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不出的最优

李松蔚——《选不出的最优》

2016-06-30 08:48 

□李松蔚

众所周知,网络正在改变现代人的购物方式。拎着大包小包逛街的人越来越少,坐在家里拆快递的越来越多。网络购物有着不可否认的便利。像我父母这辈人,曾经还有些不合时宜的抗拒,担心“把钱放到网上”不安全。但是买过一回东西,他们就再没有反对意见了——价钱摆在那儿,便宜就是硬道理。

过去说“货比三家”,是为了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要多看看、多挑挑,宁可花费一些时间精力。但我们边走边看,问个三五家已经很多了,人的体力总是有限的。现在把所有商家放在网上,一口气比300家、3000家都没问题。所以,我们不费力就能挑到最便宜、销量最高、评价最好的商品。

然而,网购并不总能节省时间。我有一个朋友,他曾是自由职业者,深深苦恼于拖延。他拖延的方式就是在网上购物。买一部手机,他能在网上挑选一个星期,每个品牌都有长处,自然也有缺点。他看完好评刚有点心动,再一看差评又大摇其头,纠结得百转千回。不光买手机,就连在网上买本书也不得痛快。不同的网站,价钱高低、发货快慢各有不同,偶尔又有满多少减多少的促销活动,对比起来仍左右为难。有时想要的书就差一本,偏偏这家没有,换个商家吧,又觉得单为一本书花一份邮费不值,不如在这家多选几本凑单。不知不觉,大半天时间就磨蹭过去了。购物的实惠也许赚得十足,该做的事情却还没有做。

其实对他的职业来说,时间就等于金钱。如果算一笔经济账,他为了几块钱邮费纠结、浪费掉的时间,足够赚到更多的钱。显然是亏了。这还不算那些根本用不上的购买。想必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一时贪图便宜或是为了凑单,冲动之下反而买了更多商品,当然,商家也有技巧。所以网购虽然便宜,但未必节省。用不上的东西,哪怕再物美价廉,买到手也是浪费。

我意识到,网购既方便又省钱,但这是像双刃剑一样的好东西:如此的好,以至于让一丁点的“不好”都显得格外刺眼。它追求的永远是利益最大化。无论愿意或不愿意,一旦你进入到网购的程序中,就只能遵循同样的逻辑:搜索、排序,然后你面前就会出现一张一目了然的表单。如果同样的商品,第一家卖100元,你就没理由选排名第二、卖101元的那家,除非后者包邮而前者不包。

这是数字化的逻辑,我们没得选,只能接受那个最优解。

当然还会有麻烦。除了包邮,我们还要考虑距离远近、发货快慢,甚至于发哪家快递。我们还会担心实物与描述的差异。为什么那么便宜?会不会以次充好?我有没有可能完全被对方骗了?从我的朋友那里,我才学会不能只相信销量,还要看评价,特别是看中差评。但评价一定都是真的吗?

我们越是考虑这些变量,越是觉得离选出“最优”的商品还有差距。而这种购物逻辑当真带来了什么好处吗?老实说,当我学会观察中差评以后,我上当的概率或许变小了,但购物的体验简直大打折扣。我买过一次螃蟹,买过一次香肠,两次都迷失在最初搜到的几十家“全网第一”的店家列表里。动辄上万份的销量和几十页的评价无不提醒我:“千万别漏过这些经验!对你有帮助。”但这些经验随随便便翻一下都要几个小时,更别说它们能怎么帮我了。总是有人说好吃,下次一定再来;也总有人说极其糟糕,千万不要上当。我该信谁的?

你看到这里会有个假设,我迫切希望挑到最优的商品,所以每一条评论我都要看,因为不想承受选错的风险。而我岳母去菜市场买东西,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她喜滋滋地回来说,今天螃蟹不错,她仔细挑了,每一只都好。她只不过从一个巴掌大的菜市场里挑了几只螃蟹——可能还有讲价的空间,可能这些螃蟹不算最好,可能她的选择是错的——但她足以开心一整天。要破坏她的好心情,就要打开一个购物网站,问她:妈,您知道同样的螃蟹网上卖多少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不出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