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2100,3700,5900,8700,17000,25000,0。

能猜出上面一组数字是什么吗?

应该不难猜,这是我工作十年的工资变化情况。

2007年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和旅游相关,做国内机票的预定,工作地点在深圳。其实我根本没想过会到深圳工作,之所以选择了它,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一、公司可以把我的户口直接迁到深圳;二、公司当时承诺的基本工资为3400元,不包含绩效工资和提成。

3400元为什么如此吸引我呢?因为我的专业不是学旅游的,而我本身的专业成绩简直不堪入目,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找不到工作,没想到特区来校招居然一网把我兜进去了,阿弥陀佛么么哒。彼时,同班同学在大学所在城市签了约,工资1200-2300不等,相比之下我的3400就有点小自豪了。

后来才知道公司招我是因为我会BBox。

再后来我又知道,公司招人招多了,所以承诺给我们的工资直接砍掉1300,卧槽,那可是相当于砍掉了我一个月的房租水电外加物业管理费了。

没办法,身无所长,默默接受吧,怂!

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我正式告别了第一家公司,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诞生了,我去了一家外资银行。

因为大学专业及工作经验的问题,我只能从客服中心的agent做起,工资3700,五险一金齐活,相比上一份工作好了一些。

这个岗位是轮班制,作为雄性员工,被安排值守通宵班次貌似是理所当然的,而为了能够多赚一些加班费和夜班津贴,我曾经连续上了一年的通宵班,直到后来体检发现某些指标不太正常了才转为正常班次。努力锻炼了一年,身体各项指标恢复了正常,只是额头两侧的头发再也长不出来了,更扎心的是每年都会不断刷新我的发际线,我成了名副其实的M头。

夜班期间电话量较少,所以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把银行所有的业务流程和知识库都看了两三遍,等我转正后,晋升为一个leader,负责员工的业务培训与日常管理,每年还会有两到三次的机会与培训部一起给新入职的学员讲课,因此我成为部门里出镜率比较高的员工。然并卵,工资还是少的可怜,遂提出离职。

部门老版找我聊了聊,我的工资从3700变成了5900。

嗯,可以可以,不走了。

之后我连续两年负责客服中心的年会节目编排,蝉联冠军(以前都是得精神风尚奖,你懂的)

再之后,参加了中国区业务知识库的设计工作,至此,老板们认识我了。

2012年,我又打算离职了,还是裸辞,farewell邮件都群发了,结果HR的老板私下找我聊了聊,一周后我从幕后转到了前台,成为了分行的业务经理,尽管我是行里最丑的,但是我也很满意,一来,这正是我想从事的face to face的工作,二来,丑又怎样,反正恶心的是别人。

But,工资还是原地踏步,为了多赚钱,那就拼命做业绩吧,于是我瞄准了业务提成最高的产品——保险,四个月后,我成为了单量王(这个奖项很人性,因为我每单的保费都不高,但是数量占了优势);第五个月,我被任命为行里的业务拓展团队经理,带着一帮九零后去外面和友行抢客户。

2015年3月份,公司全球性业务缩减,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就是裁员,我所在的业务线被裁的干干净净,于是我正式离开了工作了七年半的银行业。

离开时,我的基本工资只有8700。

彼时,P2P等第三方理财公司发展迅猛,行业的快速扩张则急需金融从业者的加入,尤其是具有银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士,于是我也跟着一帮前同事下了水,工资达到了17000。

做了几个月后,发现公司里存在着很多不可思议的暗操作,和之前在银行工作时养成的职业道德感大相径庭,于是我选择了辞职。

在家赋闲一个月,另一家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牵线搭桥的是原来在银行的同事,我蛮欣赏他的业务能力的,于是加入了该公司。工资变成了25000。

半年后的某一天,公司突然被爆光出了问题,我傻眼了,因为我自己的几十万还放在里面。

问题不断被发酵,真的出事了,集团老板跑了,已经被红通。

这个红通一直通到今天,人依然没抓到,钱也依然没拿回来。

公司出问题,所有员工都要背锅(即使我们也是受害者)——金融机构不愿意招在此类公司工作过的人,某些银行也会一刀切,只要在第三方理财公司做过的,不论公司是否出现问题,它们都拒招。

从客观方面来看,我的路被封住了,而从主观方面来看,我也确实不想再做这一行了,因为我评估过我的个人能力,我从事了九年的金融行业真的不是我喜欢和擅长的,之所以做了这么久,无非是被生活不断地赶着走而已。

于是,我决定开始创业。

从此,每月的收入从25000变成了负数。

到今天为止,还是没搞出什么名堂,细数这两年弄过的东西:

1.之前在银行的老客户找我一起做素美和tandus地毯的深圳及香港代理

2.与两个朋友一起做电子商务

3.做贷款匹配器

4.与朋友策划亲子乐园

呵呵了,没有一个修成正果,中间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深刻感受到资本+团队+执行力的可遇而不可求。

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如果要说点切身感受,那就是:要么你有匠人的意志,不断沉淀出自己的分量;要么你有牛人的技术,闪耀着不容忽视的光芒。可惜我哪个都不是。

现在的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不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心态上的,但是欠下的窟窿终究要自己补,希望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点事,不过分强调客观因素,认真地过过生活,看看还有哪些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