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第二周总结《曾国藩传》

第2周阅读思考题

第一周,我们从曾国藩的挫折痛苦自卑煎熬困境等入手,理解曾国藩做人的“自我管理——脱胎换骨”,比较理解自己。

第二周,我们写简历比较的同时,聚焦在曾国藩临危受命,创建湘军到战胜太平军,由此理解曾国藩做事的理念方法,比较理解自己。

一、给曾国藩写一份简历

再把你自己的简历与曾国藩的简历仔细作比较,把你比较之后的想法写出来。

曾国藩简历:

曾用名:曾子城。民族;汉。籍贯:湖南湘乡。学历:进士。职务:两江总督。

家庭成员:

祖父:曾玉屏  务农

父亲:曾麟书  秀才

母亲:江氏夫人  务农

弟弟:大弟曾国潢,二弟曾国华,三弟曾国荃,四弟曾国葆。

人生经历:

1832年22岁,悬牌批责,成为反面范文,严重的批评,全省示众。

1833年23岁,中了秀才。

1834年24岁,中了举人。

1838年28岁,中了进士。选拔进入翰林院,授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30岁,开始京官生涯。发现自己很多缺陷,气质和观念都非常庸俗。立志学做圣人。分析自己的性格缺点,提出自我管理的十二条规矩。

1851年40岁,给咸丰皇帝提建议,写了一封《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大胆的指出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得罪了咸丰皇帝和同事。在北京生活最艰难的时刻。

1852-1853年  41-42岁。母亲去世,决心息影山林,太平天国起义,咸丰皇帝招名出山,长沙兴办“团练”。铁腕剿匪,得名“曾剃头”,勇于任事,但触犯了官场潜规则,得罪了长沙现有官员,差点儿被兵痞杀害。认清了长沙的官场,不争一日长短,前往僻静的衡阳训练湘军。

1854年,挥师南下湖南,直指长沙,靖港首败,投水自杀被救。羞愧失望之时,得知湘潭大胜。这次经验,滋养了意志和决心。

1854-1856年,围攻九江失败,差点自杀,陷入困境,弟弟营救。

1857年,父亲过世,提出回家守孝,跟皇帝上奏折,把愁苦愤懑都说出来,期望皇帝授予他职权。皇帝批准其回家守孝,罢免了他的兵权。

1857-1858年,家中蛰伏两年,意识到自己有很多缺点,写信请教好友多提意见,反思改正自己的缺点,完成了脱胎换骨。

1858-1860年,结硬寨,打呆仗,拿下安庆,获得两江总督实权。

1861-1864年,在各方压力下,攻破南京,平定太平天国起义。

1865-1866年,裁湘留淮,与李鸿章共同剿捻。

1868-1869年,奉命调任直律总督,治理保定。处理天津教案。

1870年60岁,向朝廷提出派人赴西方留学。

主要业绩:

军事上:从0到1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北上剿捻;

外交上:兴起洋务运动,诚信外交,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维护国家主权不可侵犯。购买国外军舰,派人赴西方留学。

教育上:长于“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塑造了李鸿章,培养了大批的幕僚,并帮助他们成就事业。从幕僚出幕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总督16人,出任总督30人次,巡抚28人,出任巡抚50人次,等等。

成就了几位弟弟,写了曾国藩家书,注重教育后代品性修养。

技能特长:

1、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曾身兼过五部的副部长,对各部的情况有所了解,可以分析和发现现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自我管理能力。立志做圣人,克服了很多自身毛病和性格缺陷,如复一日,坚持改变。

3、领袖能力。带领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战争,北上剿捻,对军队情况熟悉,知道如何设计制度,带领团队,识人用人。

4、育人能力。在行军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成就了他人的事业,培养了下一代接班人李鸿章。

5、外交能力。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外交理念,触成赴西方留学,购买国外军舰并派人学习重要技能。

自我评价:

我的一生是挫折的一生,在挫折中历练,反思,成长,挫折成就了我。艰难的科举过程塑造了我崇尚笨拙的人生哲学,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的精神,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带兵打仗讲究“结硬寨,打呆仗”,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与人相处讲究“拙诚”,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不玩心眼。

三十岁我立志做圣人,以圣人的标准为准则,校正修身。为了心中的目标,做好自己,不因时代环境而抱怨。

二、太平军起义是曾国藩的“大机遇”

请你将曾国藩创建湘军到攻破天京后裁撤看作一件事情,分析他做事的理念方法,逐一写出他是如何了解预测社会情况,如何计划、准备创建湘军的?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以及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再参照曾国藩做事,把你自己过去如何做事,包括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一一写出来,进行比较分析。

请你一定注意细节,如何招募、编制、训练(重视政治教育)、战法、粮饷、保举等细节,想想是什么?为什么?

做事的理念方法    关键词:勤奋、死磕、不逃避、磨练、责任心。

曾国藩一直都是勤奋踏实,有一种坚毅死磕精神,遇到事情不逃避,不饶着走,愿意下苦功夫去解决问题。他立志要做圣人,对自己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和期许,把一切事物当中对自己的磨练和修炼。太平天国起义,他本来对现有的社会环境失望了,在别人的劝导下又决定出山,因为他有着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方面是为了天下百姓努力,一方面想试验自己。

如何了解预测社会情况:

1、在京做官时,曾身兼五部,踏实勤奋的做事风格,对每个部门都有所了解,对当时社会环境现状理解深刻。

2、每日反思,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他总会想到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跟咸丰皇帝提意见,并得罪皇帝,同事的排挤,了解人性。在长沙剿匪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全省官员都瞧不起不支持。

3、遇到事情先要调查,从客观事实出发,然后有大局观来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只有创立一支新的队伍,才能挽救朝廷,再造国家。基于对事件深刻的理解,面对咸丰皇帝的指挥,时机没有成熟拒不出兵。他看到太平天国的统治比清朝政府的还差,并不是为了天下百姓和整个国家,试图消灭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敌人,一定不会长久。

4、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对事物进行精到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

如何计划、准备创立湘军的?

目标:他的目标一直就是平定太平起义。在长沙兴办团练时,知道团练规模太小,训练不精,训练团练对天下大局没有任何作用。暗暗计划要创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以这个军队挽救国家。

计划:1、写奏折给咸丰皇帝,以团练为名,行建军为实,得到皇帝同意,这样就能名正言顺行事,也算是“合法”。

招募:1、将必亲选,兵必自募。大家互相信任,团结一心,下级才能忠于上级,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打通,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2、军官选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眼界开阔,文化素养高,容易打造共同的文化,精神力量大于身体的力量。

3、兵源选择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的农民。讲究朴素,踏实,吃苦能干实事,不务虚。坚决不收已经当过并的,不收退伍军人,曾经在体质内的兵,之前的绿营兵都是懒散,已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思维方式都很难改变过来,很难跟现已军队凝聚成一个整体。

编制:兵为将有。

训练(重视政治教育)

1、他非常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把军队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这两个部分,所谓的“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练”才是军事技术。“训”和“练”相比,更重视“训”。“训”就是提升思维,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思想意识拔高了,就会更加坚持要做下去。“练”就是技能,技能反复练习。

2、他每逢三日、八日,就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严明军纪,不得扰民。给士兵注入精神灵魂,激发每个人的责任感,使得他们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3、把政治教育落在军纪上,苦口婆心的宣讲的主要目的是“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漫五军纪之态”,除宣讲之外,还亲自编写了《爱民歌》,采用民歌歌谣的方式,进行爱民教育。统一作战精神和态度,就如一个企业文化一样,有共同的理念,行事就会一致。

战法:

1、不真正练成,不轻易出兵,首战一定要胜。可以鼓励士气,给人信心,证明实力。对于咸丰皇帝的指挥,就以“拖”字解决。

2、不惜重金采购洋炮,反复研试,好的装备可以以一当十。

3、打造战船,无人会造,就自己设计。

4、训练水师,经过衡阳的炮二百尊和水手都留下,成为湘军水师的教练。

粮饷

1、设立劝捐局,派人四处劝娟筹饷。回报是由国家授予他们的一些荣誉性的虚职。

2、强行勒派,巨绅们如果拒不捐款,他就动兵用拘押手段。

3、湖北巡抚杨建之孙杨江,急公好义,主动捐运输军饷两万两银子。

保举:不但自己勇于保举,甚至鼓励部下不要有太多顾虑的放手保举。

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

1、军队的低饷制,士兵无法生存,养不活一家人,都有第二职业,有一半正在身份不是军人,忙着照顾自己的买卖,没有心思好好打仗。

2、部队广泛经营第三产业,军官们动用军事装备来经商赚钱。

3、重视兵为国有,只听皇帝的,没有皇帝的命令就不能调动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甚至兵不识兵,将不识将。兵败不相救。

4、兵源不好,当兵的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或者游手好闲之人,素质低下。

5、精神状态散漫,军纪不严。漫不经心的坐在帐篷里,吃着东西聊着天,真正作战的时候,一个个裹足不前。

6、军中贿赂公行,大营将帅故意克扣,中饱私囊。任用私人,培植亲信,腐败不堪。

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

1、高薪养廉,是正规军的三倍左右,比农民务农收入多三四倍,使士兵专心训练。所以招人容易。

2、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曾国藩挑选认识和欣赏的人做营官,营官再去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做统领,这样一层一层的挑选下去,直至普通的士兵。

3、兵为将有,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调遣。发军饷由上级发给下级,彼此有一种恩义在,这样才能忠于上级,形成感情纽带。

4、凡是临阵脱逃的将领,不管你当时有什么理由,都立刻打发回家,永远不录用。

5、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这样一来,部下打仗的时候都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只有保住长官,个人发展才有机会。

6、军官选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眼界开阔,文化素养高。兵源选择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的农民。讲究朴素,踏实,吃苦能干实事,不务虚。

7、注重精神力量,不仅要搞物质刺激,还要抓住这支军队的心灵。

以及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1、听取朋友郭嵩焘的建议,要想彻底打败太平军,就必须占据长江之险,控制运输这条生命线。

2、先剪枝叶,再伐根本,以上至下取建瓴之势。从全局出发,根据地理形势,认为必须沿长江从上而下拿下几个重要节点,最后再解决南京。

3、结硬寨、打呆仗。对敌军的战术和自身现状的分析,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稳扎稳打。

4、围城打援。跳出一城一池的得失与胜负的战争观念,关键在于消灭对方有生力量。

对比自己,包括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

做事的理念方法:

做事踏实严谨,但缺乏一种死磕的精神,没有做到最好,没有对事情做无死角的分析,无法抓住事情的本质。

以前遇到困难会想着逃避,现在不会逃避,但是会有拖延,浪费很多时间。

一直有持续的学习,对自己有点要求,但是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还没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把所有的事情都看着是对自己的磨炼,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具有成长型心态。

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

1、计划和准备,在接到任务之前,会提前一点时间做好资料的准备,但是没有花心思多思考这件事,总是等到事情到了的时候才开始了解。在事情中如果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会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会被情绪所带走,没有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战略和战术只停留在,在做事之前会思考怎么样做更快捷高效,不同的事情会选用不同的人来执行,根据每个的能力时间来分配。对于事件的背景环境和牵涉到的人员,没有调查。

3、现在更多的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但时间管理不行,有时很喜欢看手机,对于时间计划不全面。

4、更多的是随自己心情和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定,没有想过要去多了解客观事实。

改正方法:

1、严格自我管理,逐项的解决自己的性格缺陷。

每日静坐先解决浮躁,不被自己的情绪带走,让自己经常处于有觉知的状态,这样会对事情的感知力更强,也可以看到事情的更深层次的一面,从而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每天早起一小时,用于提升自己,解决作业问题,保证有持续的学习时间,不拖延,减少浪费时间,在事件中修炼自己。

每日反思记录,学会语音表达,如实描述,对他人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增进人际关系,扩展人脉。

2、勤奋死磕,下苦功夫,打好扎实的基础。

3、了解社会环境与人性,找到属于自己清晰的目标,分阶段完成。

4、对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学会调查到相关信息,然后分析找出要害。

5、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用客观事实来下判断,而不是自我感觉。多思考一下战略战术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清楚的名词术语,请你自己查询,练习你的查询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读第二周总结《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