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一封信——《报任安书》

读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勇气增加了不少。司马迁博闻强识,文采飞扬。在收到“最下腐刑”后,仍能忍辱含垢,坚守自己的信念,完成《史记》。这不能不勉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还是要坚强地走下去,对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更是如此。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出自《报任安书》。有的人可以流芳百世,有的人却在大浪淘沙中被历史遗忘。司马迁对生死的态度便是拒绝庸碌无为的生存,而要死得其所。他看淡生死,奴隶婢妾还能去自杀,更何况是他。相比较生与死,受辱与否才是他真正所在乎的。开篇他就举例说明那些受辱过的人是怎样被人遗弃与远离的“昔晋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报任安书》让我读出了司马迁善良耿直,谦恭有礼,忠诚爱国,自敬自重的形象特点,

他可以为了一个与自己没有深交的李陵站出来讲话,因为他觉得他有“国士之风”,是个让人敬佩的人。那段话令人分外感动,李陵与匈奴誓死决斗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者”。这样他讲了许多,但是皇帝还是没有“深晓”,他“佴之蚕室”。司马迁受到宫刑与汉武帝有直接的关系,而封建社会强调君君臣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无论司马迁怎样为自己辩解,还是不能违背圣意。《报任安书》道出了事情的缘由,我们不忍地看到司马迁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同情与愤慨油然而生。我还看到官场上的灰色人物,看那些“全躯保妻子之臣,媒蘖其短”,

如果不是社会的流言飞语对一个人的压力,误会、中伤、侮辱等等,司马迁也许并没有那么痛苦。

在司马迁的身上我看到儒家精神。他观察李陵的为人,觉得他是自守节操的奇士,侍奉双亲讲孝道,和士人交往重诚信,钱财面前廉洁,收取和给予都以义为标准,对有差别的事肯于退让,对人谦恭,甘居人后,时常想奋不顾身为国家的危难而牺牲自己。从一个人所交的朋友和他所欣赏的人可以看出他是有怎样的追求和价值观。司马迁的观念中,诚信、重孝、自守节操、恭敬谦让、爱国肯牺牲都是高尚的品质。他的可贵处还在于他总是反思自己,总是先推己再及人。我注意到的细节是,他想到在自己置身下大夫的行列时,没有借次机会根据朝廷的法度竭尽自己的才思,为国家社稷献计。他总是想到自己能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

在司马迁的身上我看到了韧劲。在世俗的眼里人受了极辱便要自尽,他没有死不是其他原因,他不怕死,“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觉,况仆之不得已乎?”只是“狠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文章中列举的一系列名人的事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以这些人的经历为自己的心理支撑,而司马迁的事迹又何尝不是给我们鼓励呢?在困难的境地里,我们想过放弃,想过得过且过,但是如果回想他的经历,只能说,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受过他那样的屈辱,况且他是完成《史记》这样鸿篇巨著的司马迁,顿时充满了力量与前行的勇气。我觉得这篇文章会成为人生路上的一盏灯,永远地闪烁。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人力量的一封信——《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