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读书

           我年幼时最大的梦想便是能有好多书,想象着有一个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书店,里面的每一本书都是我自己喜欢的,而想读的时候随时可以读,那便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儿。因为我小时候课外读物很匮乏,除了学校发的课本以外基本没有什么课外读物,而且从家长到老师也都觉得学习书本就可以了,没觉得不读课外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什么缺失。现在回想起来偶然会得到几本小人书或者武侠小说,就废寝忘食的连读好多遍,便觉得特别开心,用今天的话说可能那可能就是一个孩子读书的敏感期,那个时候如果有哪怕是一两本经典文学读本,可能就会开启一个孩子的古典文学学习之路,那样的成长之路一定会和现在不一样吧,我想。庆幸的是后来陆续碰到几位很不错的语文老师,我初中的刘月明老师,那时候他总会在课堂上朗读一些比如“读者”之类上面的写的好的文章给我们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才慢慢开始有点喜欢写作文,虽然很多是模仿和拼凑,加上自己幼稚但却真实的有感而发,便是一篇作文。上了高中的语文老师是陈林山老师,现在回想那时候我很喜欢他甚至有几分崇拜吧,语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之后高二分科选择了文科,顺利地分到了当时按成绩分班的所谓尖子班,走上了学文科的道路。后来在我在文科班忙的焦头烂额时,家人又把我拉回了理科班,为了现实的考量,学理科高考不理想可以选择考军校这条路,记得去理科班时,我去找了陈林山老师,他极力劝我,对我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我那时候也很紧张,不敢面对他,自己从内心觉得很对不起他,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个理想输给现实的实例。后来当然,因为近一年文科班时间的耽误,高考肯定不理想,就选择了考军,一二一便代替了读书,包括后来的军校,因为学的是医学,读文学书的时间一直很少,参加工作后,虽然偶尔也会读点书,但是越来越觉得自己静不下来读书了,中间有十多年时间,恰恰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十几年的,已经一晃而过。2015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后,我在心里问自己,如果现在就是人生的终点,你最觉得遗憾的事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下有那么几条:子未长,亲未孝,书未读,世界未看.......于是我发誓要好好读书,读自己一直想读却未读之书。关了朋友圈,拒绝电视剧,不去逛街,不关注八卦新闻,不听流言蜚语,走进自己的世界去。好多年没好好读书,再拿起书本,你会发现一开始会很有艰难,看了好半天仍然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那时候我便觉得一定是书没选对,于是重新去图书馆,再换五本借回来,或者去书城整天的翻,把自己喜欢的记下来,在当当亚马逊下单,陆续买了回来。读一段时间的书后,你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你才能知道有那么多功课要补。

最初,我读的是余秋雨的一系列书,很容易上手,又很容易读懂,读完后对中国文学体系会有个大概的了解 ,心中有了简单的脉络,你便会很想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学相关的知识,但是在读书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要想了解每个中国文学相关的知识,你必须对中国历史有个很清楚的纵线脉络,对相关典故有很清楚的了解你才能理解一个作者及他的书和具体到他写那个文学作品时的想法,这样你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每个字的分量。所以后来读了一整套线装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神话传说至中国近现代史。然后在网上和喜马拉雅FM听了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中国文学史的相关课程,听了她的课后便很想读中国文学史相关的书,去了书店几次,最后选定了台静农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读本。在这期间同步读的书还有《红楼梦》,后来背了部分《诗经》的内容,其中风雅颂里面雅的部分没有背完,目前《离骚》也是我计划着用一段时间读完的书。然后自然的过度到唐诗宋词的背诵,这都会是一个长期地需要慢慢完成的过程。

因为之前有一次读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尤其是读开头作者的序时,便很深刻的的体会到基督教对于西方国家每个人渗透到血液里的影响,如同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一样,于是我开始读基督的相关书,后来多次去书店,最后选择了威廉房龙的基督的故事及人类的故事,及地理故事的书,撇开了他的世界史对其他几大洲历史的涉及太少的缺点外,他的西方历史写的还是蛮不错的。基督的故事也写的很不错,读这些书的时候你会深刻的知道,历史、地理、文学共同构成一个体系。等读完他的书你便会很想读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是欧洲文学的源泉,而基督教则是流入西方人血脉的文化根基。然后根据历史文化脉络一步步读下来,你会喜欢莎士比亚,喜欢西方文化,对德国哲学尤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很想一步步读下去。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字做为一种文化的承载物,主要作用是记录和传承,从上古人类传到神话,再到后来那么多的文字读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相应的书去读,直到有一天,你读的书,变成你的有感而发,日暮之时,秋叶飘起之时,你有感而发,有所触动,有跟别人不同的体会,于是有强烈的欲望想写下来之时,那便是读书的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