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北京人的买房故事:你以为的幸运当时能逼死人

·本文5162个字,略长,建议先收藏后有空慢慢读

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个公号,叫做北京买房故事,写的都是真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前几天在这个公号的某篇文章下边,看到一个人说:最讨厌某些早买房的人在我身边得瑟。
而我就是那个在某些人眼里早买房的人,基于别人讨厌什么我就一定要试试的习惯,我来得瑟一下当时买房的经历。

买房时间是2003年,不过我买房的故事,需要先交代两个背景。
大背景,当时是所谓双轨制,商品房刚出现没有多少年,方庄那边的楼还被称为豪宅,很多奥运明星都住在那边,很多人的房子不是从开发商手里买,而是买断原来单位分的房子。
小背景,我父母都是知青,全家1990年才搬回北京丰台,因此在北京没有房子住,一直借房、租房,父母为这件事费了很多心力。
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家住在丰台留霞峪村的一个自建小平房里。居住面积还可以,但是交通非常不便利,以至于我虽然是是北京生源,但是平时在学校并不常回家。
这个状态到我工作的时候就成了个问题。

2002年,我在北京法制报做实习记者,月收入由于根据稿费定,少则七八百,多则一两千,最多一次好像有三千块钱。
但是如果大家上网查一下就知道,我住的留霞峪村距离当时我上班的安定门有多远,关键是交通不便,即便记者的工作不用坐班,但是跟采访对象约的见面往往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到。
那时候没有这么多地铁,以从安定门出发为例,我一般坐300路到六里桥,或者坐地铁2号线到长椿街,这两个地方都能再倒车坐964路回家,这条路不堵车的话,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堵车就没谱了。
当时我基本上每天都是五点多出门,然后步行20分钟走到车站,上车直接睡觉,有时候睡醒好几次都没有到,不过这就练就了我上车就睡的能力。
当时因为964要过杜家坎,也就是北京人俗称的“杜大爷”,当时“杜大爷”还没有改造,首先要等火车,而且还要跟从河北沿着107国道进京的车辆会车。很多大货车为了躲开收费站,都选择在这个地方出来,然后从西道口的路口进入京石高速,再从六里桥进三环。
我能说的这么清楚,就是因为当时我无数次在这里堵车堵到睡不着觉,有一次五点出门,睡醒了好多次,实在睡不着了,一看表已经10点40分,索性直接回家了,那天的工作也就泡汤了。


一个北京人的买房故事:你以为的幸运当时能逼死人_第1张图片

被堵回来几次之后,我决定在单位附近租房,经过上网搜索意外找到了一个合租房,那是在六铺炕的一个楼的半地下室,二房东是一对小夫妻,女生是海南岛人,男生是黑龙江人,入住的时候还做饭请我吃了一次,但其实我们交往不多。
可能很多人不太相信,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跟人交往的人,我们平时也很少聊天,但是他们知道我在报社工作都很感兴趣,偶尔会问我:“报纸上写的都是真的么?”
房租是700元,押一付一,我有一个自己的小屋子,厨卫共用。那个屋子是没窗户、没网、手机信号都很弱的半地下室,每次我醒来,二房东女生强烈要求保留在墙上的F4海报都在看着我,让我觉得这四个人看上去怪怪得。而我当时在这个屋子里,除了写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电脑里存的唯一一部电影——《东邪西毒》,看了得有个几十遍吧,到后来很多台词我都能背下来了。比如“人最大的烦恼是记性太好”。
可能有人会说:你不是北京人么?北京人也要租房,没想到吧,呵呵。

这个租房生活没有多久,很快我就觉得700元的房租太贵了。
其实我特能理解现在租房的同学的想法,按照我当时平均一个月一两千的收入,700基本是一半的钱,虽然我是男的,不需要化妆品买衣服,但是吃饭打车总是有的,悲催的是我毕业那年北京已经取消了面的,于是只能打1.2元的夏利,当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贵。遇到1.6元的富康是坚决不打的,为此没少因为拦错车被司机埋怨。
至于当时吃饭,我经常跑去采访对象的单位食堂蹭饭,在此我就不透露都是哪些单位了,反正这为我节省了不少钱,而且多了很多报道素材。
能从采访对象单位吃出饭来,当时是被认为一个记者有能力的体现,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至于买衣服,我印象里当时最爱买的牛仔服,耐磨禁脏,可以很久不用换。(本公号微信ID:qianli201409
这个状态的我很多人可能没见过,举例说明:当时我在公园椅子上睡着了,醒过来地上的帽子里有一个硬币;当时我去央视周围垃圾桶翻东西,一个路人直接把喝剩的瓶子递到我手里……我后来纳闷当时为什么就顺手给他扔垃圾桶里了,按我的脾气不是应该扔回给他么?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我动了买房的心思。

这个心思,在当时属于大逆不道,因为对于“有出息”的逻辑,不是能自己买房,而是能进一个单位享受分房,如果你买房,就有亲戚会问你“你们单位不分房么?”你看,不是现在才有多嘴亲戚,那时候也有。
我父母对于买房也经过激烈的争论,我父亲非常不满意,但是我母亲经过跟我讨论觉得是靠谱的,因为当时刚出来没多久的规矩是可以贷款买房了。
我记得当时还有个广告,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外国老太太去银行,中国老太太说“我存一辈子钱终于可以买房了”,外国老太太说“我终于把贷款还完了”。这个广告设计师简直是个天才,反正很打动我。
于是我们就各处看房,当时本来想在北三环附近买房的,不过那边的房子真心贵,而且我觉得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现在想想当时要买那边的房子或许会更好。
之后在宣武区马连道看了两个楼盘,这两个盘当时是挨着的,先去的那家售楼处拿不出五证,后去的这家则把五证挂在墙上,让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一问价:5100元/平方米!


一个北京人的买房故事:你以为的幸运当时能逼死人_第2张图片

现在的人可能会说:哇,太便宜了,哪有给我再来两套。
但是当时,这对我来说就是天价,恐怕当时北京很多老百姓也都觉得这是天价。
有些外地朋友或许不明白,尤其90后可能更不理解,其实当时我父母的月薪也就不到两千元,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价码也是差不多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那时候公交车票1角钱,10元钱可以办一个月票随便坐,街上羊肉串便宜的只有3角钱。我当时买了一部诺基亚3210手机,1300块,就已经是奢侈品了。
5100元/平方米,等于是我和我父母工资加一起,大家可以自己算算能买多少部3210,能吃多少顿串。
所以我父亲当时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当时也有专家唱空北京楼市,说再这么涨肯定会崩盘,然后房价就会跌到1000元/平方米以下。
现在这么看,会觉得当时的人缺心眼,因为除非发生大规模灾难或者战争,否则北京的房价绝对不可能跌到10000元以下了。但是当时很多人都相信房价会崩盘,那些卖几千块钱一平米的黑心开发商肯定会被政府严惩。

在经过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把户型图撕了的争吵过后,家里终于同意买房。我母亲的理由是,希望给我点压力,但是我知道父母都是倾力为我的。
经过挑选,选中了一套使用面积60平方米的两居室,因为怕停水停电(我小时候经常遭遇),所以选择了2层。
家里凑了全部积蓄9万块钱,交了首付。
9万块钱呐,现在可能就是一件衣服,一个包,一次旅游,甚至就是一桌饭,但是是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能拿出来的全部的钱了。
就这,还是因为是期房,在一些手续上打了折,总价是49万,算上利息要还50多万。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人可能觉得没什么,50多万,几个亲戚凑一凑就行了,全款买也不难。
当时对我来说,还清50多万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任务,我当时找单位开收入证明,经过忽悠开出了月收入3500元的证明,于是银行分成25年贷款,一个月要还2300元。
这基本就是我的月收入,一段时间里,其实是我父母在接济我。
当然,到了2003年的时候,我实习半年后转正,收入稍微多了一点,光是还贷,每个月能有三五百的盈余。
但是那年年底,我几乎失业了。

说失业可能夸张,当时北京清理报刊,我所在的报纸步不幸成为被清理的对象。于是有几个月没发绩效,只有几百块钱基本工资。
当时报社开了个会,有老记者问“发钱吗?”,得到答复是不发钱,老记者转身就走了。(本公号微信ID:qianli201409)
我当时已经跑口跑的有一点成绩了,平时跟其他报纸跑一个口的记者也都认识,有些记者还找我要稿子,甚至当时有杂志都来约我的稿子了。但是报社要黄这件事,对于我来说,跟我个人能力和努力没有关系,是领导们拍板。
于是我当时一边完成报社日常的采访工作,一边开始各处面试找工作。一开始还觉得自己也算是有点资历的跑口记者了,但是找了几家发现都很苦难。
当时的媒体也不像现在这样,进人是非常困难的,要不你就从实习记者重新干起,要不你就是有很硬的关系。而很多媒体压根就不招人。
这其中有个花絮,我当时还去了一家叫《生活时报》的面试,那家报纸也要改制,当时改名叫《北京时报》,地址在光明日报社大楼7层。结果面试的那个女人竟然因为我是北京人而当面侮辱我,说“北京人都懒”云云,自然那次也没谈成。
后来这家报纸被勒令不能叫《北京时报》,于是改名了,叫什么或许很多人都知道。
不知道那位面试的大妈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面试还是不要北京人。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插我一刀,我记你丫一辈子。

我记得从光明日报大楼出来,走在街上无比没落,牛仔服挡不住北京的寒冷,我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找一个能还贷款的工作,一溜小跑糊里糊涂上了公交车就递月票,但那天月票已经过期了,我还没来得及去换,结果还被卖票的大姐斥责了几句。换做现在或许我会争辩几句,当时我一句话都不想说,因为没那个心思。
我当时存款也只有两千多块了,如果没有收入,最多能还一个月贷款,当然我可以管父母要,但是我实在是说不出口,我已经工作了,还管家里要钱还房贷?
我甚至想过,要不把电脑卖了?但是那个破台式机似乎卖不出几个钱。
那之后,我甚至面试过广告公司、公关公司,还差点误入一个传销公司,至少我听那个面试的人说的,就是传销吧。
终于,过了几天,《京华时报》给我打电话了。
这里边的细节我不想多说,很感谢是肇新老师给我一个位置,虽然我在《京华时报》干的并不好,但是那几个月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而且当时听说《京华时报》未来要给员工达到月薪七千元,哇!这可真够多的了,我一度很憧憬。
每个月还完房贷能有点钱存下来,心里那种憧憬,大概跟雄安新区的人民现在差不多吧。

2004年,转折那年。
本来我在《京华时报》已经可以申请转正了,但是有些其他的缘故让我跟某些领导关系不太好,这之后我原来的老东家《北京法制报》改制为《法制晚报》,当时说的前景很不错,而且我有很多以前的同事都在,而且说可以让我回去跑口。我是学法律出身的,还是希望可以跟法律圈打交道,因此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当然有一点更吸引我的是,《法制晚报》背后的大老板是《北京青年报》,而北青传说中非常有钱,一是他们在香港上市,一是当时有个传说:北青某记者连中俩500万彩票,结果还是正常上班。
我觉得,这么有钱的买卖,待遇可以更好些吧,这样我还房贷的压力也会轻一些。
就在《法制晚报》成立前那个月,我在马连道的房子终于可以入住了,只不过还是毛坯房。
于是我去了《法制晚报》,从《京华时报》学到的东西可以让我在《法制晚报》表现的还不错,可惜出于非常诡异的理由,最后还是不让我去跑口,而是调我去做热线。但是我很快发现,热线其实收入还不错,每个月能达到四、五千之多。
这样,还房贷之余,终于有了些积蓄,平时可以吃串喝酒,也可以买个新电脑,还能买几件不是牛仔服的衣服了。
后来,我甚至买了一双300多块钱的阿迪达斯鞋,朕心甚慰。

有钱还房贷了,但是生活也并不轻松。做热线记者经常还是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10点回家,我在北京采访经历是,一上午出过三个突发现场,晚上到家只想睡觉。
当时在法晚还有夜班,经常熬夜,夜里研究了各种食物,最后发现还是吃肉串最实惠,因为一旦有突发事件拿起来就能走,要是汤面条就没戏了。
那时候我记得肉串已经到了5毛钱一串,还算吃的起。不过这样生活的结果就是过劳肥,一直没能瘦下去。
这期间我还经历了点感情生活的波折,但这些总算都过去了。
唯有还房贷,是雷打不动的任务,每天早上起来,都会想想还房贷的钱还差多少,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念叨“真累,真不想干了”,但是第二天还是要爬起来出门,有一阵子我发现我好久没见过太阳,是因为我出门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回家太阳就已经落山了,至于白天嘛,虽然是户外采访居多,但是谁有功夫抬头看太阳啊。
我记得有一年同事聚餐,大家每人说一个愿望,我的愿望是“年底前能存5万块钱”。

有人可能会说:你还的起房贷了,存钱干嘛呢?
我告诉你:还是还房贷。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房贷有一个项目叫“缩期”,就是你可以找银行先还一部分本金,然后这样你的利息就少了,不过银行不是减每个月的钱,而是缩短你的还贷时间。
第一次缩期,我交了5万块钱,印象里缩了5年。但是缩短还贷时间的代价是,每月还贷时间从2300元变成了2700元。
好在当时我月收入已经可以到五千多了,于是还是同意了。
这之后,又经过几次缩期,到2010年,终于交了最后一笔钱,我的银行贷款还完了。(本公号微信ID:qianli201409

或许有人会说:这也没什么嘛,你不是已经还完贷款了么?你不是很幸运嘛!你得瑟什么,我们现在生活压力好大,我们的青春被城市压榨。
我想说的是,你以为的那些幸运,当时真的能逼死人。
你觉得你现在挣一两万,看着五万的房价抱怨买不起,我当初挣一两千的时候,同样面对五千的房价,这就很容易么?
你觉得你们家掏出一百万首付很困难,我们家掏出9万首付的时候可能更困难!
你觉得你现在每个月还房贷两万还不起,我当时出不是也为两千的房贷走投无路过么?
你觉得你现在跟人合租的租金贵了,我也觉得贵啊,那时候我掏700元房租你知道有多心疼么?
我没被逼死,说句实在话,是要感谢这个国家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拉高将我当初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50万块钱贷款难度降低了;
其次,应该说也还算幸运,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京华、法晚给了我机会,让我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三,我相信个人的努力也发挥了作用,在我这么多年的媒体人生涯里,除了《北京时报》那个大妈质疑我懒之外,我的同事和领导还没有人认为我懒。

而现在刚刚工作没几年的那些人,我当然知道你们也难,生活压力也很大,但是相信我,其实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容易,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艰难困苦要承受,并不是只有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才迷惘,并不是只有现在写字间里的白领才发牢骚,你们发的牢骚和流的眼泪,在10年前、20年前、甚至或许100年前早就有人发过和流过了。
我的经历告诉我,只要这个国家还在发展,只要社会还在进步,个人的奋斗就有希望!你现在觉得五万的房价贵,或许五年后你的月薪就是十万!那些说房价让年轻人看不到奋斗希望的人,如果不是对于未来缺乏信心,就是他们本身缺乏这个变现的能力。
另外我想附加说一点:不要老觉得别人比你过得容易,尤其是不要以为北京人就比你容易,我租房的时候你还在妈妈怀里藏猫猫呢,我买房还贷的时候你还在学校追星呢,我外出采访的时候您还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呢,现在您玩够了追够了过够了开始工作,然后说“你们北京人不用买房”,我就只能呵呵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买一套自己心仪的房子吧。
(作者:梁千里 个人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北京人的买房故事:你以为的幸运当时能逼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