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好奇害死猫”

西方谚语“Curiosity killed the cat.”翻译成中文就是“好奇害死猫”。传说猫有九条命,有人试图验证是否真实,于是害死了猫。还有解释说,这是因为猫自认为有九条命,怎么着都不会死,最终却死于自己的好奇心。

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超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的好奇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我更喜欢“薛定谔的猫”这个版本的故事。

假设把一只猫关进一个黑箱子,箱子里有食物还有一个毒气瓶,毒气瓶上有一个由电子开关控制的锤子,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一定时间之内,如果原子衰变,就会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打碎毒气瓶,猫被毒死。原子的衰变是随机的,无法控制和观测。那么我们不打开箱子,就永远不会知道猫的生死。

生活里的“好奇害死猫”_第1张图片
好奇害死猫

当然这是薛定谔假想的实验。只是用来说明量子物理中“波粒二象性”的现象。并且这也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假想试验。后来还被很多的同行嘲笑。

“薛定谔的猫”迷人的地方在于,你不打开箱子,就不知道猫是否还活着。那么“打开箱子”这个举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决定“猫的生死”的过程。结果可能是你的好奇心会“杀死”了这只无辜的猫咪。

世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一直在追寻所谓的确定性,好奇心让人对未知的事情跃跃欲试。就是打开箱子,看一下那只猫,到底是死是活。这是一个破坏美感的过程!就好比有人提出要修复维纳斯的手臂一样。

观察一件事物的尺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更要命的是,观察这个动作本身就在影响着观察结果。

我们的电子邮箱里时不时会收到各种商业问卷调查,学生阶段还给老师们打过分,工作时还有绩效考核。这背后充满了好奇心的蠢动!

商业调查者想要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学校想要把握老师们的教学情况,公司管理者想要掌控员工的工作状态。

然并卵,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答案。

顾客从来都不会真的对产品满意。就像乔布斯说的: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上学的时候,我的记忆里,没有给老师打过低分。因为这将影响老师们的职称、工资、奖金等利益。更意味着期末考试我可能会挂科。

绩效考核制度还好。但是,却使得制度僵化。因为这套制度在设计之初,淡化了人本身的情感因素。具体执行时,又需要将其大打折扣。

也许真假对错从来都不存在,亦或是同一回事!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里的“好奇害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