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

小时候有篇课文,说是“橘生南则为橘,生于北则为枳”。同样一株植物,一河之隔便得果不同。更何况是有着觉知、情感的人呢?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往往显得错综复杂。很难单纯的说是环境决定了人,还是人改造了环境。这可能和善变的人心有关。有时候人的心足够强大,可以去改变适应周遭的环境。有时候人的心却显得孱弱,需要环境来给予温暖与安慰。

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_第1张图片
中国南北分界线

浊从小生在南方小城镇,长大后北漂入京城。没有多大的见识,只是根据个人粗浅的感知,从网上摘抄些资料,稍微聊一聊南北间的故事。

有关于南北差异,在浊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菜市场小商贩的计价方式。在南方事物常以其本身的重量为基本单位,而价格可能是常有零头。比如苹果3块2一斤,土豆1块3一斤。而在北方事物常以价格为基本单位,价格常常是整数,单价虽亦常有零头,可却一般也不单卖,比如苹果五块钱2斤,土豆5块钱6斤。类似这样的差异还有很多很多。总体上南方给人一种细微处不厌其烦的灵活,北方则是一种爽快成交的大局观。当然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若是偏赞一方而贬低另一方,那就要陷入无止尽的纠纷了。

其次可能是整体气候上的差异,南北方对待蔬菜的态度是大大不同的。在南方蔬菜是蔬菜,水果是水果。如果你想买蔬菜可以去菜市场,基本不可能在水果店里买到蔬菜。就连水果店里卖的黄瓜也是那种迷你型的算作“水果”的稀罕物件。浊曾有一次在南方进水果店里买那种平平凡凡的大黄瓜,结果被店主一阵鄙夷。

而在北方常看到一些“水果蔬菜超市”。蔬菜的地位大大提高已然和水果并驾齐驱。这主要是气候上的原因。北方寒冷冬季产菜不多,很多蔬菜都需要经由南方运送过来,自然物以稀为贵。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好,交通发达,消费也高,总是不缺菜色。若是在北方一些小乡村,一到冬天常常是白菜土豆唱主角。今天白菜炖土豆,明天土豆炖白菜。虽说大棚蔬菜、运输蔬菜也有,但总是贵。

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_第2张图片
北方冬季主角-大白菜

除了温度以外,湿度上南北之间亦是有不小的差异。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南方人,江南的烟雨朦胧一天两天是精致是情趣是风雅,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就剩潮湿粘腻了,衣服放外面可以七天仍旧不干。到了夏天温度再往上升一升,有粘又腻又焖又湿,整个人会显得非常的笨重与难受,不爱出汗的瘦子还好,胖子却是倒了大霉。等到了冬天,眼看着温度不低,可整个人的感觉却是非常冰凉。

这一点北方要好很多。主要干燥清爽,不会有那么多的粘腻。冬天温度虽低,可我一个南方人在北方零下十几度所感受到的寒冷还不如南方零度的刺骨。网上有段子,说同样是寒冷,北方的是物理攻击好闪避,南方的是魔法攻击难抵抗。我人亦感同身受。

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_第3张图片
魔法攻击vs物理攻击

因为气候的不同,也导致了南北之间建筑的形式的不同。就总体而言南方的建筑强调通风,设计勾心斗角,选材大多是竹木之类,显得雅致而不易发霉。北方的建筑强调采光,设计方方正正,皮毛类的装饰既显得暖和又不会发霉。

说了物价气候,还应该说一说人文吧。就人情而论,南北之间的差异亦不少,以至于从说话的腔调上都能看出一二。南方小腔调,细软又绵长。北方大气力,吐字声音厚。进一步衍生到舞台表演上,北方的剧种显得热闹欢庆,吼力十足,比如秦腔。而南方的小戏曲则显得抑扬顿挫几经回转。

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_第4张图片
秦腔

你看,南北之间有如此多有趣的不同。在这有趣差异的背后是气候环境造成的一种必然。我常感叹人的强大,能适应环境,因地制宜地作出改变与创造,也常感叹人的渺小,被寒暑风沙所驱赶,非得种种艰辛付出才能活的舒适一些。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诸多细节,恐难详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0于北京

你可能感兴趣的:(浊氏浅见:南北差异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