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北京潮白河一家酒店以450人次完成了“最多人在床上吃早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打破了2014年11月在上海创造的 388 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4年11月8日,600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在浙江杭州白马湖冒雨参与挑战吉尼斯“史上最大排舞”纪录活动。杭州市共有18个分会场,超过3万群众参与挑战活动,最终以25703人的成绩成功创造新的吉尼斯纪录。
2013年9月19日中秋节,四川都江堰,2380位“麻友”齐聚一堂同时打麻将,刷新了史上同时打麻将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4年9月13日,江西宜春市温汤镇玉盘广场、温泉大道上摆满了1万多个洗脚盆。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1万多人同时在这里用晒温泉洗脚。活动中共有10289人同时洗脚,其中给父母洗脚的有3000对,创造了“最多人洗脚”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5年1月16日,昆明一家商业广场上,841人同吹灭蜡烛,刷新了“最多人一起吹灭蜡烛”吉尼斯纪录。
2012年5月20日,在郑州市河南工业大学操场上,人们用23171条裤子拼成的6381.61平方米“鼎”形状的图案成为创造了“由裤子拼成的最大图案”这一吉尼斯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精神实质本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而一些中国人却热衷于创造“高大全”的“奇迹”:四川什邡造出了重达5吨的水豆腐;辽宁2000多人合奏古筝;云南临沧千人甩发舞……还有最大的饺子、最大的月饼、最高的宾馆等等,这些“世界之最”,往往成为数字的堆砌,规模的膨胀,无法给人惊喜,更谈不上激发人的创造激情。
吉尼斯号称“普通人的奥运会”。但近年来,中国的吉尼斯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挑战的迹象。从吹皮蛋,到万人吃火锅、万名小学生街头齐刷牙、世界最大的靴子、万人街头洗脚,再到如今的“最大份炒饭”, 这些看似要创造奇迹的“壮举”,归根结底只是一些人对兴趣的追求或名利的追逐。
中国人对吉尼斯的了解只有短短一二十年历史,但从普通民众到商业机构乃至政府机关,对吉尼斯证书的热衷与渴求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吉尼斯纪录在国外是一种娱乐性消遣,但是,现在不少中国人将此当成了玩数字的游戏,其高涨的热情,超过了脚踏实地的拼搏。
在中国,所谓的“世界纪录”已变为一种营销新模式。
2013年,中国获得吉尼斯官方认可的纪录挑战数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上纪录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些纪录的创造者包括阿里巴巴、小米等知名企业。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中华区总裁罗文表示,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希望借助吉尼斯的全球影响力打开中国市场,更好地宣传其品牌、产品和技术。
整个2014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之风席卷中国。7月3日,腾讯QQ同时在线达到峰值,获得“单一即时通信平台上最多人同时在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9月9日,金立ELIFE S5.1成功拿下“最薄智能手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这些仅仅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纪录”的一小部分。
看重“世界第一”是“弱国心态”
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在引起世界的关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国民心态。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针对中国一些地方对“世界第一”的过分强调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种“弱国心态”的表现,指出中国需要“大国强民”的健康心理。这一评论显示国际舆论不仅关注“中国的崛起”,而且正在关注将以何种方式崛起。
热衷于拼数量,拼规模,搞人海战术,搞运动模式,体现了中国人潜意识中的贪大求全、好大喜功的文化心理,是国民性中的负面部分。其实,在宏大场面之外,这些纪录缺乏个性与创造性,也缺乏生命的激情与惊喜。而且,热衷于数量与规模,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内涵”与“质量”的不足,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自卑心理与创新力的匮乏。
近几年中国各地申报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很大一部分可以归为“人海战术”与“钱海战术”两类。前者诸如上千人同时“冰桶挑战”,上万人同时洗脚、打麻将等,后者则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沙发、最大的皮鞋、最大的火锅甚至最大的包子。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靠“人海战术”与“钱海战术”打破世界纪录并非难事。但如此“刷数据”式的纪录背后,究竟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创新意识,还是迎合了某些企业“抓眼球”的炒作心理以及个别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由此造成社会财富与公共资源的浪费,究竟应当由谁埋单?
有内涵的“世界第一”才有价值
不管是某些企业“抓眼球”的炒作心理,还是出于个别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让吉尼斯世界纪录“变了味”,不仅贻笑大方,更祸国殃民。因此,那些“变味”的或是毫无意义的纪录不破也罢。这种没有科技含量的求多、求大、求奇、求怪的行为,除了冒着一身傻气,看不出任何一点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从外国几个吉尼斯纪录中得到启示:美国诞生了只有61厘米高、122厘米长的“世界最小公路汽车”,日本用10万4840个废易拉罐码出世界最大艺术品,一些国家正在攻关制造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机床、世界上最节能的汽车、编写世界上最准确的电子辞典……对照这些,那些热衷于数千人同时打麻将、上万人同时洗脚的“壮举”,未免显得可笑。
有专家学者和网民表示,有内涵的“世界之最”才有价值和意义,用砸钱、堆人、拼场面等粗放方式打造出的“世界之最”除了满足虚荣心,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更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当下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虽然吉尼斯的尺度是世界之最,但并非任何“之最”都有意义。吉尼斯纪录应该是人类生命成就之最,测量出人类无限的潜能和极限的成就。
有专家学者和网民表示,有内涵的“世界之最”才有价值和意义,用砸钱、堆人、拼场面等粗放方式打造出的“世界之最”除了满足虚荣心,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更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当下社会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虽然吉尼斯的尺度是世界之最,但并非任何“之最”都有意义。吉尼斯纪录应该是人类生命成就之最,测量出人类无限的潜能和极限的成就。
老百姓关心的才是“世界第一”
从营销上讲,第一可以彰显地位,提高档次,吸引眼球,制造噱头,便于宣传。至于这个第一本身的内在价值倒是其次,像世界第一餐桌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恐怕还值得商榷。而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上,部分决策者也只擅长做表面文章,热衷搞形象工程,就是期望能在“功劳簿”上留下名字,赚取些政治资本。而听名字就响亮的“世界第一”,比起什么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自然被决策者当成博弈中最有分量的砝码。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有实力建更多的世界第一也无妨,只是不妨争相建设“世界最宜居城市”,“世界第一大学”。在老百姓心中,“最高电视塔”不如“最令患者放心医院”;“收费最合理学校”也比“最大摩天轮”重要;宁可要“世界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没人关心“世界最长拱桥”建在哪里……
不必讳言,现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繁荣。当下社会,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哗众取宠、浮躁功利的病态文化。
来源:参考消息
编辑:王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