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经历,却心有余悸

记得上初中时,男孩子几乎要人手一台随身听,是追赶潮流的一种标配。这精致的玩意播放时需要放入磁带,A面播放完,会自动播B面,而A/B两面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同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如同磁带一样,有着不尽相同的感知。

A面
我虽未曾经历1976年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但只要一提起来,顿感心有余悸。好端端一座城,电光石火之间震裂为废墟,多少可爱的生命灰飞烟灭。有幸生存下来的人,身心必然遭受重创,生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那种无助、恐惧,可以轻松的杀掉人生存的信心。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然灾害的威力,因为高中时期,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举国哀痛。有一天深夜,寂静,空气中满是燥热,平顶山市一高的宿舍里,大家都已入眠。但突然间,所有人从床上爬起来,着急忙慌的往操场上跑,我来不及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隐约在慌乱的吵闹中听到“地震”这两个让人紧张的词。最后,原来是有人造谣,可能是对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过于害怕,以至于处于中原地区的人,都感觉到恐慌,余震随时都可能席卷而来。

B面
读《生如逆旅》一书时,我发现了一些让人难以想象又吃惊不已的事实。

1976年震前几个月,唐山地震办已经监测到了大量异常现象。
最终没有公开预报,是因为就在震情危急的7月,唐山地震办负责人杨友宸(当时被打为右派)突然接到命令,派他去干校“改造”。

按照杨友宸的说法是,他有愧,苦苦抓的灾情预报在需要派上用场时无法公布给大众百姓。可当时的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真相,作为平民老百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曾经历,却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