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当属《罗马》。
影片在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收获了10项提名,并最终拿下了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三项大奖。
而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影片就已斩获了主竞赛单元的「金狮奖」。
它还被《时代》杂志评选为——
2018年最佳电影。
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凭什么能横扫各大电影节,成为年度最佳?
《罗马》
这部电影是墨西哥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第八部长片。
在为好莱坞拍摄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地心引力》等特效商业片之后,他六年磨一剑,选择回归故乡拍摄了这部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的作品。
不仅自编自导,同时还担纲了影片的摄影师。
片名中的“罗马”,指的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罗马区,也是导演阿方索·卡隆儿时居住的地方。
但这样一部私人回忆录式的电影,导演并没有以自己为视角,而是透过一位陪伴自己的家庭多年的女仆的视角,继而勾陈出一段「墨西哥童年往事」。
女主角保姆克里奥的原型,其实就是导演卡隆儿时的家庭保姆莉波妈妈,而索菲亚一家便是卡隆的家。
卡隆与莉波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70年代,此时的的墨西哥正处于社会的剧烈动荡时期。
游行,革命,人民矛盾不断升级。
但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激荡,都似乎与生活在这里的索菲亚一家人无关。
索菲亚的丈夫安东尼奥,是当地的一名医生,夫妻俩育有四个还在念书的孩子。
由于丈夫常年工作在外,索菲亚自己也无暇照顾整个家庭,只得将家中的孩子都交给保姆克里奥照顾。
保姆克里奥,是一位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墨西哥本地女孩。
她兢兢业业得服务着索菲亚一家人,每天都是不知疲倦地默默工作,并对索菲亚家的四个孩子视如己出。
原本生活一切看似恬淡美好,可接连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
丈夫安东尼奥有了外遇,正在打算离开这个家庭。
甚至连离婚之后连孩子的抚养费用,都不愿意支付。
而克里奥,也邂逅了一位恋人弗莱明。
可就在发现自己怀孕之后,却被男友抛弃,又意外遭遇死胎的痛楚。
两个同时遭逢巨大变故的女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起落之后,催生出了家人般的羁绊与情感。
影片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它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大喜大悲的情感起伏。
整部电影,如同一篇细腻隽永的散文诗一样。
润物细无声般得用一个中产家庭的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拼接成了一副七十年代的墨西哥社会长卷。
《罗马》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堪称大师级的手笔。
画面开始于固定长镜头的地板上,一道水流卷着泡沫掠过。
背景中,传出有人在接水的声音。
这时,水面反照出天空上飞驰而过的飞机。
随着镜头的推远,我们知道这是女佣克里奥正在清扫车库,这是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这个舒缓到甚至有些漫长的长镜头,为观众极尽详细地展现了女佣克里奥的日常,一刻不得闲的周旋于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
既带出了影片缓慢的氛围,同时又交代了女主角克里奥作为佣人的平凡琐碎生活。
另一方面,从开场的俯视视角,到镜头跟随克里奥穿梭于厅堂之间的推拉平移。
这些看似简单的镜头运动,其实像极了一名孩童在观察家中保姆劳动时的视角,也就是作为回忆者本人的导演自己。
所以尽管故事的主角并非导演本人,但他的个人记忆和情感却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
在影片中,导演卡隆几乎刻意规避掉了所有外化的电影叙事技巧。
近乎回忆式的黑白光影,悠缓的的平移长镜头,大量的全景和中景机位,甚至通篇连配乐都被没有,只采用环境音。
但在极为克制的视听语言之下,整部电影却自始至终充满着涓涓细流式的细腻情感。
电影的核心人物,是保姆克里奥。
虽然这个角色的台词不多,但观众还是可以透过她在索菲亚家中的工作过状态,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淳朴善良,对孩子视若己出的女人。
而孩子们对她,同样也十分依恋。
但克里奥又不属于这个家庭——
她和女主人索菲亚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是尊卑分明的。
丈夫安东尼奥难得回家一次,索菲亚一家晚上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
可索菲亚却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融入其中,随时被家里的女主人给使唤着,甚至是呵斥。
横亘在雇主与仆人之间的阶级隔阂,造成了克里奥这样的底层人群的“失语”。
所以她在影片的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着沉默。
但导演却透过一点一滴的日常中,带着观众逐渐认识平凡的克莱奥,试图走入她的内心。
在照顾索菲亚一家生活之余,她认识了男友弗莱明,陷入了一场热恋当中。
可当克里奥将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男友之后,得到却是在电影散场后,对方的不告而别。
她和女主人莎拉坦白孕事,担心自己会被解雇,女主人则带她前往医院检查。
看似是一种照顾的恩惠,却从来没人真得关心克里奥是否真得想要这个孩子。
直到女主人索菲亚也遭遇被丈夫抛弃之后,两个身份地位不同,却有着相似境遇的女人,才开始有了真正的理解。
电影的高潮段落是索非亚带着孩子们,还有克里奥,到海边度假。并且决定向子女坦承和丈夫之间的关系。
可当她们要离开时,在海边戏水的孩子们,却被大海的浪潮卷走。
在岸边的保姆克里奥,根本不会游泳,但此时丝毫顾不上这些便急忙前去救孩子。
救上岸后的索菲亚一家人与克里奥紧紧相拥,索非亚表达着由衷的感谢,而克里奥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不想要她,我不希望她出生。
这是克里奥第一次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与索菲亚之间不再是主仆关系。
如同导演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所表达的主题一样:
虽然克里奥和女主人索菲亚之间也是没有血缘的一家人,却比什么都坚不可摧。
影片的英文片名 Roma,倒过来看便是西班牙语的 Amor,意即「爱」的意思。
这也暗示着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之外,导演更想要称赞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内敛,却细腻的温情。
相比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坚韧独立,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却是缺席的。
而仅有的几位男性配角的每次出现,也都伴随着各种令人不安的场景和强烈的陌生感。
电影中有一处神来之笔,丈夫安东尼奥停车入库的画面。
堪称——
全片最惊艳的细节展现。
男主人安东尼奥小心翼翼地挪着自己的爱车,驶进狭窄的车库通道。
可不是撞到后照镜,就是车头被刮到,而院子里的狗也冲着他大叫。
很显然,丈夫是一个不经常回家的人。
否则也不至于连自己家的车库,都开得如此费劲。
这个场景既暗示了索菲亚与丈夫之间的婚姻,早已出现问题,又呼应了影片的结尾。
当索菲亚在丈夫离开之后,她购入了一辆更合适车库大小的新车。
预示着索菲亚的成长,她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车库地上,那些永远也清扫不完的狗屎。
无疑也象征着——
索菲亚这个家庭里的一地鸡毛。
这部《罗马》是一部相当私人化的作品,它就像是导演卡隆写给自己家庭的,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
正如卡隆所说:
电影中百分之90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为此,他不遗余力得将自己对故乡的记忆还原在电影中,重建了童年时房屋和街道等场景,甚至回收了许多卡隆小时候的家具和玩具,来完成室内布景。
可以说,导演卡隆是将自己的童年记忆缩小放至在这部电影里。
借由女主角克里奥的视角,展开一场童年回忆。并从中找寻到童年时被忽视的,长大后却意识到那弥足珍贵的家人之间的羁绊与情感。
虽然看似故事朴实无华、情节平淡如水,但却涌动着丰沛动人的情感。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座“罗马” 。
这或许,正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