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2.05 我被“绊脚石”磕到了:在问题区的我,拥有更多的问题

  我:妈,我明天下午下班晚点回来,我去外面洗个头按摩下,昨天没有睡好,今天凌晨4点才睡着。我的2个鼻孔都堵住了,只能用嘴呼吸很难受,睡不着,比较烦。(下班回来,我给婆婆妈说了个“预防性我信息”,也表白了自己的困扰。此时我拥有问题,但是情绪OK。其实我就是觉得说出来舒服,不希望她干什么,只希望她听下)

妈:你卧室空调温度太高了,祎祎一早起来,鼻子就在呼呼呼……(一边做菜头也不回的说。我感受到“绊脚石”是分析、评判、批评,我还感觉到“转移”,我告诉的是我的不爽,结果对方回应里没有我,只关心小孩,感觉有些受伤)   


      我慢慢感受到新拥有的问题:“我感受到不被关心接纳”

我解释说:我昨晚没有开空调,但是我还是睡不好……(我的需求被忽视,被否定。不过我还是再次发出“我信息”,让她知道我想和她勾通的“点”在哪)

妈:今天祎祎起来还好,前天早上起来,鼻子简直不舒服,你们那个空调简直不要开太高了。(我还没说完,妈就开始继续说空调的事。我感受到的“绊脚石”:转移、责备、分析。我完全没有被联接上,我感觉我还是不说好了。因为对方关心的是祎祎,不是我。)

我:祎祎晚上打铺盖,我怕她感冒。(我已经不想说话,离开厨房,选择了改变环境,离开当下

总结:

1. 当我最初在问题区时,我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好好睡觉的需求。我在那个当下,希望被“协助”,希望倾听。最开始我拥有问题,但是情绪OK,只是在分享我的感受。可是在对话中,对于我来说,“评价、批评、分析”的“绊脚石”,让我不爽,感受到被忽视、被指责、被敷衍,你不重要,已经不想说话,不想寻求“协助”。我拥有到新问题“我感受到不被关心接纳”,此时的需求是“社交和归属的需求”。 

2. 我最初拥有的问题,我要对自己的需求负责,针对这个事情,我只能通过改变环境(晚上稍微盖厚点,注意起夜穿衣服等)、和改变自己(早入眠,多运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去面质。这个我已经OK,可以自己解决。

3.在拥有第二个问题时,

第一,我可以改变自己:倾听自己,找到自己的需求,在弥补(一时半会,以我现在的功力,以及那个当下,我是做不到的。下一步重点研究)。

第二,也可以改变环境:我离开那个情境,缓解情绪,我确实也这么做了,本能的离开了。

第三,我可以面质:“妈,我给你说我鼻子堵的事,你没有倾听我,你关心到空调开放与否与祎祎去了,我感觉到有点忽略、受伤。”不过我想对方的反应可能情况更糟(虽然是“我信息”,但是对方可能还是觉得受伤,我暂时不敢不愿意这样说,暂时开放自己。只有相信自己会被无条件接纳,才会愿意去敞开自己。) 

4.如果再次回到当下,我怎么做更好呢?我应该看到,对方和我交流中,她也处于问题区,属于价值观冲突。她担心祎祎的身体。按理说,我应该“换挡”,倾听,再面质。但是那个当下,我忘了我有情绪也不愿意。看来倾听自己的意义非常重大。       

5.我在问题区被绊脚石磕到了不爽,娃呢?还不会控制情绪的娃呢?值得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 12.05 我被“绊脚石”磕到了:在问题区的我,拥有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