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刻意练习》

17年坚持了整整一年的读书笔记和晨间笔记,虽然速度较慢,但收获却往往惊人,比如说我发现我以往二十几年的读书经验都是错误的,我压根就不会读书。

未曾如此感谢这个快餐式阅读时代,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得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海量信息包围,碎片化的信息点常缺乏系统结构,缺乏深度思考的“哦,原来是这样,我懂了“常让我们产生一种虚假的廉价快感,看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思维常被他人不自觉牵着走。

意识到这点后,总结出一条规律:你看过得书,它并不完全是你的。尝试把它有条不紊的重新叙述出来,或写出来,它才是你的,简单一点说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今天我要给大家倒逼的一本书就是《刻意练习》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与罗伯特·普尔。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 Phd)“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罗伯特.普尔资料不详。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本书开篇作者就提出“天才是真的存在吗?例如莫扎特,众人眼中的音乐天才,年幼时就拥有“完美高音”大约在每一万人之中,就有1个人具备这种能力,这似乎是个绝好的例子,证明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往往只有少数一些幸运儿天生就有,其他人并不 具备。日本心理学家的一项实验却打破了这一项认知,实验招募了24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些孩子也都拥有了完美高音。实验证明“天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研究几十年,发现各行各业专家级别人物都在遵循一系类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简称为“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和我们常规的天真练习不同,所谓“天真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简单来讲,天真练习就是:只是埋头干。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地练习,有目的地练习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有目的地练习需要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然后学会拆解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的用于引导你的练习,但是如果目标设置过大,超出我们的常规能力,很容易让我们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挫败我们自信心,所以这里也就需要我学会合理拆解目标。拿写作来举例,印象很深刻的案例是富兰克林,我内心深处今年新晋的偶像,为了使自己写作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他先是拿来自己喜欢的杂志的高质量文章,将它很好的拆解成几个小目标:1.精炼中肯的观念表达 2.丰厚的词汇积累3.严谨有序的结构框架,并逐一攻破,最终练就一身好文笔,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何尝又不是在践行这一规律呢?

二.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我的瑜伽启蒙老师Winn曾和我说:她在长达十余年的瑜伽学习生涯中,没有考虑过太多结果,更多的关注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投入的状态是否饱满,积极。我曾在内心质疑和怀疑过这句话,直到我看到托马斯。斯特纳的《练习的心态》中看到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结果,就像真正的买车远不如你为买车而奋斗那么令人满足

三.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优秀的导师可以为你提供宝贵的反馈,这是你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的,优秀的导师会给你布置适合你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更甚于观察你的总体思路,尝试在不同角度更高高度给予你启发,名师的反馈,能让我们在专业领域精进的路上减少弯路和节省时间。理论关键;成熟度源于大量重复训练。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针对性有层次的提升能力。刻意练习是以未知和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四.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家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等到30年过去了,他还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那些相同的歌曲,看起来,在那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他绝对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可能更糟.

文章中提到的3个F创建有效心理特征,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在我看来,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刻意练习的极简化,正如自己平常常挂嘴边的:保持觉知,不给自己贴标签,像个孩子一样不堆积的去投入过程,你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呢?‍

PS:练习写作的初心,是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我是文科生,虽然我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实在差劲的可以,都说最优秀的男女,最伟大的灵魂,必是雌雄同体,我不求优秀伟大,只愿自己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内心愈来愈强大,思维越来越清晰!欢迎吐槽,反馈!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起精进,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推荐《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