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



只要还有一滴血就要坚持到最后,死也要死在为这个目标拼尽最后一滴血的路上,也不能为了保持那一滴血而不干了


刺猬公社 | 赵思强


没人会否认赵何娟是一个好记者。


从《第一财经日报》到《财经》杂志,再到财新传媒,赵何娟经历了过去财经媒体辉煌时代,也在那个时代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位置。


上海11.15大火报道,“达能娃哈哈合资纠纷”系列报道,揭露中国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最早期发展的十年坎坷和内幕交易的《天下有贼》......赵何娟几乎是调查记者的完美范本。


但当她决定创业之后,几乎没人看好她,以往做记者时坚韧、锋利的个性反而变成了减分项。既便如此,她的钛媒体依旧在急速的生长着,在六年时间里成为了中国科技媒体的标杆之一。


为了见赵何娟,我去了钛媒体位于呼家楼的公司总部,一栋独栋的三层小楼,一楼是一个活动场地,零散地放着一些物料,角落还摆放着一台抓娃娃机。上了二三楼,钛媒体将近二百人的团队井然有序地工作着。


和赵何娟见面的会议室略微凌乱,进门左手边的墙边靠着一幅书法,上面写着“涓涓细流,浩荡万里”。


这可能也是钛媒体这六年的写照,赵何娟带着团队不断开拓新的支流,汇入钛媒体这片大海。


改变在这六年间持续发生,无论是赵何娟本人,还是钛媒体本身。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1张图片

2012年,赵何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作为全球顶尖的新闻学院,总有世界前沿的媒体来哥大做分享,好奇心很强的赵何娟看到这些活动就去参加,发现在很多领域都有做得很好,很有趣的新媒体。


“有一个专门做烟草行业的新媒体做得很大,还有专门讲非洲故事的。”在财经媒体工作的赵何娟发现,美国的财经媒体也在探索一些新的互联网模式。当时《华尔街日报》在内部孵化了一家科技媒体项目AllthingsD,它的负责人是在《华尔街日报》供职了近四十年的科技记者Walt Mossberg,在中国,大家都叫他莫博士。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2张图片

莫博士


一次分享中,莫博士提到了一个数据:2012年的时候,莫的流量已经超过了华尔街日报整个总站的流量,这给了赵何娟巨大的刺激,她没想到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生产受众并不多的专业内容,竟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超过华尔街日报。


“原来这个世界还可以这样玩,媒体还可以这样做。”赵何娟对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新市场的时间窗口,一大波新兴的技术革命将要开始。”


莫博士的成功让赵何娟认识到未来媒体形态将会越来越垂直化,细分化。“这个世界要被改变,首先是认知改变,而最大程度影响认知的,就是媒体,如果媒体没有变化的话,世界是不会有变化。”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决定做一个中国版的AllthingsD。


“开弓没有回头箭,种子已经在心里种下了,如果不给它浇水,会痛。”回国之后,赵何娟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于是便辞了职,开始创业。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3张图片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创业,只是想自己出来做一个品牌,甚至刚开始做的时候都没用创业一词,只是跟别人说‘我自己搭了个小网站,你看看?’ ”赵何娟回忆道。


2012年6月,赵何娟回国,到了12月,钛媒体正式上线,开业的时候赵何娟和朋友跟人赌吃包子,赢的吃多少,输的就给钛媒体送多少个开业花篮,赵何娟一口气吃了17个。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4张图片

从记者向商人的转变并不简单,前两年钛媒体几乎没有拿到融资,“当时是没人看好钛媒体这个项目吗。”我问她。


“我觉得主要是没人看好我这个人。”赵何娟笑着说。作为前调查记者,赵何娟性格倔强,吃软不吃硬,这让很多不了解她的人觉得她傲气,自负,而且又没有创业经验,很多投资人都不太看好她。


在一篇文章中,赵何娟回忆创业第一年个人和家庭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公司,连幼儿园学费都刷不出来了,“我抱着孩子坐在窗台边,对她说,你觉得妈妈漂亮吗,她说,妈妈最漂亮了。我哭了。因为我已经整整一年没有上过一次街,买过一次新衣服,化过一次生活妆了。”


现在再提起那段时间,赵何娟轻描淡写,“如果真心想做成一件事情,除了天灾人祸,基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5张图片

早期的钛媒体网站


由于没有商业经验,早期的钛媒体几乎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内容上,公司百分之九十八是做内容的。影响力虽然越来越大,但公司唯一有销售功能的职员是前台,因为前台负责接电话,她同时还兼任着行政和后勤。“后来想想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总会柳暗花明,如果一开始把最擅长的事情丢掉了,可能反而做不到今天。”


“我以前做记者、做内容时天天写故事,写某某某白手起家,好简单的四个字呀,自己创业五年,感觉‘白手起家’四个字好沉甸甸。特别特别不容易。”赵何娟在一次活动上说。


到了2014年左右,赵何娟逐渐意识到了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性。“过去做产品都是凭借多年积累下的直觉,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6张图片


带给她很大观念冲击的是“今日头条”,当时今日头条还是一个刚刚推出的新产品,它的智能分发推送技术让赵何娟印象深刻,“今日头条让我意识到技术产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时代。做媒体的经常会说想要获得读者的反馈很困难,但现在却用技术解决了。”


2013年年末,钛媒体举办了一次活动,赵何娟邀请到张一鸣上台做分享,一家媒体的负责人在听了张一鸣的演讲后找到赵何娟,问她对今日头条的看法。


“如果用我们的眼光看它的内容,可能不怎么好,但从新的技术趋势来看,它就是未来。”赵何娟回答道。


今日头条的出现让赵何娟认识到,过去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都是从媒体的角度去想,但新媒体的本质是互联网公司,就应该从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想事情。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关于新媒体,也许我们都错了》。


2014年开始,赵何娟不断寻找产品和技术的团队,自己也看了很多产品的书。“我不希望自己外行指挥内行,成为钛媒体发展的绊脚石。”到现在,钛媒体都非常重视产品和技术,团队在公司里的比例也从过去的百分之一到了现在百分之五十。


2016年,赵何娟把核心团队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清零会”,大家一起讨论如果从今天重新开始,钛媒体应该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今年年初,又开了一次。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7张图片

赵何娟(左二)参加活动


科技产品电商、知识付费、数据业务......成立快六年,钛媒体一直在产品上做各种尝试,赵何娟自己也慢慢从最开始连商业逻辑都讲不清楚的愣头青,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公司负责人。


“她的朋友圈越来越像一个CEO的朋友圈了。”和赵何娟认识很多年的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魏武挥说,“私人生活越谈越少,都是和工作有关的内容。”


“我真正找到做企业的感觉可能是在17年左右,逐渐对企业的布局有了清晰的认识,像设计师打造一台机器一样,设计它的运营机制,产品、技术和内容的沟通体系,梳理商业逻辑。”赵何娟说,“过去焦虑的时候最难的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焦虑,现在变得更从容了,我能把焦虑正常化,知道怎么去处理它。”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8张图片

“创业和做记者不一样,必须要有很强的全局思维,更快的进化能力。”赵何娟说,同时她也觉得很多记者的特质是利于创业的。


首先是好奇心,做媒体就是要敏锐地捕捉事物的变化,这需要很强的好奇心驱动,而创业也是如此。


其次是抗压力和韧劲,做调查记者的时候,赵何娟总会面临很多问题,甚至人身安全也受到过威胁,但赵何娟都挺了过来,“做记者时流的眼泪应该也没比创业的时候少。”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9张图片


2007年,赵何娟因报道娃哈哈和达能中国第一大并购纠纷案,在网络上受到大量谩骂和侮辱,这件事彻底结束之后,一个网络公关几经波折地找到赵何娟,他说:我找你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为了表达敬意和歉意,那些若有其事的网络帖子都是经我的手发的,受雇于(某位)民营企业家。我也希望力所能及的补偿你。


另外是快速学习能力,采访上海大火,要了解保温材料分几级,采访汶川地震,做校舍危机调查,要了解八级抗震和十级抗震有什么区别。“我非常感谢媒体带给我的专业训练,让我变成一个阅读力超强的人。”赵何娟说创业者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时代,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特别高的人,不让自己有任何懈怠,自己选择了做这件事,相信能把这件事情做成,那就不管怎么样,只要还有一滴血就要坚持到最后,死也要死在为这个目标拼尽最后一滴血的路上,也不能为了保持那一滴血而不干了,这就是创业的残酷之处,或者说也是美好之处。”在一次分享中,赵何娟这样说道。


魏武挥也记得有一次和赵何娟吃饭,在路上碰到了一排栏杆,魏武挥正想找个地方绕过去,赵何娟直接就跨过去了。“这可能也是她面对困难的态度的缩影吧。”魏武挥说。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10张图片


在这样的观念驱动之下,今年的钛媒体又做出了一次重大的突破——进军海外,在纽约设立工作室。“很多人认为科技媒体做不大,有天花板,但我觉得是很多人想低了。移动互联网让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没有边界,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跨国性的传媒集团。”


“中国现在还没有一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市场媒体,很多偏见都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西方其实有很多人希望了解中国商业和科技发生的变化,如果这些信息沟壑不打平的话,中国会一直落后。”赵何娟说。


过去的几个月赵何娟一直在中美两地奔波,硬生生把国航金卡坐成了白金卡。“升级要求是从三月份起一年内坐够16万里程,我半年就坐到了。”


现在钛媒体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据点”已经建立起来,前美银美林资深董事总经理Catherine Li,资深财经媒体人赵剑飞等行业资深人士都加入了团队,被赵何娟称作“第二次创业”的项目链得得,开始把自己的内容资讯业务、高端课程、数据及金融服务放在北美逐一落地。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11张图片


2012年初,赵何娟30岁,一个人坐在纽约贯穿曼哈顿南北的地铁上,她读到王小波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这让她感到恐惧。


今年重返曼哈顿,六年的创业让她已经找到了战胜恐惧的办法:“行动,恐惧止于行动,认真行动,动真格的行动。”这可能是赵何娟创业后的最大心得。


10月30日,赵何娟将在刺猬公社举办的「跨越山河大海」媒体人创业转型大会做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12张图片

赵思强

关注二次元、互联网人物、内容创业领域

微信号:ZSQ-0316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关键词」解锁


延禧攻略|幻乐之城|陈一发被封|人生一串

快把我哥带走|狗粉丝|怪物猎人 |单口喜剧

同道大叔|我不是药神|创造101|明日之子2

世界杯|红海行动|奇葩大会|十万个冷笑话

办公室小野|陈晓楠|薛兆丰|卓伟|陈晓卿

陈安妮|叶非夜|姜思达|陈峰|张全蛋

映客上市|抖音广告|头腾大战|海外短视频

知乎融资|内涵段子|豆瓣改版|腾讯游戏|QQ远去

2018内容剧变半年记|多抓鱼|区块链媒体|山东新媒体村


活动推荐


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_第13张图片

「跨越山河大海」媒体人创业转型大会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你可能感兴趣的:(她曾是中国顶尖调查记者,花6年时间缔造出一家进军国际的科技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