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

我发现如何拟稿,都找不到工作思路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前辈的作品。

从长安山人的博客中,我重新拜读了《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这一本2008年才出的书。

我2012年去实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把学校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好像书上的理论,是死句。出国读教育学亦遇此病故无得学位深感遗憾。以为在学院里书也多读了几本,可为何应对具体情境变化,看到新的任务方面,思路上却是无力的。明明看到校方的运作模式(这在中国见不到),却只是见了个外象,个中道理无论如何思辨却无法论清。由此也领悟到教育,是内在观念的成长。最近看了一篇县教研室的文章深感此味。教研很多时候是隐性的活动,难以量化,而文教又有很多是经验化的零散的研究难以规整为系统的理论。余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亦然(各人思路论起来都有理,可是实际工作时其实都还有再调整。理论会因时,地,人,事的变动而操作部分)。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也翻阅了一些教育学的学刊。我可以看到学界正在改革。改革?如何正视传统,在改革之潮中探寻一条适宜的路径成了很多教育界人士关注的命题。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的教育学理论有“某某云”而刚好此人所云贴近了某种教情或指出了某种现象。笔者本人也无法免俗(谁让我思路不够高妙只好借鉴前辈或同行的做法加以调整了)。然某某云之下的难点却在设计环节了。设计环节怎么做?学者有学者的思路,一线人员有一线人员的视角。但我认为思路清楚之后,关键是在情境中自然的做到。其实儿童是很敏感的。你怎么做,儿童自然就会感觉到的。无论是什么理论,做出来要自然才好。目前这是我的一点反思,一点思考,总觉地不是很成熟,还有待研究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