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中文版序言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中文版序言_第1张图片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八九九一九七七)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一个语言天才。他出生在俄国,儿时就掌握了英语和法语,对语言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力。这种能力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颇有影响。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幽默谈谐的语言风格,及至揶揄的模仿,扑朔迷离的象征,深藏若虛的暗示,以及随心所欲、变化多端的技巧,为当代英语文学增添了一笔丰富的色彩。

纳博科夫早年用俄文从事文学创作,一九四〇年移居美国后开始转用英文写作。一九五五年《洛丽塔》问世,为他带来广泛声誉。此后他专事创作,并将早期作品译成英文。他是一位多才多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长篇小说十七部,诗歌四百余首,短篇小说五十多篇,并有诗剧、散文剧及译著数部,其中包括对译著的研究和详注。

纳博科夫曾自诩为康拉德式的大作家,这也许可以算作他的自我评价。实际上,他和康拉徳是不同的。谈到康拉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对生存的严肃探究,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而说到纳博科夫,最突出的莫过于他的幽默和机智,以及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然而,仅仅看到纳博科夫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成就还不足以了解其人其作。他毕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的社会存在和生活经历对他有着不容忽略的影响。他是一个“白俄”,苏联十月革命爆发后随全家流亡同外。这段经历决定了他的政治立场,使他敌视社会主义苏联,尽管这并未妨碍他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不过,他在文学创作中不涉及政治,避免正面谈论人生哲学,大概与他的这些经历不无关系。

纳博科夫崇尚纯艺术。他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虛构性。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的艺术观。对于他的艺术观,也许可以这样慨括:在文学创作中,艺术高于一切,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要比作品的思想性和故事性更重要。拿这个观点去分析他的作品,无论是曾被冠之以“淫书”的《洛丽塔》,还是迷津遍布、极尽嘲弄讽刺之能事的《微暗的火》,就都不致于感到迷惑不解了。

了解纳博科夫的艺术观,有助于阅读这部《文学讲稿》。不同于他的文学创作,在这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以简洁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所讨论作品的看法。可以说,观点鲜明、独到是这部《文学讲稿》的一个特点。《文学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本文出发,从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抅、文体等创作手段入手,抓住要点,具体分析,充分突出了作品的艺术性,点明了作品在艺术上成功的原因。《文学讲稿》还有一个特点,即较多地引用了作品的原文。这一方面保留了此书原为课堂讲稿的本色,另一方面也具体说明了作者的见解是如何形成的。饶有意味的是,经过纳博科夫的讲解,作品中那些原来并未显示出深长意味和特殊价值的文字,就象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珍珠,骤然发出绚丽的光彩。

说到这里,似乎有必要重提一下纳博科夫的才子气质,纳博科夫是一个聪慧敏感、才气四溢的艺术家。他的文学及语言修养是超乎常人的。不仅如此,他在昆虫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又培养了他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因此,在他的身上,艺术家的气质和科学家的特点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也正是他 的这些品质使他分析起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文学名著时,如鱼得水,应付自如。无论是普鲁斯特对逝去年华的繁复追忆,还是乔伊斯笔下错综迷离的人物、事件,都能得到明白的解析。不仅如此,纳博科夫以其聪睿的感知力,在分析具体作品 的同时又点出了作品之间的承继关系,使我们从中了解:尤利西斯,这部奇书的出现不仅应归功于它的作者乔伊斯,它也是历代文学家多年的创作经验和成就的积累与沉淀,而福楼 在《包法利夫人》中运用的多声部手法,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文学讲稿》是以纳博科夫在五十年代的文学课讲稿为基础的。那个时代正是新批评理论在西方文评界盛行的时候。可以说,《文学讲搞》注重对本文的分析恰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那么,对于八十年代末的中国读者来说,《文学讲稿》 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提示呢?它也许会促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将文学理论的研究具体运用于作品批评的自觉性。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注意到,国外文评的新流派、新理论已经被陆续介绍到我国,理论专著也已有不少被译成中文;但是,在如何具体运用现代语言学等新学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各种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就方面,我们的介绍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这就使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和借鉴他们的那套“方法学”。《文学讲稿》可说是运用新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的一个范例。它的作者是当代的著名作家,被评论的作品都是世界知名作家的传世佳作,而且讲稿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是具有较髙的借鉴价值的,尽管此书本身并非没有短处。

倘若这部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和思索,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作为艺术手段之一的语言是多么地丰富,又是多么地富于变幻,它具有多么复杂的功能和可以开掘的表现形式,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发挥着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翻译此书的目的就实现了。

                                                                                                                                                                                                                           申慧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中文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