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第1季确定作文为第一个目标!

本人致力于“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为刘强东、雷军、周鸿祎那样的商界领袖”,而本专栏是关于我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见解,这样我可以做得更好,先谢谢大家。

电邮:[email protected]

解决问题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第1季确定作文为第一个目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解决问题的教学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

“以前,老师逼着我们写日记,周记,我就很烦,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就只能记流水账交差。现在,我觉得写作文很有意思,因为我觉得写作文很简单,并且还能到处炫耀!”

“我以前很讨厌考语文,因为自从进了初中,我的语文分数没有超过90分,作文分数没有超过40分。而现在我很期待语文考试,我觉得可以超过90分了!那样,我的竞争对手就要买东西我吃啦!”

上面的小亮对我说的话,他已经转变了对于语文的看法。他现在对语文很感兴趣了,因为期中考试他考了87分,如果不是因为古诗写错和作文只得了35分,那他可以考到95分。他感觉到他能学好语文了。

因为,我已经通过“教他解决问题”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面,我以“怎么解决作文从35分到42分这个问题”为例来讲解我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家长有帮助。

第一步:用记叙文六要素来明确自己的处境(六要素能把一个故事写清楚,这里我要求他们用六要素来写自己的处境,一来可以逼着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处境,二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作用,真实一箭双雕!)

时间:初三

地点:实验中学

人物:我

起因:我要在中考中把语文考到95分以上才可以考取一中

经过:我以前对于写作文很厌恶,现在老师依然让我们写作文,然后又只能的35分,我感觉继续受到打击,我越来越厌恶语文了。

结果:语文只能得七十多分,这绝对考不取一中。

第二步:明确问题

我该怎么做才能在中考语文中考到95分以上?

(这符合格式塔心理学家对于问题的定义:当一个有机体有个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时,就产生了问题。)

我问:你以前是怎么学习语文的?

亮: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按照老师的做。

我问:你做到了吗?

亮沉默,因为他没有做到。

我要他画出解决问题的图(我一直要求学生用图形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以后与人沟通必备的一个技能——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解决问题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第1季确定作文为第一个目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打叉?

因为这个方法对于学生行不通。

我问:你学语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亮说:这是中考必须要考的。

我说:也就是说你的短期目标是把语文分数提高到能进一中的分数,长期目标是什么呢?

亮:不知道!

为了让学生赢得未来,就要时刻提醒学生想到未来,为了达到未来的目标,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即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津巴多所说的“未来的时间观”。

于是,我问:你学语文对你长大后有什么用处呢?

亮说:要看别人的文章,要写信……

我说:对,你看看我每天也在写文章表达我的想法,所以语文对于你未来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

亮想了一下,点头称是。

我说:那我们先考虑目前的问题——怎么在中考中语文考到95分以上?

亮说:以前的方法已经证明不行了,我想不出我该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

注:在这种情况下,小亮处于对问题完全陌生的状态,即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这时候,有很多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买参考书,做参考书……结果成绩还是不行。因为他还是在用老方法做老事情,这种“题海战术”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算法式”,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法。

总结一下小亮的情况:

1.对一个新问题缺乏成功的经验,即没有做成功的方法;

2. 并且没有人可以教他(当然,有我教他,但是为了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未来商界领袖”做准备,我总是假设没有我教他们)。

于是,我给他读“手段-目的”策略,因为这个策略适合没有经验的人,如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587237

启发法是针对问题解决而提出来的策略,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优点是:解决问题省时省力;

缺点是: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

手段-目的分析属于启发性策略的一种。

手段-目的分析(mean-end analysis)就是讲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3、实现子目标。

4、提出新的子目标。

应用

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不断减少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而逐步前进的策略。但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手段-目的分析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价值。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基本步骤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目标状态是什么?

不是做题目,而是在中考试卷上答题得分,而为了达到目标,我们要分解目标,并且画出有形的图形,下图是我要学生针对中考试卷的结构画出的结构图:

解决问题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第1季确定作文为第一个目标!_第3张图片

下面的问题是:我们该以试卷的哪个部分作为第一个目标呢?

一般人的方法是“先易后难”,先解决汉字。

但是我提醒小亮,做事情不仅要看难易程度,还要考虑收获的大小,并且有些问题看上去很难,其实你换一种思路,他却不难,比如:作文。

小亮一脸惊讶,因为作文一直停留在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每次老师都是施舍35分给他。他已经对作文彻底绝望了。

我说:你想想,作文题目都是老师出的,他们为什么要出这些作文题呢?

PS:我原打算一次把这个问题写完的,但是到这时候(2018年12月17日16:46:18)依然只完成了这一点,而我要为晚上的英语作文问题备课,所以只能明天继续写,所以我只能说:

精彩明天继续……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3、实现子目标。

4、提出新的子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决问题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生在三天之内把语文作文从35提高到42分!第1季确定作文为第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