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没错。但人一生所能经历很有限,所以,更重要的是,要从“别人的经历”里学习。别人的经历在哪里?在5000年的历史里,在思想家的智慧里,在实践家的感悟里。
2、以营销为例,每个企业都想获得在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的社交红利,这就要深刻理解分期付款的规律。这是指几乎没有人可以用一个关注点,一次性得到用户的全额付款。也就是说,一看你的文章,就决定花2分种来看。读者通常会选择“分期村款”,就是我先投资给你0.5秒,你给我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如果有价值,我再花2秒种看第一段;确实不错,我再花10秒钟浏览(小标题、加粗或标红的句子等);如果真的很好,我再决定投入100秒从头到尾仔细看看。
3、第一趋势红利,最大的流量红利,来自于会员管理,来自于重复购买。忠诚的会员,是终身免费的流量。
4、第二趋势红利,社交红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口碑效应。产品好到什么程度叫作好?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好到“用户忍不住在朋友圈夸你”。
5、第三趋势红利,创新红利,在变革时代,要有基础技术创新的情怀,更要有流程效率创新的实在,最关键的是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找到这个行业在这个时代的创新立足点。
6、第四趋势红利,全脑红利,企业是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封闭性和金字塔结构是其典型特征,企业的决策由几个高层人物做出,中间管理层上传下达,基层员工拼命干活,也就是说,整个企业只有几个人充分发挥了脑力,其他人更像是螺丝钉,这种组织模式无法灵活应对快速变迁的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建立一个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全员的脑力,甚至能充分调动企业外部的脑力组织机制,从而享受“全脑红利”,这是每个企业的挑战和机遇。
7、未来的每一个商家都需要经营自己的客群。
8、以某个目的(比如兴趣、背景、目标等)而聚焦在一起的人群,我们称之为“社群“。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人与人连接的成本,因此”社群经济“正在成为新的流量红利。
9、先有用户,产生互动,获取稳定的流量,再有产品,提供更多的产品,是社群经济背后的逻辑。
10、正规的直销与非法的传销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销售体系的设计,到底是以真实卖货获利为目的,还是以发展下线获利为目的。
11、我们把真正基于产品好而产生的口碑,激发了消费者主动为产品背书(担保)、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爆发式销售可能的“类似于”传统直销的商业模式,起名叫“口碑经济”。
12、“口碑经济”其实就是把广告费和渠道费的一部分,让渡给那个因为喜欢这个商品、信任这个商品而愿意拿自己的信用来“背书”(担保)的人。
13、 除社群经济、口碑经济之外,我们认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红利,来自消费者的重复购买。
14、到店顾客第一次有成本,你运营得当的话,其实后面重复购买的成本就会非常低,甚至可能几乎为零。
15、要实现重复购买,首先要想办法沉淀客户。比如一店一天到店1000人,租金每天1000元,平均一个UV(Unique Visitor,独立用户)1元。那么就要把这些到店的人沉淀下来,变成会员和粉丝,否则店搬了,用户就流失了。有些线下店的租金要高得多,对它们来说,沉淀客户就变得更加重要。
16、沉淀客户之后,要花大力气进行会员管理。原先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可能仅限于客户过生日送礼物,维护一下情感,是单向的,是种弱连接。为了区别传统CRM,我们把强连接的客户关系 管理称为“会员管理”。
17、今天的会员管理很重要,企业不需要再用大量广告去刺激,原先那么多浪费掉的钱要尽量省下来,使得老会员体会的价值更大。越是资深会员,就越让他得到实惠,越让他开心。
18、未来,人们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愿意去消费那些习惯性信任的东西,而不是最便宜的东西。当然便宜永远都是重要的,但是有一个比便宜还重要的东西,就是“对便宜的信任”。便宜无好货的说法,让便宜不能轻易被信任。
19、如果说淘宝店的出发点是你来买东西,单客经济的出发点则是我可以为你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服务。
20、如果客户在你这里消费不到10%,那说明你对他没有那种黏性,或者说他对你没有那种信任感,未来这个客户是随时会抛弃你的。
21、给用户提供最大的价值,甚至是异业价值,产生互动、黏性、忠诚度,就是单客经济。
22、你怎么获得这么多咨询客户的?我说秘密是我不推销。麦肯锡公司从不推销自己,它只输出理念,你觉得有价值,就会找上门。我说我做的,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分享。有缘分,自然就会合作;缘分没到,那价值你先拿走,有帮助,我就很开心。别怕吃亏。
23、不推销,其实是一种很“自虐”的战略,这种战略就是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必须通过产品(培训、咨询)打动我的客户,让他忍不住向他的朋友们推荐,而不是借助任何我自己施加的外力。
24、《社交红利》作者徐志斌给所有转型的企业建议:一,虽然大部分企业家不会成为社交网络的专业人士,但一定要去浸泡,要有用户的视野,就是把自己当成用户去体验。二,必须理解社交红利的逻辑,越理解,就越应该通过专业机构来做社交这件事。现在是“用”社交的时代,而不是建设社交的时代。三、要服务好现有的用户,和这群人沟通好,把他们作为种子,然后不断地孵化、传播,放大这个社交红利。
25、麦肯锡提出一种产品创新分类:基础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创新、用户中心型创新(从功能到体验、从体验到个性)、流程效率创新。
26、基础创新回报期相当漫长,更适合实力雄厚的巨头,不适合绝大多数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看到的真正的创新红利,是在工程技术、用户中心和流程效率这几个方面上。
27、不要试着改变用户的习惯,那是B2C的思路,不能把肉卖给80后,就试着把肉卖给为80后做饭的人,这才是C2B。
28、互联网到底在干什么?它在一刀一刀切掉那些传递价值的环节,让创造价值者体现最大的价值。
29、“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价值观和线下运营能力之间的矛盾,变成了O2O的主要矛盾。多少 O2O生于投资,困于运营,被骂死于失去控制的服务品质。
30、互联网大平台要落地,无论如何都是要跟优质小前端联合的,因此今后做优质小前端的机会很多。如果是个人,可以做成超小的前端,比如做个服务很好的阿姨或做菜很棒的厨师。
31、在成熟期的企业,不断优化的流程+职业经理人,可以获得稳定的成长,员工行为和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被验证,而我们常用KPI去激励员工完成指定的行为。可是在创业、转型期间,员工行为和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被验证,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仅仅激励员工完成指定的KPI和行为了,而是要激励员工运用“全脑”,为了共同的成功目标,不断尝试新的行为模式。
32、转型相当于创业,有不少传统企业老板抱怨,员工没有创业精神,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创业,他们也不是主人。老板把持转型公司100%的股权,却要求员工像主人一样工作,这不现实。敬畏人性。一切人的问题,最后都是治理结构的问题。
33、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真正敢说能预知未来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很多企业家选择的是我不用自己瞎猜的战略去指导这场战役。我让战略在将士中自己生长出来,我需要一套机制发生它们、孕育它们,然后,不断投资那些被不断验证的战略。
34、创业时是没有预算体系的,你不知道创业要花多少钱,因为你在不断地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尝试,不断地试错,每天面临无穷的变化,你根本就不知道全年要怎么做。预算体系是在成熟阶段才形成的,就像一个人到成熟期之后才慢慢形成有规律的生活,而在早期的时候都是在尝试着各种可能性,你也不知道未来该从事什么职业,该干什么事情。
35、颠覆式创新有个比较重要的机制——“合伙人制”,以共创、共享、共担取代简单的雇佣关系。比如芬尼克兹的创始人宗毅说:我不相信干股,干股是共享受益,但是不共担风险。
36、有了好的激励机制,还要有好的创业团队。怎么才能选出正确的人?让投票人投钱选出创业团队。投钱制度解决了拉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