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产品思考下篇——功能设计

后台产品和用户端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后台更重视业务逻辑,而且后台用户更有耐心,对交互设计的要求稍微低一些。一个可用性高的后台产品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梳理业务逻辑,理清楚在什么场景下要完成什么任务,形成完整流程图。关于流程图绘制方法,可以查看《如何绘制业务流程图》一文。

第二步,依据流程图,确定产品的功能点。

第三步,搭建产品架构图。这一步需要确定页面数量、层级关系;每一个页面的功能。如果是只有一个页面的小功能,这一步可以跳过。

第四步,原型设计。确定每个页面包含哪些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哪些元素,按照用户认知顺序对页面进行布局,形成原型图。

第五步,流程走查,自己按照原型设计走一遍,或者找目标用户做可用性测试,确定有哪些操作、哪些文案是用户可能会懵逼的,进行修改,或者加说明文字、使用帮助。

案例分析

接下来,用活动上线的小功能的设计过程详细讲解一下。

      第一步:理清业务逻辑

理清业务逻辑主要通过和相关使用者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流程。

活动上线由活动运营同学负责,上线时需要输入活动名称、配置上线素材(图片、文案、链接),选择上线渠道(安卓/IOS/全渠道)、城市,选择是否需要分享(需要分享的话,需要配置分享的icon、文案)、设置上下线时间。

梳理之后,我们得出如下流程图:

后台产品思考下篇——功能设计_第1张图片

      第二步:确定页面和功能点

就活动上线这个功能而言,一个页面就足够了。页面数量的决定需要视情况而定,很多用户端的产品会把流程拆分,尽量减少庞大表单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但是对B端和后台产品而言,用户对这个功能比较了解,而且会多次重复使用,庞大表单带来的心理压力比较小,而且用一个页面可以省去跳转页面的麻烦。

根据上一步的流程,每个步骤都是一个功能点,这个页面的功能也就随之确定下来了。

      第三步:设计产品原型

1.确定整体的布局和交互;

(1)首先是每个功能的摆放顺序,符合用户的认知和操作习惯。在这里,功能的顺序按照他们一贯操作的流程来就好;

(2)表单样式布局已经有很多很成熟的设计,可以参考别的系统的设计,不要重复发明轮子,而且你的创意可能并不符合用户的常规认知,增加了学习成本。我个人会从花瓣网上查找大量的表单设计素材,研究他们的布局和交互,然后进行自己的布局设计。

下图是我参考的一个表单设计规范,摘自花瓣网,侵删。

后台产品思考下篇——功能设计_第2张图片

(3)交互要做到操作前有提示,操作中有响应,操作后可撤销。

对于表单设计而言,也就是操作前,可能会出错的地方要加上操作说明(有文字提示和悬浮窗两种形式);

操作中的响应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及时发现问题,引导用户进行修改,或者告诉用户操作已经成功。常规做法是可以在输入框中加入即时校验,让用户出错时可以立刻发现;点击提交按钮时,操作成功的提示、出错的提示(出错后千万不要清空表单!这种设计会把用户逼疯!!!(>﹏<));

操作后的撤销主要是提交之后可以手动下线或者再次修改。

另外,这个页面的交互设计要符合整个后台系统的设计规范。

2.确定每个功能模块包括哪些元素;

表单的基本元素是标签和输入框,以及提示文字。需要注意的是文案必须要符合用户认知,提示文字需要让用户理解。

将页面里的每个功能看作一个小的功能模块,确定每个模块元素的重要层级,比如说活动列表里最重要的是活动名称,渠道信息比城市更重要等等。接下来,将元素按照布局摆放好,利用展示顺序、字体颜色来突出或弱化某些信息,最终完成原型设计。

因为初创公司的运营后台没有专门的UI设计师,所以PM需要交付高保真的页面设计图。如果项目组里有专门的UI,线框图就已经够用了。下图是这个页面最终完成的效果。

后台产品思考下篇——功能设计_第3张图片

      第四步:设计check

设计完成之后,很多产品经理会直接将设计稿直接交给UI,这是后台产品不好用的一个大来源。我们后台产品有着离用户近的天然优势,应该先将设计图给使用者,让他们试用。

建议可以用磨刀做好demo,然后用可用性试验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简单地说,就是向用户描述这个任务,然后不要说话,默默记录他们的使用情况,包括在每一项停留的时间,面部表情等等。对于用户明显停留很久的地方要在测试结束之后进行询问,了解他们不会使用的原因,并及时整理到产品设计笔记里。这不仅是方便这一次的修改,也是为以后的设计作个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台产品思考下篇——功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