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自律

——妈妈,我的拼图是不是又被你扔了?

——妈妈,我用纸箱做好的城堡呢?

——我刷好的矿泉水瓶呢?

有一段时间,这些声音在我家每天要重复很多次,而且孩子们和爸爸习惯了在发问之后,第一时间奔向垃圾筒,大多数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想想看,连这些正经的物品我都不愿收留,更何况是垃圾。

“断舍离”这个内容,是我天生自带的。习惯了一季只留二三件更换的衣物,习惯了整整齐齐的书桌,就连家里的冰箱,我也几近病态的喜欢“空荡荡的”的状态。这样的生活,在引起家人无数次的不快后,我开始学会妥协。凡事过犹不及,断舍离的最终目的是生活变得美好,过火了,麻烦也会不断。

孩子爸爸喜欢种花草,每次去花卉市场,从不空手而归。后果就是家里大盆、小盆,能摆的地方全摆上了,骨灰级的爱好,好处是凡到我爱的绿植,基本没有夭折的。而我这样有秩序强迫症的人,每增加一样东西,都要事先考虑好的它的用途和位置。最后,多次争论后,以美观、实用为首选,品种可以不断更换,控制数量。

断舍离,对于父母的难度无疑是最高级别的。他们吃尽了中国物质匮乏的苦,我妈时不时的拿冯小刚的《1942》说事儿,这些我能理解,处理起来方法大于最终的目的。我妈爱美,衣服存量是我的若干倍,要命的是她是我们当地颇有知名度的裁缝师(仅限老家的小镇),我就建议她把衣服分类,有点卖相的送给老家那些家里困难的,另外一些有修改价值的,可以重新设计,大改小或改为它用,一段时间后,我家的大宝、小宝玩偶增加不少,我也承包我们办公室所有同事的靠垫。当各种感谢声拥来时,我妈那句“没有用的东西,存它有何用”真够深刻了。

断舍离的关键在“断”,这是源头,记得有篇报道中国人到德国餐厅吃饭,大肆点菜,最后剩余大量饭菜时,餐厅服务给那几位用餐者的忠告“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地球上的资源大部分是有限的,当你尽情享受丰富物质带来的愉悦时,有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心理上的“默认设置”——

只要资源更多,就能过得更好。

很多人跑到中途才发现,这个“默认设置”错了。

自律(断舍离的本质),才是生活质量的根本。

也就是主动约束自己的资源需求——

吃得更少,才健康。

买得更少,才整洁。

放纵得更少,才进步。

表现出来的欲望更少,才有好人缘。

自由之难,由此可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