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淘到一部新片
叫[神奇队长]
刚看到这个片名
孤陋寡闻的小编
以为DC和漫威
这两个死对头握手言和
难不成搞出了个
神奇女侠和美国队长雌雄同体?
毕竟两人罩杯相当:
后来一查,我还是太年轻了,
人家DC旗下就有一个
超级英雄叫神奇队长
也就是沙赞(Shazam):
但我们今天说的[神奇队长]
跟上面三个漫画人物都没关系
它是马特·罗斯
编剧并导演的一部新片
马特·罗斯还凭借此片
获得了今年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导演
神马?你没听说过这人?
放心,小编也没听说过
不过人家之前可是出演过美剧[硅谷]
虽然出演排名靠后了点……
他在剧里的画风是这样的:
不过,[神奇队长]
最大的卡司噱头并不在他
而是第一主演维果·莫腾森:
胡子太大,可能认不出
换一张你就知道了:
是的,[指环王]三部曲里的
人族领袖阿拉贡
正是由维果·莫腾森饰演
▼
那么 问题 来了
[神奇队长]作为
一部家庭题材的电影
何以吸引
“人族领袖”阿拉贡出演?
因为故事里的这个家庭,可一点也不普通。
维果·莫腾森饰演的父亲,带领六个孩子住在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时不时围捕打猎、茹毛饮血,过着没有wifi的生活。
维果就像一个嬉皮士版梭罗,一边带领着自己孩子对抗整个教育体系,一边幕天席地构建并向往着心目中的“瓦尔登湖”。
当然,他给孩子安排的读书任务,也是相当地“高大上”:
一言不合就探讨什么“量子纠缠”:
动不动就搬出毛爷爷镇场:
每天的训练任务更是相当凶悍,草地俯卧撑、攀岩,都不在话下:
高强度的学习训练之外,也少不了一家人共同参与演奏的欢乐音乐: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素质教育”?只是这位父亲走得更为极端,他可绝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供人挑选的中产阶级精致工艺品,他要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品。
孩子们游走在“诗人”与“战士”之间,似乎颇为理想化。父亲一手构建了这个乌托邦,他们在其中自得其乐。
但理想终究有落地的一天,不幸发生了:孩子们的妈妈因抑郁症自杀去世。
孩子们崩溃大哭,可老丈人厌恶女婿极端的教育方式,禁止他参加葬礼去搞什么火葬。
父亲只好作罢,却拗不过孩子们对妈妈的思念,他们下达了新的任务指令:拯救妈妈!
于是,父亲和六个孩子一起,开着辆破旧大巴“七剑下天山”了。
▼
影片的理想主义气质,让小编想起了同样是有关教育题材的[死亡诗社]。
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下,闯入了一个教大家读诗的文学老师,他与周遭环境同样是那么格格不入。
当一位热爱表演却被父母禁锢的学生以死明志后,学校欲将责任全推到文学老师身上,开除而后快。
这时经典的一幕出现:学生站在课桌上,诵读着老师曾教给他们的诗篇,昭示着信念永存。
现在回头来看,[死亡诗社]的剧情确实有小题大做之嫌。因为读个诗即便在今天的中国也绝对算不上啥“大逆不道”,更不至于献出生命、上桌示威。
但我们今天讲的[神奇队长]和[死亡诗社]却有某种程度的暗合:都是对现存僵化的教育体制开炮。
▼
[神奇队长]里的父亲,教育方式是很“别致”,甚至可以说简单直接,却不粗暴。
当孩子问出羞羞的问题:
父亲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边开车边解释:
中国的父母可以好好学学,孩子的性启蒙又何必避讳呢?
他说起妻子去世的原因,当着一桌孩子的面毫不遮掩:
可这种直接在别的父母听来就有些难以接受了:
是否可以对孩子说适当的谎言?两种教育观念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脱离社会的激进教育方式终究显现出了它的恶果。
大儿子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几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甚至陌生女孩给了他一个初吻,他都要下跪求婚,即使他收到了那么多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为拉回叛变外公家的儿子,他不惜搞什么营救行动,让女儿爬房顶,结果差点摔成瘫痪: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剃掉了自己野人一般的胡子。
▼
其实,出演[神奇队长]里父亲这个角色,还真的非维果·莫腾森莫属。
维果作为一个兼具作家、摄影发烧友、诗人、音乐人、哲人等诸多头衔的演员,他的多才多艺简直就是父亲这一角色的翻版。
况且,他现在与交往七年的女友艾妮安娜·姬儿住在西班牙的马德里郊外,远离名利场的喧嚣,真有种“归园田居”的感觉。
对于这个角色,他不无偏爱地表示:
“Ben是我从影以来诠释的最复杂的人物之一”。他自己也承认:“我和这个角色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曾经住在爱达荷州北部,和电影里描述的地方很像,那儿也是个林间小屋,不过有电灯电话。通常有人找我演戏的时候,我会拿着铅笔坐下来研究剧本。”
▼
故事的结尾,孩子们还是与父亲一起完成了母亲的遗愿:火化遗体、为她的轮回转世放声歌唱、并将骨灰冲进公共厕所。
当然,遗体本来已由孩子们的外公土葬,他们只能联手挖坟咯!
疯狂了最后一把的父亲与孩子们,终于由“丛林社会”进化到“农耕文明”:
▲象征叛逆的大巴车被改造成了鸡棚
父亲不再固执,孩子们终于可以上学接受正规教育。
一个老嬉皮士与主流达成和解,多么熟悉的一幕!你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阿甘和珍妮的结合吗?
▲珍妮的嬉皮士打扮和阿甘右派主流军装行头
▼
电影之所以被称作“造梦机器”,就是它可以为我们达成现实中不可能达成的“和解”。这种和解,恰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撕裂,或许也是中国的。
影片结束在平静祥和的早餐场景中:
你联想到了哪部电影?小编想到了张艺谋的[活着],同样是餐桌镜头收尾:
什么观念冲突、撕裂和解?我们人生的终极命题,依旧是那两个简单的字——活着。
▼
你愿意吃下这枚安利吗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看 电 影 杂 志
想了解关于电影的最新资讯
独家影评第一手内幕
欢迎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