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有时

前一阵有篇文章专门讨论了路遥先生如果在世,一定写不出《平凡的世界》这样的好书。

https://new.qq.com/omn/20191117/20191117A094VU00.html

作为喜欢《平凡的世界》20年的读书人一开始反对,热情过后,我承认这个假设很可能是真的,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作者的创作,当然更离不开伟大的时代。尤其是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或者近距离观察,体会,甚至倾听亲历者的叙述都非常重要,感觉的鲜活,当事人的真切体会与心理状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与真实人物,种种状况,历历在目或者言犹在耳不是事后当故事听,或者观看历史资料能有的,同样更无法想象在后来者的猜测和臆想中加以修饰甚至扭曲,我深以为伟大的作品必来自于当时人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而不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编造和解读,那些鲜活的人和事必须由当时人来记录与编撰才得以保存新鲜与活力,时代赋予的意义自在其中,而过时的作品再怎样也称不上伟大和长久。

       假使路遥没有生于那个生动,活力,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的时代,没有长期在陕北的生活经历,我想他大概率是写不出《平凡的世界》的,那些土味的语言和质朴,鲜活的情景,心理描写。如孙少安和润叶的悲剧爱情,细致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刻画,尤其润叶的渴望爱情,而少安的不知所措和应对,最后的失去和再次相遇;少平和小霞的青春相遇,少男的成长和成熟,少女的蜕变与形成,两人的相遇与发展,小霞和姐姐润叶的环境与时代不同造成不同的性格和举动,也造就了不同的爱情结局,而最后小霞的悲剧结尾则让这一段爱情不至于落入俗套,成为永恒,《平凡的世界》读者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而又印象深刻,难忘。书中各个角色着墨不均,但都各具形象,各有特色,这不能简单归结于路遥先生的功底,这与他长期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是分不开的,这是现在的作家缺乏的,也是时代缺乏的,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浮躁,难有人沉得住气,下的起笨功夫,舍得吃苦和吃亏,所以我赞成现在没人写得出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了。不是现在的作家不行了,是时代不允许。

       我不是为现在辩驳,也不是批评这个时代,时代总是在进步,在前进,这点毋庸置疑,但人类的思考是否也在进步,或者说思考的深度是否跟得上科技的进步值得疑问。

       路遥先生如果还活着,我大胆猜测下《平凡的世界》应该也是他最好的,最能代表他本人的作品,时年40多岁的年纪,正是路遥最好的时光,也是他文字功力最成熟和犀利,细腻的高峰,从此以后只能变得圆滑和世故,好在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永记的作品,一部先生自己也无法超越的作品,这是幸事,也是憾事。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都有值得歌颂和铭记的事情,而作家确实稀少的,恰逢其时的好作家和时代相遇就注定有好的作品,而这种相遇太少了,太史公能总结上古到先秦西汉的千年历史而成为《史记》,这是他身残而志坚,心有光明而内心笃定;司马光少有贤才,厚积薄发而有《资治通鉴》,这是他生在宋这个富裕而宽松的时代,互相成就。而这之后的千年时光,可见的是佳作,大都是各领风骚数十年,而流传千古的就只有寥寥几篇,屈指可数。

       万物生有时,我们应该迎合这个时代,让自己与他契合,在时代里扮演恰当的角色,去妆点这个时代,去记录这个时代,去催化这个时代,万物应时节而发生,好的作品也是这样,需要我们沉下心,静下来,耐得住寂寞,忍受的住起伏,不为一时之功,十年二十年的坚持,我相信有灵感迸发,我更相信厚积薄发,在时代的最高峰时相遇,激励出最好的作品记录,铭刻,刻画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物生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