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八)

《王阳明心学》(8)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爱(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传习录·上·徐爱录》

      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生于1487年,卒于1517年,享年31岁。他是王阳明的妹夫也是第一个学生,曾任工部郎中。 关于“理”和“心”,朱熹认为理是抽象、永恒、无影无迹、超乎个体的,并不是人心当下能够直接体认的,所以人需要格物穷理,到万事万物中去把那个天理找回来。心具有两重性,个体之私为人心,合乎天理为道心。人格完善的过程就是以天理主宰人心,转人心为道心的过程。 而在王阳明这里,“心”就是天理,“心也者,吾所得于天之理也,无间于天人,无分于古今。”心是天人合一、不分古今、充塞宇宙的,天下没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的道路,并不在外,而就在你我心中,就看我们敢不敢直下承担,愿不愿真实践履。“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就是王阳明心学最核心的精神价值,也是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主体性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高扬。

      在阳明看来,成为圣贤的潜能和动能都内在于自我的生命之中,因此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便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同时又是天赋的权利。人的主动性、自信心和创造力也就在这里显露无遗并强势生发了。 打个比方,假如朱熹和王阳明是两个教人如何致富的成功学老师,你去请教他们。朱老师告诉你的是:好好努力,天天向上,积少成多,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李嘉诚。而王老师会盯着你看半天,突然从你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啪”地拍在桌子上:靠,你本来就是个富二代,还跟我在这儿装什么穷?你低头一看,原来那是一张巨额支票,自己之前还没发现。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要告诉你的一条最基本的黄金法则:你其实是个“富二代”,别把自己埋汰了!

      王老师一记棒喝,把你彻底敲醒:“抛却自己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的傻瓜原来就是我啊!我其实是个富二代,太好了!你嘿嘿一笑,拿起支票准备走。“且慢”,王老师叫住你,“若想兑现支票,必须符合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很简单,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

      在“存天理,去人欲”这个命题上,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是完全一致的。人欲是一种本然存在,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遏制。所谓“去人欲”,去的只是溢出道德堤坝、在社会上肆意横流的物欲,而不是在法律和道德规范内的人的正常的欲望。至于人的一般生理和心理需求,都是正当的合乎道德的。“存天理去人欲”是整个宋明理学、阳明心学都始终遵循并践履的唯一成圣之道。若不去掉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连做人都不一定够格,又何谈成圣?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石头来读书之王阳明心学(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