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启示

  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最近在读《万历十五年》,作者以一种大历史观的框架去写了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通过几位历史人物的串联,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分析了治国制度、军事、文学、赋税制度等多方面对明朝走势的影响。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的中国,谈不上风雨飘摇,也不能说是病入膏肓,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这个外强中干的大帝国只是患上了慢性病,就如千里之堤上出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蚁穴。这一年,实在是平淡无奇。在这无关紧要的岁月里,有灰心朝政的当朝皇帝;有变法失败的前任首辅;有维持现状的现任阁僚;有无人效仿的模范文官;有知音难觅的优秀将领;还有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的思想家。天下太平,波澜不惊,庞大的中央帝国已经走过近两千年,此时还远未走到尽头。在西方,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正准备启航,北上征讨联合王国。用不了多久,它就会以自己的消亡开启大英帝国此后数百年的辉煌。

  这本书其实算是一本学术论文,真正要读懂读透,其实需要深度阅读和思考。在厚重的历史面前,只敢说一说自己浅薄的看法。

   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都对历史的推动起了作用,不管这是主动的也好,被动的也罢。张居正为实现政治理想,过度自信,排除异己,最后被文官集团集体弹劾清算,下场凄凉。申时行西区张居正的教训而采取的中庸之道,趋利避害。海瑞的清廉,戚继光对军事上做出的贡献,李贽作为一位下层文官阶层追求自我的态度等等。我仅从作者一直强调的道德不能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而需要靠制度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观点来说说我的感想。

  作者认为人有两面性,阴面和阳面,人是自私的。明朝一直依靠的儒家思想、四书五经的原则来管理人民是行不通的。

“在开国之处,政府厘定各种制度,起依据的原则是“四书”上的教条,认为官员们应当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万古不磨的真理。”反观如今有些公司的管理制度,以道德修养来约束官员,其实没什么用。就像老板总给我们展望各种公司愿景,只跟人谈梦想,前期也许还可以,但是企业发展起来了或者时间就了,还是只谈梦想不给钱,那么要么员工会走,要么坑公司。

  毕竟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老板位居高层,物质方面不愁了,追求精神方面无可厚非,但是要考虑到理想和现实方面的差距,毕竟员工还是要养家糊口的。

  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 。现代社会发展追求高效,制度完善,才不需要依赖道德的标准解决问题。

 万历皇帝作为国家最高层面的管理者,这种管理制度已然根深蒂固,他空有一颗励精图治的心,却碍于文官集团的庞大,最后也只能屈从于现实,二十多年来懒政。这就好比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大的公司,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累积已经形成,是否企业文化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高层管理者即便发现了也可能因为尾大不掉,一时难以改革。所以百年老店如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是需要智慧,需要与时俱进。

 “现任首辅申时行认为这种方法有歉公允。因为税收能否如额征足,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而不完全取决于县令府的能力和办事精神;匪盗就擒或漏网,更多出于偶然的机会,如果上官不顾困难,一味逼迫下属,下属又逼迫兵丁捕快,就会促成许多嫌疑犯屈打成招,这也不是清明宽厚的本朝所宜有,万历听罢首肯”这一段讲的是申时行呈请皇帝取消官员政绩考核的记录。当今企业KPI考核,无论是给团队还是个人设立的考核目标,要看考察的业绩是个人驱动所达成,还是客观条件影响。之前张居正设立的官员考核制度,官员们因为本身薪水不多,为了不被克扣薪水,只得在考核前上下串通一起作弊,其实不但没有起到管理官员政绩的目的,更是扩大了贿赂之风气。若要是想要考核业绩,可以把个人驱动力这一块考虑进去。还有现今流行的公司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用“钉钉”等APP软件在客户那打卡,以证明员工在工作而没有偷懒的方法,都是太过于死板,员工若本身没有驱动力,企业用再多方法强迫员工执行,只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明朝文官数量迅速庞大,这么多人需要养,需要发工资,对财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消耗。政府为了应付开支,不得不增加赋税,老板姓税赋一年比一年重。且不说这一点,文官为了保住饭碗,自然触犯了自己利益的事情,肯定是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的,张居正这种位高权重的人物最后都被众多文官弹劾,且不说普通人物。所以现代企业如何做到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简化沟通过程,也是很多大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一段感悟: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有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这大概就是人的劣根性吧。

  虽然以上感悟是从企业管理出发的,但是作为个人身处企业中,可能你觉得那是一个普通的一天,或者是普通的一年,但是对照历史,你总可以看得出三年内五年后企业的发展走向会如何,作为管理层,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书中的话说:不要做一个尸位素食的人。作为普通的员工,你知道该如何做好自己。因为身处其中,可能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不太重要的任务,但是实际上,也许是以后波澜的机缘。

  平淡的“万历十五年”如何决定了几十年后明朝的灭亡。把它归到你现在的企业里面,或许这一周也是平淡无奇,和以前一样,但可能公司未来的五年就决定在这一周,不是因为这个礼拜产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局,不是!而是在这一周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冰山、一个很大的体系在运作,有形的官僚体系,加上无形的思想体系在运作,而导致了你五年后的景况。

当我们观察身边周遭组织里的这些人,从他们日常的做法、想法、看法当中,可以看到企业未来的兴衰,从而培养出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去品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历十五年》启示)