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非常推荐这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曾经入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从书名看,很像一本滥大街的鸡汤文,然而却不是。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著名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意义疗法。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以亲身在奥斯维辛及另外三个集中营的经历和观察,讲述了一个人可以在苦难中寻求生命意义。弗兰克尔并未将视角放在纳粹的残暴、集中营生活的苦难以及对人的摧毁上,相反的,他将视角落在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究竟是什么得以支撑他们走过这样的苦难。奥斯维辛的经历强化了作者这样的核心理念,并由此创立了心理学上的意义疗法,那就是: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勒德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的生命,无论在任何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是有他独特的意义的。书的第二部分从不同的维度介绍了心理学上的意义疗法。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发现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分为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和解放阶段。相应的心理反应,第一阶段是恐惧,极度地恐惧,继而进入第二阶段的冷漠、迟钝和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这一冷漠外壳也得以使他们对每天的折磨无动于衷,才能保护自己。第三阶段的心理反应,作者没有总结,我想此时典型囚徒心理大概是仇恨,不宽恕。

作者注意到,“当一个不再承认人的生命价值、剥夺人的意志并使之成为消灭对象的重压之下,人的自我最终会遭受价值缺失之苦”。他将会丧失精神,丧失内在的自由,没有了人的价值。而如果一个人所有的价值感仅存于其对自身世界的关注和需要(比如健全的家庭、体面的生活、被认可的尊严等等),就必将经历这种价值的丧失,而看不到未来,而失去存在(即生命)的意义,也必将成为恶劣环境的玩物而死亡。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认识,只有在人之外,在更高、更精神性的事务上,而这种精神性的事务不会被集中营所击垮,才有可能保持内心的自由,保有生命的价值。因此,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活下来的也只有极少数,也只有极少数保持了完全的内在自由,得到了所遭受的苦难带来的价值。但尽管只有寥寥的人,也足以说明人的内在力量可以超然于外在的命运。

作者举例说明,集中营在1944年圣诞到1945年圣诞之间的死亡率最高,他认为这不在于劳动强度的增大,或者其他更坏的环境条件的发生,而是由于多数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使人失去勇气,严重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许多人死亡。作者进而感慨,“对自己未来丧失信心的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通常的表现是精神崩溃。。”

试想一下,如果今日你丧失了你的挚爱,你的家庭,你的事业,或者你无比珍视的社会地位、尊严,你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你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能够支撑我们走过死荫的幽谷?苦难的意义对我们究竟是什么?

感谢伟大的造物主,为我们的生命造就了永恒而不可剥夺的意义。

第二部分对意义疗法的阐述,作者的很多语言给我启发,摘抄几条。

1.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2.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某些精神卫生学说主张人最需要的是平衡,这种说法是错误和危险的。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3.      许多患者抱怨生活完全没有意义,他们受到内心空虚的困扰,我把这种症状称作“存在之虚无”。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叔本华的话了: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4.      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为“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者某人(他自己之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5.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6.      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7.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集体神经官能症,因此每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特定心理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现代的集体官能症——存在之虚无——可以被表述为私人和个人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毫无意义。至于心理治疗,如果它自身不能摆脱当代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的话,那它永远对付不了这种大范围的集体官能症。

8.      长期以来——实际上有半个世纪之久——精神病学试图将人的心理看作是一种机制,因此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纯粹是在技术层面进行。我认为,这个梦想已经破灭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和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比如在集中营,在活人实验室,我们亲眼目睹有人像猪猡,有人像圣人。人的内心里,这两种可能都有。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不是环境的产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是人发明出来的,但是,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帝而进入那些毒气室的也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