水系体现了古时人们对水的环保意识和理水智慧。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4张图片
老街

除了水系,深澳村另一道风景线是建筑。村落为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民居的结合,中间一条狭长的深澳老街,街的两侧又延展着各三条深幽巷道(整个古村呈现“非”字型结构),六十多幢民国建筑,一百多幢明清建筑就散布在左右两侧的巷道里。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村落形态,都保存得比较完好。

尽管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村落,但建在水上的深澳并不热闹。穿行在铺着鹅卵石的深深古巷,没有嘈杂的游客,鼎沸的人声,更没有兜售叫卖,除了老街上两三家民国风情的咖啡吧和甜品店,这里基本没什么商业开发,一派无人打扰的旧时光。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5张图片
老宅

深澳虽美,若是想在这里住上几日,就比较为难。此地村民大多已经搬出,房屋基本已是空置状态。村里除了一所百年古宅荆善堂改建的民宿(三生一宅),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如果要考虑一般住宿的话,可选择相邻的荻浦和环溪两村(也就隔着一公里左右的距离),这两个村都有比较成熟的农家乐开发。

荻浦村和深澳一样属于申屠氏血缘村落,两村本是一脉同根。荻浦村旅游搞的比较早,主打孝义文化(村中有一座孝子牌坊)和人工花海景观,名气似乎比深澳村还大。只见大巴车载着一车车的旅游团来到这里,其实村里古建筑已经所剩不多,半新不旧的感觉,反而是名气小一些的环溪村更值得一去。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6张图片
环溪古民居

比起荻浦的商业化,至少环溪的氛围比较幽静。环溪村因一面靠山,三面溪水环绕而得名。虽距离深澳村不远,但是环溪村的人普遍都为周姓,属于另一个血缘村落。

来到环溪村,只见大片的莲塘,开的生机勃勃。只因环溪村是《爱莲说》作者,北宋理学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村子里的居民多数姓周,据说村落的规划也是以“周”字形来布局。东西两溪形成半包围的外框,村中的道路与空地组一个“吉”字放在框里,真可谓构思精妙。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7张图片
濂溪桥

村中最有名的建筑当属周氏宗祠“爱莲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与周敦颐有着割不断的血脉渊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祖先所弘扬的“清莲精神”至今仍在环溪村被很好继承着。

“清莲文化”是环溪村的旅游招牌,村中有占地面积300余亩的莲海,种植太空莲、见莲、玉芙蓉、九品香莲等多样品种的莲花,夏天来环溪村赏莲正是最好的时候。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8张图片
爱莲堂

入夏以来,只见满池荷花亭亭玉立,摇曳生姿,满目荷叶随微风涌动,绿意盎然。闻着淡淡的荷花清香,令人身心舒畅。若是村里遇上挑着担子卖莲蓬的,不妨买上几个,轻轻剥出其中莲子,嚼上几粒,更是清香咧嘴。

村里的特产是村民自酿的莲子酒,莲子糕和莲花茶,来环溪村游玩的客人们,也可以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尝尝。

既然来到桐庐县城,不妨去下桐君山。桐君山位于富春江、分水江汇合处,与桐庐县城隔江相望。可从市区走一座铁索桥步行前往,没多远。

芦茨湾:盛夏里的嬉水圣地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当地人说,其中最美的一段就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山中有水,水行山中,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感慨于桐庐的奇山异水,一气呵成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郡·十咏》。从此这个浙西小城,有了另一个“潇洒桐庐”的称号。

已经来过桐庐多次的我,好像仍未把当地的景点全部游完。不过桐庐最吸引我的地方,主要还是这里的好水质,每年夏天来桐庐的动力,就是去芦茨游水。

从桐庐县城溯富春江而行,过七里泷大坝,沿曲折幽深的山路行驶,约15公里便到了芦茨,这里临近白云源景区,也是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9张图片
天然浴场

芦茨村是富春江边的一个小村落,此处山清水秀,是晚唐诗人方干故里。这里虽不常见诸于旅游景点攻略,却因为一条水质一流,全域皆可游泳的芦茨溪,已经成为驴友们口耳相传的热门避暑地。

古时,在芦茨溪与富春江一带交汇的水面,被称为鸬鹚湾。只因这附近的渔民大多以鸬鹚捕鱼为生,这里的村落就叫鸬鹚村,芦茨村名即后来由“鸬鹚”谐音雅化而来。

旧时的芦茨村隔着富春江,与严子陵钓台遥遥相对。东汉隐士严子陵,不事王侯,甘愿在此耕钓终生。这一带的山水,也曾被黄公望描画在了《富春山居图》里。据说这旷世名作最精华部分,取景地就在芦茨村。

只因60年代建造富春江造大坝,水位抬高20多米,原来的芦茨村早已淹没于水底。只露出村后一个山头,即形成如今之钓鱼岛景观(岛上现有酒店,可划船过去),而村庄整体则迁移到如今的位置。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0张图片
钓鱼岛

现在的芦茨村因为是移民村,没有什么古建筑,基本上都是60年代所建。芦茨村的温度比杭州市区低5左右,再加上这里有天然浴场。所以芦茨是桐庐比较早开发旅游的地方。全村都是农家乐,每到夏天,住满了从上海或杭州自驾来的游客,如果没有相熟的老板,周末想在这里订个房间根本是订不到的。

因为一碧清澈的溪水,今天的芦茨早已名声在外。芦茨溪全长21公里,从上游马岭源头经石舍穿茆坪,溪水一路欢唱,在芦茨村形成一个天然的浴场,过芦茨村之后便转了个大弯,最后流向富春江而去。

芦茨溪原先本就是当地村民们的游泳地,整治过后的河段溪滩被改造成一个长约550米,宽50米的泳池,可容纳几百人同时下水。并且设有深水区,浅水区,划艇区,各类设施不输游泳馆。最重要的是,这里是完全免费的。

盛夏,去天然浴场游一把再惬意不过。这里的水质清澈,河库平坦,河里的鹅卵石被冲刷的光滑圆润。在这里游泳最好穿着凉鞋下水,不然可能会有点硌脚。白天比较晒,一到临近傍晚,来这里下水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从岸上远眺泳池,难免有“下饺子”之感。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1张图片
蟹坑口

如果嫌来芦茨游泳的人太多的话,其实可以去更上游一点的位置比如蟹坑口,茆坪村,石舍村,越往里走水越清澈,人也越少。实际上这条溪的全域皆可下水游泳。本地人往往都不在芦茨游,而是多开上十几分钟的山路,选择上游的这几个村子,可以避开人群,游个清静。

如果在芦茨订不到旅馆的话,就去茆坪或石舍试试运气吧。一条芦茨溪把这几个村子串在一块儿。茆坪村始建于宋,是一个安静的古村。据说谢晋导演曾经常带剧组来此取景。村内“文安楼”被誉为“江南第一农居”,值得一去。西侧入口的仁寿桥是马岭古道上的标志之一,桥下就可以游泳,且无人打扰。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2张图片
茆坪


石舍村是桐庐富春江镇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环境幽深而闭塞。从山上望下来,村子是圆形的,被水环绕着。石舍村因为石头多而得名,各处都是石头建的房子,石头垒的矮墙,石头拼出的小路,村内有一些带设计感的民宿,也还是比较有特点的村子。

石舍周围的环境比芦茨要清静很多,而且芦茨那里的泳池太过规整,而这里的河道未经修饰,更接近自然的味道。更何况这里挨着芦茨溪的源头位置,论水质,没有地方比这儿的水更清澈了。

可以在岸边找地方坐下,脱了鞋在溪水里泡一泡,凉意便从脚上开始蔓延,溪水里的小鱼稍后会轻轻啄你的脚丫子,痒痒地很是惬意。抬头看看白云,看看四周的青山绿水,心情无比畅快,一池溪水把一天的热气消散,哪里都不用再找,这里就是最好的避暑圣地。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3张图片
石舍村

戴家山:隐藏于大山深处的文艺时光

戴家山地处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距离桐庐县城二十公里,邻近一指峡谷景区,是一个藏在大山深处,仅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的原著居民已经很少,只有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守着这里的老屋不愿搬走。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4张图片
戴家山

这里本来是默默无闻的大山,如果不是一些旅游开发者和设计师在这里把民宿经营的风生水起,如果不是被cnn赞为“中国最美书店”的先锋书店在戴家山开了图书馆,这里本应该是没什么人知道的地方。

作为南方的游耕民族,畲族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畲族人称自己为山哈,即大山的客人,这是他们与自然相处的哲学。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因为不了解,去之前对畲族文化有些好奇。但到了莪山之后发现,无论是当地的建筑,还是语言,服饰,和桐庐其他地方的农村差别不大,带着猎奇化的心态去那里是要失望的。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5张图片
云夕图书馆

云夕图书馆是先锋书店继徽州碧山书局后第二个乡村书店。由两座毗邻的畲族民居改造,一幢为咖啡馆,一幢为图书馆。书店的书籍以民俗文化、史料、工艺制作为主。店员告诉我,这是一家公益性质的图书馆,该店的图书销售利润皆捐助当地的贫困学生。

不过,考虑到来书店参观和消费的人基本上是来酒店入住的客人(本身来戴家山旅游的散客很少),因此把书店视为云夕酒店的一个配套而存在,应该也不为过。

这里有两家高档民宿。秘境.山乡生活应该是比较早来这里开发的,酒店占据了村里景观最好的位置。还有一家云夕戴家山酒店,其实建在村外的三百米处,开车上山时很容易会错过。

村落深藏在海拔600米的山谷里,背靠竹林,面朝稻田,四周群山环绕。山村的自然环境第一眼就让人满意。村西是莪溪的源头,溪水就从屋旁的山涧流下,这里的村户皆以天然山泉水为日常用水。村东头的红豆杉,挺立在山哈古道的旁边,已有上百年历史。


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_第16张图片
秘境山乡

不论在环境还是地势上这里都有一种避世隐居的氛围,让人不得不佩服民宿开发者所独具的眼光和勇气。

这片隐藏于大山中的秘境,有着比莫干山更接近原始的美感。保留了夯土墙外貌的酒店客房,早已融入到村庄本身。稻田里有一方无边泳池,夏天时可以泡着山泉水看远处无尽的大山。晚上头顶漫天星辰,枕着潺潺水声入眠,晨起看迷雾中的山色空灵。在戴家山,可以找回久违了的乡间生活,同时,又不失精致。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地理”栏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浪游记|桐庐山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