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email protected]】
《东京女子图鉴》火了之后,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个创意将会衍生出各种本土化版本。
一年之后国内网剧版的《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就来了。
这件事不容易。东京不是我们的城市,而北京是。拍摄观众最为熟悉的现实是高难度任务。
从卖相来说,目前这部《北京女子图鉴》,最赶客的可能是戚薇的脸。
如此塑胶感满满却疲态尽显的脸,没错,也是当下的时代写照了,但建议到剧集中段以后再出现吧。
在开头的小城少女跃跃欲试闯北京的戏份里,女主角僵到这般境地,也太奇怪了。
原作里水川麻美是偏成熟的长相,她可以用演技和神态来诠释不同年龄的不同。
刚到东京还是很活泼的小姑娘
阅尽千帆之后有平静的疲惫,但还是放不下心中欲望。
当演员啊,还是不要轻易为了追求完美的五官而大动刀子,自然的调动表情比什么都重要。
——————————————
北漂和年轻人在大城市的奋斗,其实是很好做的。《奋斗》和《北京爱情故事》,都蛮有槽点的但还是走红了。
北漂故事标配:奔向北上广的理由是不能接受家乡生活模式
听着长辈们教育自己安守本分,进入体制端个2000多的“铁饭碗”就好
被催促着参加相亲局,这位所谓“年轻有为”的相亲对象抖腿又吸烟。
北漂剧标配:不好找工作,干脆别提月薪了
跟老同学合租结果被性骚扰,连夜搬出来哭着蹲路边啃玉米。
女主在极度倒霉被室友性骚扰后还是回头问,说好的介绍工作还行不行。因为找工作真的太难了。
可是越往下看,就仿佛纸包里的火终于烧了出来,《北京女子图鉴》的故事内核还是让人无法接受。
女主角的第一个工作,是性骚扰过她的男室友给介绍的。(这个算穷途末路没办法好了)
第二份工作,是喜欢带女孩去饭局的有妇之夫介绍的。
第三份工作终于是自己应聘的了。然而应聘后,女老板居然把自己的大房子“便宜租给”自己刚招来的员工。
你们看下这房子有多舒服,沙发能放客厅中间的。
每个在北京的人都有一本租房血泪史,这个女主这么容易就住了个舒服大房子。比这个更夸张的可能就是《小时代》里随随便便在上海有别墅住吧。
更离奇的是,女老板说,屋里的名牌墨镜包包随便她用。
编剧对老板有什么误会???
女主角的第二份工作里面就有很不现实的情节,一个部门,只有刘畅扮演的经理是正经做事的,其他人一点忙都帮不上。
一个用了竞品slogan
这都是什么低级错误,真有这种员工直接开除算了……(严重怀疑是编剧不会写上司怎么给下属挑错)
第二天中午就要给提交方案了,除了女主其他人都因为人事斗争而拒绝加班,能干的经理决定自己撸袖子出一个方案。
这种做事方式,公司还运转得下去吗?
这时候就要拉隔壁《漂亮姐姐》出来了,职场明明是副线,但是所有跟业务相关的台词全部都是专业干货。
更不现实的情况出现在女主进入吴越扮演的女老板开的“互联网公司”之后。
打美容针后谎称自己高烧请假,导致跟丢了大客户。
女老板震怒让她把客户找回来。
女主的选择是打电话求前老板支招.....喂喂喂,前老板这么闲随时给你递锦囊开挂吗?(而且这个前老板还曾经想潜规则她未遂。)
接下来就是拼演技的时候,她一个电话就能约到了那个客户一起吃饭。(emmmm,反正所有老板都没事做等着她就对了。)
饭桌上呢,给自己猛灌酒道歉
客户就被感动了
之后通过说谎、流泪、扮可怜把客户给搞定了。
最不可思议的操作是:借着酒劲告诉客户,今天自己把竞争对手给客户的快递给截下来了!!
还问客户,我是不是很聪明......
明明是个商务车祸现场,谁知这个客户不仅选择推掉别人跟女主角合作,后面还和她谈起了恋爱。
女主在自己的LV包里呕吐,这个客户便免费送了她一个新包,香奈儿哦。
编剧就这样让女主角跟有钱的客户谈恋爱了。
跟客户谈恋爱之后,她立刻收到了卡地亚手表。
注意:此时女主月薪7000,已经收了男友一个香奈儿一个卡地亚。
有了大客户男友,升职都快了呢
为了陪男朋友,她居然给甲方爸爸甩脸子,说走就走。
气的客户爸爸直拍桌子
导致公司被拉黑(这种员工不开除留着干嘛???)
她高声喊出口号:“我爱的是他的人,又不是他的钱。”
但是在闺蜜的怂恿下,还是向男友开始撒娇扮可怜……(说好的真爱呢?)
拐弯抹角讨起了买房的便宜
最后被男友给完美闪避开了。
日版的女主也是很虚荣地在大都会里挣扎,但是日版女主可从来没掩饰过自己对虚荣的热爱。
中国版女主呢?
不仅觉得自己跟捞女们不一样,大谈靠自己:“我不如挣钱买一双(水晶鞋)”
还给晚辈写长信,说我一路上来不容易等等。(她的上位路径:男室友介绍工作、饭局男子介绍工作、老板租给她便宜大房子、跟客户谈恋爱。)
这就很双标了对吧?
最近本号吉祥物高晓松价值观金句送给你。
“精分”和价值观不断变化的情况也出现在配角身上。
一号北京男友张超(刘畅),一开始看还是挺厉害的有为青年,说在北京好好工作没错的。
没想到下一集就变成了抠门,安于现状,想回西安发展的经济适用男,说一定要回西安结婚之类的,奋斗精神不见了。
张檬扮演的捞女角色张佳佳,前面还说着“有女人因为一张床,可以奋斗出一套房。”
结果转眼又说出“别占着茅坑不拉屎,得赶紧让自己优秀起来的”强行励志的台词
这些配角到底代表的是哪一派啊???
——————————————————
其实看海报就知道翻拍版的故事逻辑出问题了:戚薇身边围绕着一群男人。
系列海报里也是,戚薇身后站着不同的男人。
而原作《东京女子图鉴》不仅仅是女主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不同女子们的群像。
女性们的自白反复出现,每种立场、每种价值观都有。
原作是以女主角的人生带出当代大都市里各种各样的女性们,翻拍版是“大女主配一群男后宫”的结构。于是乎,被诟病已久的“玛丽苏大女主”模式再一次出现,严重影响了翻拍版《女子图鉴》的格局。
《北京女子图鉴》对于我来说,最不可忍受的在于它展示出的人群特别单一。
并不是违背妈妈的话到了北京就等于天地开阔了。
恰恰相反,都拍了北京,为什么没有拍出北京的多样性?
看看这些女主身边的女性角色↓
张檬扮演的小出租屋捞女。
第二个室友是整容、买佛牌招桃花,跟老板潜规则,只想25岁之前找到好老公。
还有仗着客户关系就在公司占着位置什么都不做的部门女经理
吴越扮演的成功女性,干练沉着有品味,观众以为终于出现一个独立事业女性了。
当吴越出场的时候,我以为她对应的是原作里独立女性的这位姐姐吧。
谁知道是这种剧情。
女主跟女老板说:“好羡慕顾总你,有这么多好东西,还有四套房,您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这个问题就很让人尴尬啊,有哪个部下会这么冒失地问上级这种问题啦!!
结果这位顾总哈哈一笑,说自己是靠离婚拿赔偿金走上成功之路,拿下四套房的。
我:???????
是,这大城市里人人都权选择生活方式。
去年对于《东京女子图鉴》,我就不太满意女主角一路坦荡的职业生涯,看不出她的付出,她就顺利跳槽去了Gucci,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好像去大公司很容易。翻拍版《北京女子图鉴》的职场戏份就更粗糙了。
当然对于《东京女子图鉴》原作来说,职场戏不够细致可以原谅,这并非《东京女子图鉴》的主题,它的成功在于细密地描摹消费主义、虚荣以及欲望。
女主角想成为受人羡慕的人。
一直在别人的标准里挣扎
与此同时,《东京女子图鉴》一直在让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碰撞。
当第一集还是女学生的女主角说出“可爱即正义”之后
镜头一转就到了拥有“可爱”外貌的脱衣舞女,她说自己是拍过各种写真,衣服越穿越少,但还是想当女演员。
这对比并没有下结论,却让人看清世界之复杂。
在偶像女团的过场画面里,年轻女孩刚说自己要跟粉丝们勇气。
路人的吐槽就来了。
这段关于女人没必要生孩子的言论,在微博上传播甚广。
但女主角一度还是想生孩子,觉得主张不育的女性听起来有点嘴硬和不服输。
整个《东京女子图鉴》里,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第一个公司里能干的女同事。
她漂亮却不怎么打扮,剧中点评是:“真正从事高级时尚工作的女孩子,反而都很朴素。”
她认为女性一定要好好做人好好工作,拙劣地模仿别人是低级的。
她工作能力超强,做人也张扬,讨厌水准低的联谊狂人女孩。
可是,她是第三者,她吐槽过的女孩告发了她,导致她离开了工作岗位。
人生跌入低谷,这样一个女人,被迫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也是带着骄傲的表情,昂首挺胸走的。
这个小桥段,是现代都市之复杂性的体现,你无法用任何简单粗暴的逻辑来套那个女性形象。
《东京女子图鉴》女主角本身是迷茫的,但她一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白富美、有“捞女”。
还有这样大方喊出男女平等口号、教育后辈的职业女性。
《东京女子图鉴》对消费主义的展示可谓透彻,但女主角也一再咀嚼和品尝着沉溺其中的苦涩。
虚荣有理、物欲美好,但只看到这些,用可爱来换资源,会尝到苦头;道理都是容易懂的,不过还是想当个被人羡慕的人啊。——这种讨论空间造就了《东京女子图鉴》的网红效应。
《东京女子图鉴》展现的东京女子生态极为复杂,但讨论权在观众手里。毕竟生活也是观众自己的。
而翻拍版《北京女子图鉴》所展现的北京,也太小了。
只有女人想买的包,没有包后面的世界。
写一个想让男友出钱买房的女主不算狭隘,写一个靠结婚发家的女人也不算狭隘,问题是《北京女子图鉴》已经播了10集了,明明可以做不同处理的舍友、女同事、女老板,都被写成了“靠男人”,看不出女性有什么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关于女性人生选择,暂时也看不出有意义的深入讨论。
这对北京的误会,可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