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十五六年前拜读郭沫若先生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此文对国共之争影响甚大,通过分析明亡闯兴闯败,解答了当时的一些重要问题。 今日值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年之际,不写点什么觉得有点遗憾,写又觉得力有未逮,自年初沉吟至今,还是斗胆写一短文,虽然才疏学浅,总还是聊胜于无。

一,甲午甲午。

中国人以干支纪年。天干地支逐一相配,一个轮回共六十年,多数人一生仅经历一个甲子。历史事件冠以干支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表述起来远胜于西方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甲午年,正是公历的1894年。此时的中国国号大清,皇帝年号光绪,但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太后。此时鸦片战争已过去了三十四年,北洋水师已建立了六年。距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仅有六年,距清朝瓦解仅有十八年。

此时的日本,明治维新已实行了二十六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清国征讨策略已实行了七年,明仁天皇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文武百官从薪金中拿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仅过去了一年。距1931年九一八事变三十七年,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四十三年。

二,甲午中日战争概况。

日方称之为日清战争,西方称之为第一次中日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朝鲜丰岛海战,终于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战争地点为,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威海,黄海北部 。清朝参战兵力为63万人,日本参战兵力为24万人。

甲午中日战争纷繁复杂,也非事发突然,而是经过了一个准备过程,记住以下几个事件,就能把握甲午风云的脉络。

1872年,日本开始侵犯清朝附属国琉球。

1874年,日本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和清军交战,日军失利。

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签订《江华条约》,公然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

1879年,日本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日同时出兵朝鲜,清军压制住日军,但 日本取得在朝派兵权,驻军权。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要求,6月6日,叶志超率2000人到达。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3日,日本突袭汉城皇宫,挟持国王,扶植国王生父上台。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

9月15日,平壤战役中国大败,日本占领朝鲜全境。

9月17日,黄海海战历时近五个小时,中国损失严重。

10月24日,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26日,日本占九连城,安东县。

10月24日,金旅之战开始,11月6日,占金州,11月21日,攻旅顺,次日攻陷。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城登陆,2月3日,攻占威海卫城。

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三、中国失败的原因。

第一,从力量对比看,日本 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清朝的军 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弱于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各方面日渐强 大,已是现代化国家,清朝中国 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各方面还比 较落后。这是中国失败的客观原 因,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第二,清政府对可能发生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缺乏预见, 准备不足,甚至轻视日本,这是 导致中国战败的认识原因。 侵略并企图战胜中国,是近 代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清 政府对于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极 不到位,对可能出现的日本侵略 中国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两江总督沈葆 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 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 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 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对 国防负重要责任的李鸿章也认 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 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 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 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 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 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 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这场战争,中国无备,日本 有备,清朝中国对于日本发动侵 略战争缺乏预见性而放松了警 惕,造成其在战争中举措失当, 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也是需要认真汲取的深刻教训。

第三,当时清政府主要负责 人李鸿章等人一味依靠外国调 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 上来,并一味信奉唯武器决定 论,这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 慈禧太后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 决主张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 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 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 到求和目的。李鸿章想利用各国 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 中日军事对峙,用心可以理解。 但他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 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 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李鸿章首 先请求英国调停,没想到英国和 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并 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 约》,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本国 商船事件保持沉默。李鸿章转而 请求俄国干涉,因为俄国的势力 范围主要在东北,与日本有利益 冲突。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 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 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 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

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还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伪善 的美国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 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 日本”。美国最后完全倒向日本, 美国在支持日本侵华的路上远比 其他国家走得远,给日本提供军 事贷款,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 用物资,包庇日本间谍,甚至允 许日本军舰挂美国国旗蒙蔽中国 海军。美国把日本作为它在远东 的小伙计,而日本敢于悍然发动 战争,也是有恃于美国作为后台 老板。 列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经常会有一些矛盾,但在扩大对 中国的侵略,加深中国殖民地化 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是一 致的。清政府和李鸿章对此没有 清醒认识,以为列强会“主持公 理”,抱有过大的期望和幻想。其 实所谓列强公理只是一种伪善, 他们真正信奉的是利益和强权。 列强十分清楚,日本战胜中国他 们都可以分一杯羹,战后的情况 正是这样,列强利用“最惠国待 遇”、“利益均沾”、强盗条约都得到了很多好处。

此一味求助别人,而松懈自己, 放纵敌人,这是战争中的大忌。 历史证明,一些小国依附大国尚 可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但大国此 路不通。庞大而虚弱的中国,如 果不能自强自立,把反侵略战争 的立足点放到自身力量上,就会 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四、中国与日本和中国人与日本人。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差异巨大,能做到求同存异,团结繁荣已实属不易。日本是单一的大和民族,单一性容易具有狼性,有强烈的好胜心。中国人向来在课本上说,我们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忽略了巨大的人口基数,缺少危机感,没有危机感,这是一个大问题。日本国土狭小,自然资源极端匮乏,他们注重人才,循环利用资源,企业管理,精工业,资源储备等。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每年进口量约占世界的28%,进口中国的煤炭量也非常大,把煤炭储存在大海里,据说至少够用二十年以上。还有,大量进口中国的一次性筷子,这消耗了我们的大量木材,他们自己的森林,几乎从不砍伐。中国人90%以上没有信仰,有的人说他的信仰是金钱,那只能说,你太玷污了信仰这两个字。日本人多信仰神道教,神道教吸取了儒家的和文化,在战时表现为武士道精神,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有信仰,总比没有强一点。

中国人受两千多年封建儒家教化,儒家等级观念森严,使中国人有强烈的自尊心理,也必然有自卑心理。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跻身草莽,几乎忽略了广阔的中间地带。日本人尊重强者,看不起弱者,你打败了他,他跟你走。打不败他,他会一直欺负你。美日中关系,就是一个明证。有一个日本议员说,我们首相不拜靖国神社,韩国人也不买我们的东西。拜不拜靖国神社,中国人都买我们的东西。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2,在一个国家占GDP40%以上的叫支柱产业。中国的支柱产业现在是房地产,但这属于暴利本地产业,无创新,无技术含量,很难扩展到全球。日本的支柱产业是工业,汽车,电子,高科技,色情业等,这些产业各有长处互补性强。观察一下丰田,本田,松下等,多具有扩张性,技术创新性,发展稳定性,危机应变性等特点。

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三家,但都属国内垄断型企业,如果失去了国内市场保护,去平等竞争,无疑会被击败。2008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五名,日本丰田,全年销量897万辆,击败了美国通用汽车,夺得世界第一的宝座。明眼人都看的出,这才是真正的竞争,真正的世界品牌。

3,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中国是2.7%.美国是7%.日本是6.8%。

中国的教育方式,是统一大纲,统一试题。而日本的题型,多是开放式的,比如中日一旦开战,你需要做什么?

五,中国的未来之路。

甲午中日战争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世界并不太平,美国一国独大,依然到处充当警察,插手各地事务。俄罗斯国力正在恢复,但气势犹在,英日等一有小动作,俄的战略轰炸机就去巡逻。印菲等国,蠢蠢欲动,紧盯着南海这块肥肉,一心想分一杯羹。我们的邻居日本,近年来频频去靖国神社拜鬼,更将钓鱼岛国有化,造成两国关系巨大障碍,并且在重大会议上出尔反尔,其狼子野心,非常值得警惕。

当今的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济总量提高了很多,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贫富差距拉大了,有人占着多处房子,有人却买不起房子。更重要的是,人们的道德水平远不如以前,社会风气变的一团糟……经过一年多来的反腐风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准确一点说,还没有切断腐败的根源,采用三权分立,或者给民主党派更多的权力,甚至于请国民党参与执政并将台湾纳入中央政府,这应该是不错的思路吧。

回首甲午,感慨良多,

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漫漫征途,上下求索,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路弯2014年12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甲午一百二十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