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不全是只有错--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感

前段时间太忙了,看的书少了,只看了一本商业书籍,还有一本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看这本书原本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本书一直堪称经典美国小说,据说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又是比尔盖茨声称的自己最爱读的小说,所以一直想一窥全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看的小说很少了(东野圭吾的除外),每天跟数字数据设计打交道,要么就是商业管理书籍,偶尔想看看文学书籍换换脑子。本打算用一个周末看完的,但是断断续续居然看了一个星期。

看完这本书,第一个反应是:这本书简直是个流水账,絮絮叨叨地写了主人公从学校出走后的两天两夜的生活遭遇,剧情完全不跌宕。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为什么会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呢?后来我意识到了,因为这本书是写给青春期的躁动少年看的,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确实能引起不少青少年的共鸣。

但是这本书不只引起青少年,也引起了我这个伪老鲜肉的许多思考。零零散散地,将自己的一些记录和联想写了下来。

成熟男子的标志###

这本书最出名的一句话,想必就是那句:“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可以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去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可以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假模假式###

全书运用的最多的,莫不就是这个词儿了。在主人公的眼里,这个世界是有问题的,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无不是假模假式的,人们客气说话是假的,电影是假的,舞台剧是假的。而他,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不应该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所以他易怒,不安,敏感,想突然开车到一个荒野去,然后不和人联系;所以他看任何事情、几乎任何人都不顺眼。他们太他妈的假了!

为什么是稻田里的守望者###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叫这个名字呢?要知道全书主要描写的可是大苹果纽约啊,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即便是在那个年代也是如此),和稻田有什么关系?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了,稻田里的守望者,是主人公的一个憧憬:他希望能生活在一片稻田里,那里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全是一帮小孩儿。小孩儿们在稻田里追打嬉闹,田野的一侧是一个悬崖。而他就负责站在悬崖边,盯着这帮小孩儿,如果有人向这边跑过来,他就把他们赶回去。

主人公心地很善良###

应该说,当我看到主人公对生活的憧憬的时候,我蛮感动的。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才看这个世界不顺眼。也因为他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他的心中有一片净土,这片净土就是那片稻田,稻田里的人都是小孩儿,他们是天真无邪的代名词。而他愿意守护这些小孩儿,就像他守护真诚一样。

这世界不完美,但不全是错###

这本书难怪可以影响几代美国人,并且被誉为经典。主流的观点,无不是颂扬主人公对成人世界的虚伪的排斥,大家觉得这样的逆反心理是在追求真实与美。我倒觉得,这个世界虚伪,这种说法是没有错。但是,这世界也不到处是糟粕。世界有缺陷,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让世界变得好一些,哪怕只是做好自己,不给世界添乱,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主人公的问题在于,从来不曾反思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而是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这个社会的错;所有的责任,都是社会的责任。正如他妹妹说的,主人公不喜欢任何事。他虽然自己极力否认,但我觉得他妹妹说的是事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这个世界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发展到很极端,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是在小说还是现实,多想想自己可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总比一棍子打死,最后只是无病呻吟地抱怨也好。

尚有值得留恋的事情###

是的,就是他的妹妹。主人公在与妹妹的交谈、争执中,意识到了,哪怕这世界多糟糕,至少他的妹妹是美好的。我相信,作者用这样的结尾,其实是想说明,这个世界不全是糟粕。妹妹,就是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要保护的那个小孩儿。所以,主人公最后没有走,而是留下来陪伴了妹妹。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世界不全是只有错--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