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文盲对大师一知半解的品读——读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最近发现,人们对于文盲二字的理解与定义,其实并不相同。普通大众以为,会读书读报,便是脱离了文盲。而这种说法在知识精英眼里,又显然是贻笑大方,其中就包括钱锺书,他将一些死扣字眼的语言学家与文字学家都讥讽为如苍蝇般眼界狭小的文盲。此“文盲”显然非彼“文盲”,因为标准不同。我个人为了方便,试图将它们统一,不识字的是文盲;识得字却不会做学问、不会写文章的是半文盲;真正有好学问、作得一手好文章的,才是脱离了文盲。如此看来,我显然就属于半文盲。

不过,就如同不会烧菜的未必不能品评厨师的手艺一样,半文盲也未必不能谈谈大师的作品,况且,好菜吃了满足口腹之欲,经典读了提升个人修养,若是再加以记录感想,则相当于再回味一遍,于己也多少有些裨益。只不过,自己的斤两还是要掂掂清,半文盲写的充其量,也只是个人愚见。

钱锺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是本散文小书,作者写作是为了消遣,读者也可以抱着消遣的心态去翻阅,起码介绍是这么说的。只可惜说来惭愧,我在地铁上拿着kindle翻阅时,看着看着,就进行不下去了。一般注释多、引用多的书,需要静下心去看。我后来换了心境与地点再重读,终于没有半途而废。细读之下,钱先生的文字还是很精彩的。

学贯中西,博闻强识

此书给人的第一深刻印象,就是作者如同活图书馆一般的渊博学识:

第一篇《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写魔鬼的诸多状态、性情,皆有所注,三千余字的散文,注释十条。

第三篇《论快乐》所引的,既有中方的《西游记》、《酉阳杂俎》,又有西方的《动物学》、《追忆录》。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妙笔生花,言辞犀利

这点在第五篇《读伊索寓言》尤为明显,读起来畅快淋漓。

有讽刺不自知者的: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有讽刺为官者的: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有谈缺陷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独树一帜,见解独到

第二篇《窗》谈门与窗的不同意义。浅层的有“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而更深层次的则有“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第六篇《谈教训》开篇就说不愿借用旁人浴具者,并非爱洁,不过是自爱。从而引申到“世界上是非善恶邪正等等分别,有时候也不过是人我的差异,正和身体上的秽洁一样。”再从医生对患者的态度既是治病救人,同时也是借此赚钱,故而亦希望有人生病,引申到“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麽道德。”不过,作者好似并未对“没有道德而也能以道德教人”的人作批判,因为他的重点在后面:“世界上的大罪恶,大残忍——没有比残忍更大的罪恶了——大多是真有道德理想的人干的。没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还觉得是道德应有的代价。”这样的观点,我一直深以为然,一些滔天大罪,往往就是那些出于善意,自以为是正义化身的人所犯下的。残害犹太人者,自认为是捍卫自己民族的利益,而并不觉得屠杀是罪恶;恐怖分子自杀式袭击,为的是他们心中所谓的信仰;狂热的爱国分子,打砸日系车辆、店铺,并不内疚,因为他们是为了抵制日货。

幽默自嘲,趣味横生

第一篇《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在魔鬼来访时这样说:“承你老人家半夜暗临,蓬蔽生黑,十分荣幸!只恨独身作客,没有预备欢迎,抱歉得很!老人家觉得冷么?失陪一会,让我去叫醒佣人来沏壶茶,添些碳。”一个“蓬蔽生黑”,幽默地反映出作者当时居住条件的不易。

第四篇《吃饭》将吃饭与结婚两件看似不相及的事作了对比:“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样的比喻,全书比比皆是,给文章平添了许多趣味。末尾又分析道:“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令读者不禁会心一笑。

第六篇《谈教训》末尾写道:“写到这里,我忽然心血来潮。这篇文章不恰恰也在教训麽?难道我自己也人到中年,走到生命的半路了!白纸上黑字是收不回来的,扯个淡收场罢。”是自省,亦是自嘲。

寓意深远,自然流淌

钱先生的文字引用极多、富有哲理,可读起来,却不晦涩。他将引用串联得行云流水,在教人感叹他的学识的同时,敬畏信服。妙趣横生的文字,读罢又让人陷入沉思。

第三篇《论快乐》就是典型。“‘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是啊,“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快乐总是短暂的,可为了短暂的快乐,人们却愿意奋斗一生,靠的,是精神的力量。

第七篇《一个偏见》的“所谓正道公理压根儿也是偏见。”引发了人对于偏见的辩证思考。要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候需要独立思考,因为“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必闻声音,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不会公平,只能把偏见来代替。”

以上,就是我这个半文盲的个人愚见,浅陋而不全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半文盲对大师一知半解的品读——读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