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北京市民在浓重的雾霾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新年伊始,美国数字博客网站Mashable在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北京人在深重雾霾中迎来2017(Beijing welcomed 2017 from beneath a blanket of smog)》的报道。
文章指出,冬季中国北方省份的天气污染状况愈发严重,由于天气严寒,燃煤供暖促使空气中填充着更多的颗粒物质。航班取消、高速封路,工厂和学校关闭,23个城市的机动车辆需要按照限行规定交替驾驶以减少排放。
除了Mashable的这篇文章,2017元旦前后,国内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也持续吸引着海外媒体的关注。包括路透社、卫报、BuzzFeed等在内的媒体,分别从多个角度对这场雾霾和雾霾中生活的人们进行报道。
Mashable:关注雾霾治理举措与方案
Mashable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示当下中国北方面临的雾霾污染情况。
随后,作者Maria Gallucci继续援引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指出中国在风力发电、大阳能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使其能从高污染燃煤发电的现状中脱离出来。中国的监督管理机构也开始治理来自一些大型制造业工厂的污染。
Mashable在这篇报道中还附上了一则名为《科学家想要洗掉中国雾霾(Scientist Wants to Wash Beijing’s Smog Away)》的短视频。视频中介绍了国外科学家一个治理雾霾的新设想,即通过在大厦上安装巨大的喷头来“洗掉”北京城浓重的雾霾。
视频指出,科学家发现大部分城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大概在300英尺以下,所以从高楼大厦上喷洒下来的水能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到地上。尽管这一设想具有一系列优点——快速、有现成可利用的技术、低成本、模仿自然循环系统等,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仍旧有待考证。
#视频:国外科学家想要冲掉中雾霾,靠谱吗?
《纽约时报》延时摄影:隐匿的北京建筑
#视频:12秒延时摄影,霾侵北京
1月3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题为《延时视频记录雾霾吞没北京城(Time-Lapse Video Shows Beijing Swamped by a Tide of Smog)》的文章。
文中展示了一段12秒的视频,记录了雾霾在20分钟降临北京的过程。这段视频由在中国工作的英国人查斯·波普(Chas Pope)拍摄,并在1月2号发布到网上。
报道还援引环境网站Treehugger.com数据指出,视频的拍摄时间与附近地区PM10(悬浮颗粒的直径为10微米或更小)的读数急剧增加的时间段相一致。
在文章结尾处,《纽约时报》进一步指出,虽然中国近年来已经采取措施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北京的雾霾天气成因原因是复杂的,天气模式、车辆尾气以及城市处于山脉附近的地理位置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对雾霾的有效治理。
聚焦生活在雾霾中的人们
在12月下旬的雾霾红色预警中,一张中国学生雾霾天在操场上考试的照片曾多次被卫报、时代周刊等国外媒体引用。这是一张发布在《人民日报》官方Twitter上的照片,描述的是河南林州因雾霾停课、而一所中学强制要求学生在操场参加考试的场景。
时代周刊在一篇针对该图的报道中将其称为“空气末日(Airpocalypse)”,并在文末指出这所中学的校长因其不适当做法已被停职。
2016年12月21日,《卫报》在一篇题为《“空气末日”笼罩5亿人,“雾霾难民”逃离都市(Smog refugees flee Chinese cities as ‘airpocalypse’ blights half a billion)》的报道中,将暴露在雾霾中的人们称作“雾霾难民(Smog Refugees)”。
《卫报》采访了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绿色和平组织活动家Lauri Myllyvirta,平日里他尽量避免外出,并且使用了两个空气净化器和一个工业级防尘口罩,“这装备使我看起来很像Darth Vader(《星球大战》中的人物),但这些做法也只是使自己与空气尽量绝缘”。
2016年12月19日,路透社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家刘柏林直播北京雾霾(Artist Liu Bolin live streams Beijing smog to raise awareness)》的文章,文中介绍了艺术家刘柏林在雾霾中的行为艺术。照片中的刘柏林身穿一件橙色背心,将24个智能手机连接在背心的前后,并通过24台手机现场直播被他称作“灾难”的雾霾场景。
“作为艺术家,用直观的图像去参与雾霾的讨论是我认为应该做的尝试。”刘柏林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艺术让更多人关注到雾霾的危害。
2016年9月,《赫芬顿邮报》报道了另一位与雾霾有关的荷兰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的故事,他设计了七米高的世界最大的空气净化器,每小时可以净化30,000立方米的空气。
Dann将收集到的尘粒压缩成为戒指的戒面,以艺术的形式呈现雾霾带来的危害。
此外,路透社还发布了一系列图片报道,记录了雾霾之都里普通人的生活。
雾霾中晨练的人
NASA:可视化地图记录雾霾
2016年12月24日,NASA发布了两张特殊的中国北方地区地图,这是通过Aqua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制作而成的。
第一张显示的是中国北方地区2016年12月22日的色彩图。图中可见,烟雾的深灰色笼罩着大部分地区,而更白亮的区域也基本上是云层或浓雾。
第二张图显示了雾霾的严重程度,最深的红色区域表示受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这张地图是基于MODIS对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粒子阻挡日光到达地面的程度)的测量数据而制作的。
实际上,这不是NASA第一次拍摄环境污染情况。MODIS自1999年随卫星Terra发射以来,一直致力观测地球表面,科学家据此了解全球气候和环境如何相互作用。中国华北地区的雾霾多次被MODIS捕捉,从2001年的气溶胶污染,到2008年奥运年空气污染的改善,及之后越来越厚重的灰霾,都在太空中被看得清清楚楚。
2001年7月12日,在中国东部观察到一大批气溶胶污染(灰色带),向东延伸到渤海湾。
BuzzFeed:有关雾霾的交互式体验
早在2015年12月底,BuzzFeed曾发文《一组对比图,展示北京的雾霾和蓝天(These Insane Photos Show The Difference A Day Makes For Beijing’s Skyline)》。
在网页上,支持用户用鼠标拖动照片分割线:鼠标滑过,雾霾袭来,蓝天不复存在,熙攘的人群也少了大半。
美联社:关注雾霾治理举措
12月20日,美联社发布头条报道《雾霾让中国城市窒息:航班延误、道路关闭(Smog chokes China cities, grounding flights, closing roads)》,指出相关监管部门清除了城市中一些餐馆的木炭烤架,同时明令禁止喷漆等相关作业。
在道路交通方面,北京等城市试图通过推广电动公共汽车和共享车辆来改善空气质量。河北省政府命令煤矿、水泥厂暂时停产或减产。这一系列举措都在尽可能地降低雾霾带来的危害。
近日,华北中南部和黄淮等地的雾和霾还将持续,中央气象台4日继续发布大雾红色预警和霾橙色预警。其中中重度雾霾已经侵袭13个省市,预计这次大范围雾和霾天气将在8日前后彻底消散。
从伦敦之雾、洛杉矶光化学污染到中国雾霾,空气污染问题不仅事关重霾区,更关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我们穿越雾霾走过2016,愿2017,能够让切实的行动代替被支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