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苦难 — 读雨果的《悲惨世界》

超越苦难 — 读雨果的《悲惨世界》_第1张图片

《悲惨世界》是雨果前后花了17年时间写完的一部巨著,洋洋洒洒一千五百多页。除了情节发展的线索以外,书中有很多看似和主题无关的冗长叙述(我自己就“撑杆”跳过“滑铁卢”整整一大章节)。然而无论如何,我必须承认此书不愧是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几乎没有之一),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对人性的深刻的挖掘。在我读过的有限的世界名著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部著作在这一点上能与此书相比。另外,此书富于传奇式的情节安排以及极其细腻深刻的情感描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雨果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小说的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以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命名:芳汀,柯赛特,马里奥以及冉·阿让。笔者认为每个人物都其象征意义:芳汀象征着“苦难”,柯赛特象征着“纯洁”与“幸福”,马里奥象征“社会抗争”,冉·阿则让象征着“苦难”与“超越”,或者灵魂的“救赎”。尽管有着如此多重的人物形象,冉·阿让始终是全书的中心角色。

冉·阿让一生承受了这个世界上大都数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苦难和不公正,但他从米里埃主教(“善”或“宽容”的象征)那里得到了“超越”的灵感。在书的开始部分当米里埃主教得知冉·阿让的悲惨经历后,他说到:“是的,你来自一个不幸的地方。。。如果你带着怨恨离开那里,对人类充满愤懑,你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但如果你能带着良好的意愿离开,心中充满柔情与平静,那你就超越我们所有的人。”;(“Yes, you have come from an unhappy place. But listen. … If you leave your place of suffering with hatred in your heart, and anger against men, you will be deserving of our pity; but if you leave with goodwill, in gentleness and peace, you will have risen above any of us.”Penguin Classics)。之后,全书的情节均围绕着“超越”而展开,而冉·阿让最后也达成了这个超越。

虽然历史上人类为正义不断抗争,但不幸的是,不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大多数时候都是依仗法律,在“公正”的口号下实施罪恶。“悲惨世界”从各个角度展示了这个现实,并让这个不公正集中地体现在冉·阿让身上。雨果似乎是在通过冉·阿让这个形象传播一种信仰:真正的审判来自超越人类的“上帝”。这就为何冉·阿让始终无法摆脱沙威警长的追逐(沙威警长是社会制度不公正的象征),沙威警长最后选择自杀(正义和法制在他眼里无法协调),以及冉·阿让他的生命的临终时刻得到了终极幸福的原因所在。所以冉·阿让虽然一生受尽磨难,临终时仍然对科赛特和马里奥说道:“上帝是美好的”。

我同意一位网友对此书的评价:“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原谅”书。冉·阿让一生除了为生计所迫而偷了一块面包之外,他其实是清白无辜的。然而他总是处在一种忏悔和饶恕他人 - 那些伤害了他的人 - 的情绪中。雨果对基督教的态度是批判性的,笔者个人也不认可基督教意义上的“原罪”意识,但此书所传达的“善”与“爱”的精神却是意义深远的:“爱”将最终融化“​​恨”。

冉·阿让的不断忏悔却又高尚的灵魂,和书中另外两个人物 - 特纳蒂埃夫妇形成鲜明对比。特纳蒂埃夫妇象征着人性中无法抹去的邪恶属性: 自私,贪婪与残忍。如果说冉·阿让的宽容精神能最终感化沙威警长 - 这个被人为制度洗脑的人,却无法消除特纳蒂埃夫妇的恶。笔者认为雨果在此挑战了前一段所提到的“爱”终将融化恨的信念,暗示了对邪恶将永远存在的这一事实的无奈。这个终极矛盾也是此书深刻的原因之一,因为作者没有为了某种信仰而自欺欺人地美化现实。

在苦难之外,雨果也不忘对幸福大书特书。作为抒情大师,雨果把情窦初开的科赛特和马里奥的爱情描写的淋漓尽致。然而更深刻的爱,却产生在冉·阿让和柯赛特之间。冉·阿让和柯赛特的关系是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前者对后者的无条件的爱,以及后者对前者无条件的信任,联结了这两个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对冉·阿让来说,柯赛特是上帝给他的礼物,是从天国降临的天使,给以冉·阿让本来荒芜的情感生活一个全新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当冉·阿让发现科赛特爱上马里奥,自己面临失去柯赛特的危险时,他感觉自己才真正面临人生的真正“灾难”,在几十年来和不幸的顽强抗争中第一次哭泣。

笔者迷上雨果的作品还是在高中时期。当时一口气读了好几部他的长篇小说,被每一部作品深刻打动。不记得当时因为什么原因我没有选择读《悲惨世界》。现在看来,即使当时读,也不一定能读懂,因为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的人大约是无法体会此书的深刻意义的。记得在美国电视上看到一个过世的名人采访(不记得这个人的姓名了),此人说过一句话让我永远难忘:人生有幸福也有苦难,但后者对我来说分量更重(非原话)。我个人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关于幸福的故事我们或许会视之为理所当然,关于苦难的故事则会让我们苦思冥想。《悲惨世界》就是这样一部关于苦难和超越苦难的鸿篇巨著。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它的价值将永不过时。


超越苦难 — 读雨果的《悲惨世界》_第2张图片

-------------------

后注:《悲惨世界》是纽约百老汇上演最长时间的剧目之一,也无数次被改编成电影。笔者看过大约4,5部改编的电影,认为最好的还是曾经在中国大陆上演过的法国1958年版。英文版(美国)的几部都或多或少和原著有所偏离。

07/09/2011原稿

11/27/2017修改定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越苦难 — 读雨果的《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