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

星期五言:此片诞生于“经典黑色电影”时期,几乎具备一切诸如阴暗、病态、悲观的“黑色”元素,唯独少了一样东西:侦破情节;它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这种主观甚至让人厌恶反感,却始终让你为那女主人公眼睛湿润、叹息哀婉;它算不上犯罪心理电影的先驱,却将那个时代人物的内心挖掘到了无限之深,难怪大卫·林奇能将其列为自己观影之首;它在视觉上将外部社会与内部心理具象到了一种几乎极致的程度……说的是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

你能想象到吗:在我们谈起这部电影之时,已经离它上映过去近七十年了!

说实话,若就电影史以及拍摄手法聊它,那三天三夜估计也聊不完。索性我们从女性角度入手,来谈谈剧中那位悲剧色彩的老女人…单从这一点上,也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颠覆性了!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张图片

文:太不虚

编辑:胡萝卜

图片:网络

一、关于一个作家混子和一个过气女星的故事

《日落大道》讲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在躲避债主的时候误入一个富有的老女人家中(一个过气女明星),进而歪打正着地发生了一系列姻缘巧合的故事。

事情讲到这,似乎电影具备了一切好莱坞营造戏剧张力的前提:

一个缺钱,一个有钱;

一个年轻英俊,一个孤独寂寞;

一个还在好莱坞外围闯荡的菜鸟编剧,一个昔日的默片女王…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2张图片

这不男版的灰姑娘素材吗,这不干柴烈火的爱情段子吗!

然而,故事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走下去,电影也没有呈现出任何的浪漫气息,更别说那种美梦成真的励志套路了。

相反,年轻作家起始对老女人就表现出了一种冷漠鄙视的态度,而他这种冷漠的态度又与其想要占老女人便宜的行为与心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我们对这个世故的编剧产生了极大的厌恶之心。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3张图片

至于那个富有的过气老女人呢,她也好不到哪去:她虚荣、要面子、不肯面对现实;她喜欢在人耳边喋喋不休而无视别人的反感;她面容起皱、身材臃肿,显然昔日的容姿早已消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别说那个世故的混混编剧了,再善良的人也得被她腻烦到!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4张图片

非但角色不讨人喜欢,就连剧情也没有什么情节,只是两个人死缠硬磨地耗着时间...

就这样,观众和那主人公一起承受着这个老女人,直到最后男人被干掉,女人彻底疯掉。

好啦,如此一部电影,没有浪漫情调,没有励志式的剧情反转,没有爱情大团圆的结局,导演让我们看的到底是什么呢!

二、“反浪漫”的现实主义情节

何为现实主义情节?用大白话说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私下里看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是相对于舞台、聚光灯、荧幕等虚假表象而言的。

这点在《日落大道》中可以说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女名星的家中,到派拉蒙公司的传达室,再到荧幕后的拍摄现场…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5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6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7张图片

所有电影场景的选取都在台后、台下。

显然,导演要让我们看台下、背后的东西,换句话说,他要让我们看相对真实的东西(有人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脱胎于黑色电影,不无道理)。

既然是真实,那就要背离好莱坞传统的浪漫超现实之风,这也必然给部分观众带来不适。

除此之外,与这种“反浪漫”情节相配套的电影调调则是再好不过地展现出了“黑色电影”的所有要素:阴暗、绝望、悲观、压抑、丑陋、残酷……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8张图片

▲ 黑夜、下雨天始终伴随着《日落大道》的电影情节

这也便是比利·怀尔德乃至所有黑色电影导演在“现实”之外,想要向观众传递的另一种东西了。

三、悲观在先,贯穿全剧

《日落大道》编剧很大胆:开篇上来电影的男主角就死了!然后我们通过死者的主观叙述,才倒过来知道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换句话说,我们电影通篇是在听个死人讲故事!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9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0张图片

电影上来已经告诉我们它的结局没大团圆了,没皆大欢喜了!它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种开端悲剧的概念植入,足以将一半的观众筛出门外了。加上通篇阴暗色调的伴随,加上反故事的剧本情节(这在“黑色电影”里都是另类了),估计电影演到半山腰又得走一半观众。

如此,我们暂不议那些走了的观众想要的是什么,单说说留下来的观众在看什么,是什么在吸引他们。(显然,电影只剩下现实与悲剧这两样东西了)

四、藏在病态与残酷现实中的美

再来重复下剧情:当男作家误入老女人家中后,这位过气女星拿出了自己十年写就的被编剧称之为“烂本子”的剧本,于是,那位男作家在利益驱使下,接手了帮忙修改剧本的差事。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1张图片

通过老女人对剧本情节的描述,我们得知那大概是根据舞台剧《莎乐美》而改编的故事(非《圣经》版本里的莎乐美)。

提起戏剧《莎乐美》,当然我们会想到剧情中那个饮吻爱人头颅的疯狂女人以及它的作者王尔德,由此,心里不自觉生出一种“哥特”之感。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2张图片

▲ 《莎乐美》戏剧脚本插画

我对《日落大道》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个病态老女人的认同感由此而生,进而,这种认同感甚至转变成了一种哥特之美。而这种美便是在女主人公的病态一步步恶化,最后走向疯狂的路上产生的。

她先是活在自己前夫(现在的管家)所营造的回忆假象之中——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3张图片

进而,她俘获了一位年轻帅气的男作家,从某种程度上,这种虚假的爱情延缓了老女人病态之症,甚至让我们看到她一丝重获健康的希望。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4张图片

当现实无法避免地找到她头上的时候,她处在了病情向好与恶化的危险边缘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5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6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7张图片

▲ 当女人苦苦哀求着男人留下的时候,作为观众,我为她而揪心!

男作家的残酷与决绝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她拿起枪打死了自己的爱人。彻底走向癫狂。

自此,老女人跳完了她的“七层纱之舞”,另一个版本的“莎乐美”在这个“黑色电影”中完美地被演绎出来。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女权意识之觉醒”与“残酷现实”对立下产生的悲剧,从艺术的角度,我们又可以说这是导演从那个时代女人身上挖掘出来的另一种“美”。即便这种美仅仅是体现在女人的病态与疯狂之上。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8张图片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19张图片

但她已足以打动我们,让我们为之感伤与留恋。

五、《日落大道》与犯罪电影史

“犯罪电影史”是本人自己杜撰出来的词汇(跟学术无关)。在谈这部电影与犯罪电影史关系之前得先说说它跟“黑色电影史”的关系——

众所周知,黑色电影的概念产生于战后,产生于经济萧条、好莱坞电影转型以及大量外来导演移民美国(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波兰斯基是典型的这批导演的代表)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这又是一个超长超复杂的话题,将来再谈。

带着这个对电影史大背景的认识,来看“犯罪类电影”的历史,你能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向:犯罪的表现形式在从外部往内部转。

什么意思:就是导演开始从视觉上淡化犯罪的社会性,进而转向人物复杂的犯罪心理上。这种犯罪心理又反过来影响了电影的情节与色调走向了一种抽象晦涩与符号学的概念上。

这种趋势将之后的犯罪心理题材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内部(心理角度)解构犯罪,极端代表便是大卫·林奇;另一类是从外部(社会角度)刻画犯罪,典型代表是大卫·芬奇。

而在这种转变之间,我认为《日落大道》、《死吻》这类电影起到了一个承接的作用。他们为日后那些纯粹抽象的犯罪心理片提供了可能性与先行性。在这之前,没人能想象到弗洛伊德、卡夫卡那种东西被视觉化后会是什么样。

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_第20张图片

最后一句话,《日落大道》无论是作为一部为女性立传的电影,还是作为一部反好莱坞体制的电影,再或是仅仅作为一部向默片悲叹的情怀电影,它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了。

当然也足以打动我们每个活在当下的观影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态女人就像城堡里的吸血鬼一样迷人,谈《日落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