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职业发展需要的几个度

      个人认为抽象的人从内在与外在来看,可以划分几个度。内在是我们身体的温度,这是人人都必须具备的,但是外在的度因人而异,比如说风度,是长期修炼的结果。好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也要有度,顶尖的职业发展好比在金字塔,我们要从塔底到塔尖,不仅仅是发挥我们的钉子精神,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规划。

      一是从广度里寻找角度。这个世界的物质很丰富,新奇、变化的事物也很多,正如毛主席所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自己不动就走了八万里,而且地球离开了自己照样转的一样好。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我们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生就那么长,每天精力也就那么多,而且实验证明了永动机是不存在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需要安身立命,而工作是最好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千世界中给自己找个位置,找个定位。就是所谓的寻找角度。。

      刚才说人生短暂,这个是相对的来看,对我们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它又是长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个规划,所以,我们要在自己漫长的职业发展中找到位置,并且找准定位。也是一个大的方向,找到位置是我们想要做的行业,找准定位是说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想做那个方面,因为一个行业里面也有很多环节。如果不能够找准定位,见异思迁,经常变换不同类型的工作,很容易浪费了时光,一事无成。不过行业也很重要,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你的收入。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行业的选择上一定要靠谱,最好是结合一下自己的兴趣。对待工作不能够三心二意,古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前半句是说做事情要想精,要勤奋,不能嘻嘻哈哈,后半句说做事情三思后行,善始善终。这句话的逻辑前提是有了自己的角度,即找到自己的位置才可以朝着一个方向持续不断的努力。那问题又来了,如何才找到自己的位置?结合自己的兴趣,我们可以从过去找信心,从现在找发展,从将来找趋势。举个例子,过去如果学习很优秀,就可以从事教育相关的职业,俞敏洪的新东方就从事的教育产业。从现在找发展,深入同龄人他们在做什么,最主要的是看到他的优势、条件自己有没有具备,做一个简单的优势劣势分析。从将来找趋势,需要准确的判断眼光,不能说全部看准,也要预知,比如现在的互联网+产业,以及机器换人这些产业。

       二是从角度里发掘深度。古人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形象比喻了做事情浮于表面的人,做事情不能够深入下去。人们也常说:“要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反映的做事的心态,要有定力,能不能有个好的心态,能不能坚定信念,决定了发掘职业的深度。急于求成会欲速则不达,老牛拉破车就会落伍。既不快,也不慢,找准自己的节奏,每天没有感觉浪费这一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怎么才能知道有没有深度?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来发掘:横向延伸和纵向延伸。横向延伸就是和同一战线的人比较看看他们的情况。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是我们周围的同事、同行业的人。目的就是树立标杆,找到差距。他们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多少年?擅长的领域是哪些方面?现在什么情况?他为什么又转行了?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说横向延伸是观察别人,那么纵向延伸就是观察自己。观察自己与标杆的差距方面,差距有多大,如何找到对策尽快弥补。差距包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细分,软硬条件那个的占比所起的作用更大。就如常见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树立标杆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分析问题,要有正确的归因,管理学里面有专门介绍归因的理论。有段时间看曾国藩家训,说曾国藩小时候不仅天资愚笨,而且在30岁之前基本是个平庸的人,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点和毛病。在他到北京做官之后,到处去喝酒、聊天、听戏、下棋,用于读书的时间特别少,读书也往往坐不住。但后来为什么就成为晚清名臣、一代大儒了呢?其中起决定的是自我教育。曾国藩在北京见到了很多大儒、大学者,他很受触动,拜师学习,决定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从这个例子里面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在同类人里面找标杆,反思学习的重要性,反思是跨越人生的第一步。二是环境的重要性,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性格,培养了自己的能力。职业何尝不是呢?      

      三是从深度里植入力度。力度这个词从表面来理解就是力量的强度。一万小时定律的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不过我认为天才还是智商比较高的,人的智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力度应该包括三个要素:精力、努力、能力。精力是有激情,满怀激情、专注投入,能够找到其中的乐趣。能力,包括知识、经验和方法三个层次,知识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总结;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方法要自己去探索、提炼;努力,对应的是想法设法,不折不挠,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现实中有个朋友问我读过《羊皮卷》没有,我说读过一篇,简短的《羊皮卷》就十篇。他说自己会背,我就问他为什么背这个?他说在准备一个激烈地区的公考的时候,每天早上6点到7点在空旷的地方背这本书,是这本书帮助树立信心,克服一个个困难。因为基础差,坚持不懈,结果不太可能的事情反而变成了可能,这就是力度的力量,看来有时候人还是需要有点狠劲。在职业中,当有了角度、发掘了深度后,就要有力度,没有力度的保障一切如纸上谈兵、雾里看花。

        洋洋洒洒打了这些字,是自己所思、所学、所感,不一定正确,但是希望有点启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愿在职业的道路上能有柳暗花明的那种豁然开朗。突然想起一句话:“上学遇见个好老师,工作遇见个好领导,生活遇见个好伴侣”。人生得其一足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职业发展需要的几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