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共享图书”向浅阅读快餐文化发起冲击

    近几年,一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快餐文化现象 “大摇大摆”地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阅读效果。

    “一品共享图书”创始人何赞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风向,因此开创了“一品共享图书”微信公众平台,“一品共享图书”运用LBS技术,实现书友间纸质图书就近有偿共享、人人拥有一个移动的书房、交流读后感、参与书友会,让读书更轻松!

    “一品共享图书”向浅阅读快餐文化发起冲击,把阅读习惯从快餐化的“浅阅读”带回到读与思的道路上来。

    问题扫描:“浅阅读怪相”悄然而至

    前段时间,笔者通过随机采访、问卷等方式调查发现,“浅阅读”怪相丛生、繁杂多样。

    现象一:“休闲、娱乐高于一切,看图、看笑、看个热闹”。小李是《读者》的“忠实粉丝”,朋友小曹刚买来《读者》,便被小李“抢占”而去。可是没等两分钟,小李却又将其还了回来,嘴里还嘟囔着:“这期笑话一点意思都没有,太失望了。”原来,小李只对《读者》中的段子、漫画等感兴趣。当问及平时是否经常阅读时,小李告诉笔者,只有遇到“有趣”的才会阅读。

    现象二:“只读有用的,书到用时网上找”。当被问到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时,小江的回答令人咋舌,他用“读了有没有用”作为择书标准。小江告诉笔者,他平时里比较喜欢读《成功之道》、《1小时读完名著》等书籍。问及是否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小江说:“小的时候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平时随便浏览,跳跃着读一读,‘书到用时上网找’嘛。”

    现象三:“长文章恐惧症”。在采访时,有许多人开玩笑地说自己患上了“长文章恐惧症”,小赵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一看到篇幅较长的文章就头痛,更别说那些动辄几百页的经典名著了。” 在调查中,有54%的人表示喜欢阅读一次能看完的短文章。说到害怕阅读“厚重”的书籍,小周对此深有体会。他向笔者诉苦道:“其实小的时候还能看进去名著,但现在根本看不进去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看语录体的书。”

    现象四:阅读“遭遇”从众心理。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有18%的人对自己所读的书并没有强烈的喜恶,之所以会选择阅读,仅仅因为是流行书、畅销书。小严说:“看什么样的书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和大家聊到一块去。”在小严看来,阅读是一种时尚,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形式五:速看速忘,在阅读中寻求一种感情的波动。小杨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喜欢看网络小说。她告诉笔者,在阅读中,心情会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而波动,时常看着看着就哭了,有时遇见喜欢的段落,她还会逐字逐句,反复品味。她说:“其实,看过之后什么也想不起来,感觉每一部小说都差不多,可还是想再看一看。”

    原因探析:“读而少思”是通病

    “俯而读,仰而思”。读而不思或少思是“浅阅读”的通病。是什么造成人们阅读“过眼”而不“过心”的现象,打破读与思的辩证关系呢?

    探析一:阅读观念有偏差。功利化、娱乐化、盲目化已然成为阅读的三座大山。

    探析二:畏难情绪作怪。“大部头”犹如“拦路虎”,引得诸多人“竞折腰”。

    原因三:阅读方式发生转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字化阅读这一新兴方式迅速“走红”。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数字化阅读更能抓人眼球,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神速”更新随之而来,在这样的情形下,快速吸收、快速理解、快速遗忘似乎成了人们难以抗拒的选择。

    原因四:阅读缺乏正面引导。一方面,各类读物鱼龙混杂,人们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难以判别哪些值得细细品味,哪些只需蜻蜓点水,阅读呈现盲目性。另一方面,缺乏浓厚的阅读氛围,人们难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据“一品共享图书”创始人何赞介绍,未来,一品共享图书将实现所有用户周边500米内有1000册纸质图书供选择。按其设想,以后用户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都可以在5分钟距离内在一品共享图书向其他的书友借到图书,并和大家分享读后感,甚至和书友交上朋友,人们不再需要远距离去图书馆借书,也不用花大价钱买书,更不用因为“无聊”沉迷于各种网上段子,让读书更加有趣、轻松。


“一品共享图书”向浅阅读快餐文化发起冲击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品共享图书”向浅阅读快餐文化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