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聊天】思考是课堂的根(旧作)

【课堂聊天】思考是课堂的根(旧作)_第1张图片

【案例《我心归去》】

师:怎么才能真正拥有故乡?或者说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生:文中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

师:说得没错,但“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生:“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师:“血沃之地”有什么特点?

(生沉默)

师:一场肉搏战后,你看到地上——

生:血很多、很厚、很广,积了很久。

师: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那种失望能滴血”。

师:这种失望不同于那种“对旅泊之地的失望”,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生表情茫然)

师:一是你的哥哥或姐姐高考落榜了,一是我们学校某学生落榜了,你听了都会失望,但这两种失望有何不同呢?

生:前一种失望是深刻的、持久的,后一种则轻淡得多,且易逝。

师(在黑板上写下“故乡”和“失望”):这呢?

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师:难道只有失望能滴血吗?恐怕不止。那还有什么呢?

生(沉默了一会儿):“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但是这种美又是悲伤的。

师(做沉思状,继续追问):为什么说故乡是美丽的呢?是不是说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美?

(生纷纷摇头)

生:故乡是“贫瘠而脏乱”的。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是“美丽”的呢?

生:“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师:很好。但是,除了那些被冲洗得熠熠闪光的日子外,故乡还有什么令“我心归去”呢?

生:是亲人,第五、六段就写了这个。

师:思念着故乡的时光和亲人,这种思念也能滴血啊,所以,“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这种“美”——

生(齐):“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

师:你一读“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就会很明显感觉到“金麦穗”和“赶车谣”是运用了一种修辞,是什么?

生(齐):借代。

师:那代什么呢?

(生沉默)

师:我们在土地上播种、施肥、除草,倾注了我们全部的血汗,那我们将收获什么呢?

生(立即):庄稼!

师:别急,再想想。

生:是收获的喜悦!

师:那“金麦穗”就是指——

生:物质上的收获。

师:那“赶车谣”是指——

生:精神上的收获。

这时,我的任务已完成。我指着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字对学生说:“你们听得晕头转向了吧,花一分钟时间整理一下。”学生整理完后,我说,听课要听门道,要听出这个问题背后的东西来。背后是什么?是思路,是思考的方式。同学们,认真思考,血沃之地才能生长出芬芳馥郁的思维之花来……

【反思】

我为什么能提炼出深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呢?因为我在阅读时好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这样呢?……读的过程就是问的过程、自我对话的过程。第一,好问,就不会蜻蜓点水地读了,而是能窥冰山一角下更厚重的负载来。要读得深,就得好问。第二,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对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不能脱离语境来分析思考。但是,语境的尺寸有多大?要联系上下文,但上到哪儿、下到哪儿呢?归根结底,靠的是思维能力。问题本身要有魅力、有乐趣,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努力追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聊天】思考是课堂的根(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